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折纸活动的行动研究与实施策略

2020-02-16 14:45孙倩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2020年1期
关键词:折纸教研幼儿

孙倩

折纸源于中国,它简便易行、变化多样,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一张身边随手拈来的薄薄的纸,经过折、叠、翻、拉等方法就可以绽开出美丽的花朵,展现出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建造出一座座漂亮的房屋……在此过程中,不仅能促进幼儿手眼协调发展,而且能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空间知觉能力、创造力和自王学习能力的发展。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所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通过调查问卷及与传统折纸活动中问题梳理,发现在小专题研究前折纸教学中存在凸显的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如何有效调整传统折纸活动的授课形式,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我们通过专题校验的方式帮助教师梳理在组织折纸活动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兴趣、提升技能,促进幼儿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同时在实践中探索教师在折纸活动中最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反思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点带面,使折纸艺术活动成为我园的一个特色。

一、教研展开,层层深入

(一)体验式教研

由于折纸活动操作性强,如果老师们不亲历过程,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指导,老师的教学策略有效性恐怕难以实现。因此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以体验式教研为主,让老师们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感受中寻找问题,转变视角,从而形成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这样的体验,老师们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双边的过程,在折纸活动中,图示这一策略的利用必不可少,也是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但什么样的图示才能让幼儿看得懂?孩子们是否应该有对图示认识的前期经验?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孩子成功折纸?等等问题,为教师们下一步实践研究提供了方向。

(二)以活动为载体的教研

教研离不开集教活动,只有在真实的活动中,才能清晰地发现问题,支持有效调整。我们在教研中采取一课多磨,一课多研的教研方式,让老师们在一次次的基于课例的研讨反思中,使活动逐步完善。下面以折“小花”为例的两次磨课教案的对比。

通过两次活动目标及内容的调整,可以发现我们更加注重孩子对图示理解的经验铺垫;注重给予孩子根据图示,大胆尝试的时间和机会;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探索分层指导的方式,如教师指导时根据幼儿能力的高低,帮助个别幼儿添画折叠辅助线,利用小组内能力强的孩子在组内示范,进行同伴间的简单模仿和学习;将折纸活动在区角进行延伸,让孩子练习巩固折纸技能。

依托专题教研活动中教师对实际问题的反思及策略思考,不仅能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还能有效培养教师将理论转化为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使小专题研究得到纵深的开展。

目前,我们不同年级组的教师将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的折纸教学内容及目标体系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如下。

例如,基于中班孩子的学习特点及能力水平,我们始终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并制定了阶段目标及具体折纸内容:第一学期以激发幼儿对折纸的激情,培养探究兴趣及耐心、细心、专心的良好品质为主线,认识角、边、中心线、中心点、对角线等基本名称,学习边对边、角对角折叠双三角形。主要呈现的作品有青蛙、小鸟、热带鱼、螃蟹、房子等。第二学期鼓励孩子乐意向同伴展示和分享自己的折纸作品,尝试把自己会折的作品教给同伴,能熟练地运用双三角形变换折叠,并能折得整齐,压得平整,初步学习双正方形的折纸方法,尝试与其它美工技能相结合。主要呈现的作品有蝴蝶、风车、宝塔、帆船、帽子等。有了这一系列的目标与课程内容后,老师们在组织折纸活动时也有所凭借,孩子们亦融入其中,其乐无穷。

二、基于实践,形成策略

(一)利用教学微视频的制作激发学习兴趣,直观呈现折纸步骤

教学活动中,教师一人要面对三四十个能力层次高低不同的孩子,既要示范讲解,又要个别帮助指导,常常感到兼顾不暇,一节活动上下来,身心疲惫。针对这个突出的问题,我们尝试将折纸教学范例呈现与微视频制作进行结合,将枯燥的图示加以教师情趣化、游戏化的语言讲解整合在微视频中,制作出符合幼儿年龄与认知特点的趣味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微视频,作为教学指导策略的补充。这适应了幼儿兴趣容易转移的特点。微视频的运用能有效解决师少幼多指导难的问题:折纸步骤教授的微视频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反复播放,较好地解决了师少幼多,教师不便指导的难题。孩子们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琢磨折纸步骤,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减少幼儿疲劳感,利于集中幼儿注意力:微视频以图片、声音、动画等不同方式出现,不同的媒体刺激不同感觉器官,幼儿不会产生疲劳感,能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提高折纸活动的效益。

现阶段,我们正在逐步收集丰富而适合不同年龄段折纸教学活动的微视频,形成资源库,让老师们今后能够从中选取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

(二)丰富的图示呈现方式,支持幼儿在探索中获得成功

1.由平面到立体的图示,支持幼儿自主学习

平面立体图示要求孩子们对图示上的线条符号的意义要充分熟悉和理解,但對于中班孩子而言欠缺直观性,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的感受探索作品的折法,我们根据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创新制作了立体步骤提示图——将折纸的每一步骤,用不同颜色的彩纸折出来,依次粘贴在白纸上,编上序号,注明折叠方法。不论大中小班的孩子通过提示都能很直观的了解折叠的方法,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示,引导孩子找出问题:“今天的图示想告诉我们什么?”“哪一个图示宝宝把你给难住了?”“把让你急的那个图示宝宝找出来。”再通过难点步骤的重点讲解示范法帮助幼儿掌握新的技能。这为孩子们在折纸活动中自主探究提供了条件。

