下期问题
节后返程大潮中,乘坐飞机是众多公共交通工具中最快捷、最安全的,也是公共卫生和防疫方面落实最到位的一种出行方式。然而,作为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机场和飞机的旅客流量大,人员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自然病菌也少不了。那么,乘坐飞机,哪些地方病菌较多呢?
上期答案
为什么病毒喜寒怕热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性质,各种媒体都引用专家的话说,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一样,都是喜寒怕热的。但是,为什么它们喜寒怕热呢?
病毒的结构简单,只含一个核酸分子,即DNA 或者 RNA,外面是一些蛋白质分子。我们通常说,蛋白质分子是由千百个氨基酸组成的。每一个氨基酸分子有十几个到几十个原子,这数以千计的原子也都是以共价键结合起来的,这些氨基酸分子排列次序的不同,蛋白质分子也不同。温度升高不利于分子的稳定性。温度略高,这些结构就容易被破坏,蛋白质也就“变质”了。蛋白质变掉了,病毒也就失活了。所以,病毒都是喜寒怕热的。
有人会说,蛋白质这样不稳定,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为什么能够稳定存在?这回答也很简单,生物体中的蛋白质都存在于活的细胞中,它们受到细胞环境的保护,增加了它们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它们处在不断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也就是说,蛋白质在不断地分解,同时也在不断地生成,而整个细胞也在不断地新陈代谢。这就使得这些细胞和蛋白质在宏观上看不出有多大的变化,保持平衡的状态。一旦这些生物死亡,它们体内的蛋白质也就会迅速变质。所以,我们买来的肉,要放到冰箱里冷冻起来,才能够保存较长时间。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也能够解释为什么细菌并不像病毒那样喜寒怕热,而是喜欢比较温暖的环境。其原因就是因为细菌是活的细胞。从蛋白质分解的角度看,温度低了,蛋白质较为稳定,但是,细胞的生长、繁殖就很慢,甚至会休眠。在温暖的环境下,虽然蛋白质稳定性差了,容易分解,但是它的生成也快,细胞的生长、繁殖更是大大加快了,细菌的数量便会急剧增加。
也正类似于这个原因,侵入我们生物体内的病毒,虽然温度的升高使它们不稳定,但是由于它们能够在生物细胞内迅速复制自己,致使这些病毒在体内迅速地大量泛滥,弄得不好,甚至会影响到生物体的生命。
由于病毒是喜寒怕热的,而细菌在一定温暖环境下能够快速生长繁殖,所以我们看到,在冬春季比较寒冷的天气里,像由流感病毒、SARS病毒、COVID-19等病毒的传播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容易流行,而在夏日的炎热环境中,痢疾、腹泻等由细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则容易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