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荣
重庆市荣昌区远觉镇畜牧服务中心,重庆荣昌402482
奶牛的养殖过程中,奶牛的繁殖性能对其生产性能具有关键影响,奶牛繁殖疾病的出现会造成其生产性能下降。因此,需要充分重视奶牛繁殖疾病的防治工作,分析造成奶牛繁殖疾病的主要原因,以及常见奶牛繁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饲养条件不合理是造成奶牛繁殖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造成奶牛繁殖疾病的营养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奶牛产后投喂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为17%左右,日粮蛋白摄取过多容易造成能量负平衡,从而导致繁殖能力下降[1];二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与矿物质等成分,如缺少维生素A、E、C 和钙、磷等;三是饲料品质较低造成营养不良,容易造成奶牛胎衣不下以及繁殖器官感染等疾病。
子宫疾病对奶牛的繁殖能力影响较大,同时也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繁殖疾病,其中包括子宫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脓肿等。导致奶牛子宫疾病的主要原因为奶牛分娩助产过程中的操作方式不当,或消毒措施不严格,使奶牛子宫受到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微生物的感染。奶牛进行人工授精时器械消毒不到位也是造成子宫疾病的常见因素。奶牛发生子宫疾病时,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奶牛卵巢功能异常主要包括卵泡囊肿、黄体囊肿、卵巢静止、卵巢机能减退等疾病,容易产生不育的问题,对奶牛的繁殖能力同样具有较大影响。其产生原因包括卵巢机能受到扰乱,以及一些子宫疾病所引起。此外还包括蛋白质过剩、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以及运动量不足等方面。
子宫内膜炎在奶牛繁殖疾病中占有较高比例,是指子宫内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一般常见于奶牛产后,该疾病容易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产犊间期延长和不孕症等问题。该病表现为子宫内出现炎症渗出物,利用超声诊断时,超声图像回声减弱或无回声,子宫腔轮廓不清晰。常见的诊断技术包括阴道镜检查法、细胞学诊断法和直肠检查等。阴道镜检查是指通过检查子宫颈和阴道分泌物的性质,从而对子宫内膜炎作出诊断,分为4 个量化评分指标,操作方式较为简单,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法。细胞学诊断法具有较高准确性,能够对子宫内膜炎作出有效区分,其操作方法包括活检和子宫细胞刷等。直肠检查是一种十分便捷的诊断方式,但需要兽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
子宫内膜炎的常用治疗方法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与中药治疗,抗生素治疗成本较低,同时具备较好治疗效果,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头孢匹林、头孢噻呋等药物。应用头孢匹林治疗产后14 d 患有子宫内膜炎奶牛,治愈率能够达到83%,治疗后首次人工受孕率达到41%,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2]。中药治疗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病原体繁殖发挥治疗作用。实际应用中,通过运用中药“宫舒康”对于卡他性、黏脓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分别达到91.76%、85.71%、42.86%。
奶牛子宫脓肿的表现症状主要为食欲及精神状态不佳,直肠检查可以发现子宫存在大小不等的肿块、质地较硬,内部充满脓液。该疾病可以应用四环素、庆大霉素等药物进行静脉注射治疗,2 次/d,连续7 d。同时配合子宫灌注治疗方法,采用土霉素8~10 g 以及10% 500 mL 氯化钠溶液,每天灌注3~4 次。
奶牛卵巢囊肿主要分为卵泡囊肿与黄体囊肿两类,利用超声诊断时,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上,卵泡囊肿表现为频繁、持续发情,主要由促卵泡素分泌较多、促黄体素分泌不足引起;黄体囊肿的产生原因为未排卵状态下,卵泡壁上皮黄体化导致孕酮增加,以长期不发情为主要表现。卵泡囊肿在超声诊断上,表现为直径>25 mm、膜厚<3 mm 的无声区域,颜色为黑色。黄体囊肿在诊断时,其边缘处能够产生回声,内部为黑色无回声区域。直径>25 mm、膜厚>3 mm。采用超声波检测对卵泡囊肿诊断的准确度为75%左右,对黄体囊肿诊断的准确度为90%左右。在治疗措施上,卵泡囊肿主要采用HCG 进行治疗,静脉注射5 000~10 000 IU,同时肌肉注射促黄体素100 mg,连续使用5 d。黄体囊肿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肌肉注射促黄体素释放素类似物,用量500 μg,1 次/d,连续使用3 d。
卵巢静止的主要表现为长期不发情,通过直肠检查能够发现卵巢大小与质地正常,表面未发现卵泡与黄体,并且在7~10 d 后进行检查仍然处于上述状态。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上,可以采用HCG 进行6 000 IU 治疗,也可肌肉注射乙烯雌酚20 mg。在发情后应注射黄体酮20~50 mg,同时在饲养管理上应改善营养状况,并且适当增加运动。
奶牛的养殖过程中,需要对奶牛繁殖疾病采取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其中应明确造成奶牛繁殖疾病的主要因素,同时对于常见的奶牛繁殖疾病,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才能取得更加有效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