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春阳
[摘 要] 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提升学生文字运用能力、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等的重要保障,但是许多小学生伴有自卑、恐惧与害羞等心理障碍,使得他们无法正常开展口语表达。基于此,本文在对小学生口头表达障碍心理表现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调适对策,旨在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口头表达障碍;心理表现;调适对策
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常常只注重语文试题解题思想的讲授,却忽视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语文课程中“说”的特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使得语文课堂教学非常容易沦为“哑巴”课堂或教师的一场“独角戏”,不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变革与创新语文教学理念与方法势在必行。
一、小学生口头表达障碍心理的表现
口头表达是口语交际的一种基本形式,是顺利开展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重要保障。但是小学生的口头表达本质上属于一种精神活动,一种与学生心理活动具有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或者说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在开展口头表达交际活动期间,双方的心理都会时刻发生改变,单纯依靠口头表达技巧与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对新时期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平时大多数时间可能会在室内活动,缺乏与其他小朋友沟通的机会,并且在初次面对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的时候可能会心生畏惧、紧张等心理,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顺利沟通,使他们出现口头表达障碍心理,进而影响了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以及最终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归结起来,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口头表达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紧张与害羞心理。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量不足,语文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的学习问题,尤其是平时可能没有体验过在许多人面前讲话,所以在张口进行表达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紧张与害羞心理,使得学生出现手心冒冷汗、心跳加快以及头脑暂时性空白等生理反应,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口头表达。其二,恐惧与自卑心理。如果小学生自身的语文知识功底比较薄弱,或者语文学习能力比较差,那么在他们开展口头表达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害怕被其他学生或教师笑话,这种心理负担会使得他们心生恐惧与自卑心理。
二、小学生口头表达障碍心理的调试对策
1.创设口头表达成功体验,增强口头表达的自信心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渴望被身边的人重视、接受与认可,所以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形成良好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自信心入手,切实体验到口头表达成功的乐趣所在,这样才能真正地增强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语文的生字词、语段、朗读内容以及课后语文作业题等,立足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以及兴趣爱好等,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教学内容,旨在抓住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等特征,为他们创设一些自主开口表达的机会。
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每堂课教学之前的5分钟进行“自述”,如让学生自由地进行简短的演讲,可以是对语文课文的复述,可以是对诗歌的朗诵,又或者是谈论自己每天的见闻等,以此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如,在平时的课堂授课中,教师可以针对性地为学生设定一些能够让不同语文学习层次学生都可以有展现自我的问题,并在学生完成相应问题后可以及时加以鼓励与赏识,但是在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过程中要注意为他们预留足够的时间,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点拨,逐步鼓励学生开口表达,这样可以逐渐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克服害羞、畏惧或自卑等心理障碍问题。
2.设置课堂口头表达机会,激发学生口头表达兴趣
小学语文是学生正式接受语文教育的初级阶段,此时的教材中涉及丰富的词汇知识,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语感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语文教材内部丰富的语文词汇知识,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背诵、多积累,逐步丰富他们的语文词汇量。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语文素材,鼓励他们大胆地张口朗读和背诵,那么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语文词汇知识,同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克服小学生在口头表达过程中伴有的“害羞”心理问题。
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要善于选择一些契合小学生心理特征与学习需求的课外读物,尤其是以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外读物,借此帮助学生可以理解与掌握小学语文词汇知识,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而通过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朗诵教学,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如,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等,灵活地选择和应用科普读物、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以及神话故事等趣味性和科学性比较强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在大胆开口朗读这些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积累必要的语文素材,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他们的文化涵养。
3.注重口头表达素材积累,夯实口头表达能力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当下小学生口头表达障碍心理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恐惧”心理,这种心理障碍的成因主要在于小学生积累的语言素材不够所造成的,或者说学生在积累口头表达素材方面存在不足,使得他们在开展口头表达过程中存在不自信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夯实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基础,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路径与渠道,引导小学生全面地积累必要的语言素材。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此时更加侧重形象思维去思考与记忆语文知识,这时候要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可以深刻理解与掌握语言文字知识的素材,以此满足小学生的语言发展需求。
例如,在平时学习古诗歌以及阅读文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同仔细地品位与体会优美古诗词或优秀阅读段落文本的内容,深入挖掘与感受这些优秀古诗词与阅读文本背后的思想情感与文化内涵,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文阅读素材。此外,在引导学生积累阅读文本知识期间,要注意指导他们可以灵活地运用朗诵等方式,将相关语文素材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语言知识,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科学设置口头表达作业,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恐惧”“自卑”与“羞涩”等造成口头表达障碍的心理问题的克服单纯依靠理论知识教学或方法传授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科学地设置一些口头表达作业,引导学生开展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语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平日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和身心发展特征等,为他们设计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口头表达类作业任务,以此培养与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少地留置一些书面类型的作业,而应该合理地为他们设定一些有利于发展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背诵、朗读以及讲故事教学活动,这样也可以为学生预留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多看一看、读一读和讲一讲课外书籍、少年报纸等,或者让他们多听一听音乐等,借助这些教学形式来拓展小学生的视野与生活空间,使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避免形成不良学习习惯,这样才能逐步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小学生口头表达障碍心理主要表现在紧张、害羞、恐惧与自卑等心理方面。为了有效调试学生伴有的这些心理障碍,教师可以从创设口头表达成功体验入手,使学生切实体验口头表达的乐趣,之后要注意科学设置课堂口头表达机会和口头表达作业,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口头表达素材,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建珠.小学生口语交际心理障碍突破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33):48-49.
[2]张凤珍.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4):186.
(責任编辑: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