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柱
吉林省梅河口市畜牧总站,吉林梅河135000
给母牛准备充足的饲草,有条件的养牛场应广开饲草来源,一方面实施人工种植饲料农作物和牧草,另一方面对玉米、小麦或豆秸进行氨化作用处理或青贮,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提高秸秆的利用率,还为母牛储备充足的饲草,确保母牛能够获取优质的饲草资源。同时合理搭配精饲料,根据母牛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适时调整饲料配方和补充精饲料,保证母牛吃好吃饱和良好的膘情,促使其生殖器官的良好发育,做到适宜发情、配种、受孕和生产犊牛[1]。下面将介绍母牛怀孕期和哺乳期的营养管理。
为了满足怀孕期母牛自身维持需要和腹中胎儿发育的营养需要,必须供给充足和优质全价精饲料。建议营养配方如下:玉米30%、豆饼20%、棉籽饼15%、稻谷15%、米糠15%、菜籽饼5%,再加微量的食盐和骨粉等。应给每头怀孕母牛饲喂精料1~2 kg/d,同时补充适量的氨化或青贮秸秆和青绿饲料,以保证关键时期母牛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在整个饲喂过程中应供给充足的温水并制定科学的饲喂程序:定时、定点、定量饲喂怀孕期母牛,做到少给勤添,有利于刺激母牛食欲,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来促进腹中胎儿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切忌饲喂酸度较高、腐烂变质、霉菌超标、发生冰冻和有毒的饲料,以免危害母牛和胎儿的健康,严重时能够引起流产现象。
母牛哺乳期对营养的需求量高于妊娠后期,尤其要求有较高的粗蛋白、钙、磷和能量等,这个阶段不仅要满足泌乳的营养需要,还要满足母牛生产和生殖系统尽快恢复的营养需求。
1)初乳期。此期要给母牛喂麸皮水(36~38 ℃的温水,水中麸皮1~1.5 kg、食盐100~150 g,调成稀粥状),以补充其产犊时体内消耗的过多的水分,维持母牛体内酸碱平衡,帮助母牛恢复体力。另外喂食一些优质的干草,2~3 d 后可适量喂一些多汁的草料和营养成分均衡的精料,但要注意精料一定不能喂多,过半个月左右可将精料的饲喂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2)盛乳期。此期是母牛产乳量最多的时期,也是比较长的一个时期,一般是从牛犊产下后半个月开始一直到3 个月左右,这段时间母牛的产奶量都是比较多的。在此期间母牛的食量也恢复正常,但对饲料的营养要求比较高,通常按照精料和粗料1:1 的量进行配合喂养,并不定期清理牛舍,保持其生活环境的卫生。
3)中乳期。中乳期如果饲养不当会直接导致母牛产奶量急剧下降,甚至是断乳。中乳期通常是在盛乳期之后的1 个月到末乳期的前1~2 个月。此期可按精料和粗料为4:6 的比例配制饲料进行喂养,精料比例若过大,会导致母牛变肥,从而影响之后的生育能力。
4)末乳期。此期是母牛产乳的最后阶段,也是奶水基本停止分泌的时期。此期以粗料为主,精料为辅,通常按3:7 的精料和粗料比例进行配料,一般用玉米、麸皮、豆粕以及其他各方面必需的微量元素进行配料,且保证母牛每天的运动量至少有1 h 左右。
个别母牛具有生理性和先天性不孕症,例如母牛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子宫位置不正、子宫颈或阴道狭窄、两性畸形、功能性不孕等。通常异性双胎中绝大多数的母犊患有先天不孕,同时老龄的母牛相对繁殖力会下降很多,这些均需要及时淘汰。否则牛群中留有不能及时淘汰而没有种用价值的母牛会影响整群母牛的繁殖效率。同时在母牛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还会发生卵巢囊肿、子宫炎症、情期出血和胎衣不下等疾病,应认真观察和检查母牛身体状况,做到及时发现和诊治[2]。
一些不孕或流产母牛是由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应尽快查找发病原因,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对于感染滴虫病或布氏杆菌病的母牛,应按照传染病的防疫和检疫要求及时进行隔离和处理。对于患有寄生虫疾病的母牛,在母牛生产犊牛后1 个月,按照体重给母牛服用25~30 mg/kg 丙硫咪唑,对其体内外寄生虫病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3]。
影响母牛繁殖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也相对比较复杂,但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营养和疾病,因此,养殖人员应采取综合措施,注重母牛不同阶段尤其是怀孕期和哺乳期的营养配置,加强母牛的疾病防控,只有这样才能将所有不利因素的危害降到最小程度,为母牛正常的繁殖和配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