2.灵动的成品图示,鼓励幼儿在拆解还原的操作中探究

让幼儿看一看、玩一玩,再动手拆一拆、折一折,看谁能够还原。这种打破常规,先让幼儿玩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动手折纸的积极性,这样的安排也为幼儿提供了亲身体验的机会,让每位幼儿都能大胆参与,而不是知难而退。在折纸活动中,我们通过教师体验式教研,了解到学习者在摸索折纸方法的过程中,有需要对成品进行反推到再还原,来探索过程的方法。折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最后形成技能,教师的教应以幼儿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以幼儿会和不会的临界点为切入点,所以折纸课的自学感知是必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教学中,孩子操作的环节,为孩子提供成品作品,鼓励孩子通过拆解进行探究学习,作为支持幼儿完成作品的另一策略。

3.利用同步图示,在区角中拓展幼儿想象空间

图示的出现不仅在课堂中,每次教学活动后,教师都会把课堂上的折纸图示投放到区角中去,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可以再次进行巩固练习。在提供步骤图时,教师还有意识地将类同的放在一起,鼓励幼儿在掌握基本图形折叠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创新。在折纸活动中,学会看懂图示是非常重要的,让幼儿在有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看图示折纸,对幼儿来说,化解了难点,学起来就更容易了。而将类似的图示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学习,他们在操作中会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能举一反三,这样也能很好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折纸技能后,孩子们已不满足于折成一个固定的东西了,保持孩子学习折纸的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化折纸模式,让孩子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激发孩子创作的热情,才能让折纸活动真正成为推动幼儿思维发展的有力拐杖。折纸活动不是仅仅为了折出完整的作品,更是要发展孩子的思维,通过教研老师们认识到折纸不能只是让孩子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学,而应该是“授人以渔”,让孩子对折纸产生兴趣,掌握理解折纸的步骤,提高识图能力,真正学会折纸,并在一个物品上进行多变,发散孩子的思维。

(三)用激趣的语言帮助幼儿掌握折纸基本技能

从老师教幼儿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的语言缺乏童趣化,不能吸引幼儿倾听理解,并且由于交代不清,以至于幼儿无法折出相应的效果,让孩子们在折纸过程中对老师产生依赖性。通过下来以后老师们的研讨,我们认识到在折纸活动中,老师们以趣味化、情景化、儿歌式的语言清楚形象地教授折纸过程,对强化幼儿折纸技能,帮助孩子在活动中成功体验是何等的重要。在折叠过程中幼儿常会出现,对折的时候对不整齐,或还没有将前一步折齐抹平,就急于折下一步。结果完成的成品很粗糙,玩起来容易散开。尽管每次老师都会强调这些基本技能,但孩子们依然只满足于顺利地将每一个步骤都折出来。于是老师们通过课后反思,尝试将几种基本的折叠方法与技能要点变成更形象趣味化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如:边与边对折——“两条直线抱一抱”,角与角对折——“两个小角碰一碰”,反面折——“向后转”,向下折——“弯弯腰”,两边向中线折叠——“两边的门对准中线关紧”等,幼儿听到语言指令后,能很快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且兴趣高涨。如:在折“纸飞机”时,幼儿把握不住斜边向中心线折叠的位置。于是教师富有童趣的告诉他们:“请小朋友把两边的窗户对准中线关上,”幼儿带着游戏的心情开始认真地折叠。所以,只要教师提醒他们“你的小窗户关紧了吗?不要让风吹进来了哟。用小手再把它压一压,检查关紧没有?”幼儿便会主动检查边与角是否对整齐,并认真地再将折叠线压死抹平。

趣味性的语言符合幼儿的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可以帮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幼儿的兴趣。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折纸技巧。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实践将生硬的技能要求通过激趣的语言引导,激发了幼儿主动对折纸技能的学习兴趣。

三、家园合作,资源整合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园一直以来都较注重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当然小专题研究必然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参与。在家长会上,微视频带动家长们一步步跟学,开启家长们参与专题研究之旅,让他们重回小时候的折纸记忆。在教研中,老师们提到为了解决师少幼多,不便指导的困难时,可利用家长资源,在家长教师体验日让家长在折纸活动中作为指导老师参与其中,根据老师的要求一同对孩子进行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家长的参与大大解决这一矛盾,同时让家长有机会持续地了解专题研究的进度及各策略的意义,本期末,有持续参与的家长以老师身份设计教案,进行授课,效果良好。新年,全园开展亲子折纸比赛,家长与孩子们在家精心选材,分工合作,一件件精美构思巧妙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

四、反思总结,持续改进

折纸活动本身属于技能性较强的操作,需要有前期经验的积累,教师形成的教学微视频、活动教案、案例分析、经验论文等可建立成资源库,便于年级轮换后的资源共享。

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对幼儿的指导策略上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旨在利用折纸活动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品质。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层次的幼儿,因势利导地给予个性化指导,形成更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該研究实施以来,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实践、科研水平等均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不同的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改善,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在增强,问题解决意识有明显提高。下一步落脚在如何利用折纸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视角展开研究。

猜你喜欢
折纸教研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折纸鹦鹉
折纸
折纸图形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