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摘要:为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建构,作者以《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建构》为课题,从引言入手,对特殊教育学校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目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家校合作共育”现状,最后根据其现状探究了特殊教育学校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建构的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目的;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1-0013-02
一、引言
所谓的“家校合作共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联合起来,在学生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进行相互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共同目标。而特殊教育主要指的是为了满足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需要所创建设计的一种教育形式。特殊教育根据其划分标准,可分为智力落后儿童教育、聋童教育、哑童教育等。在对特殊儿童进行特殊教育时,要特别考虑每个特殊儿童个体之间所存在的个别差异。“家校合作共育”是家长参与特殊儿童教育教学最便捷有效的途径,家长和学校之间进行坦诚的沟通和交流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在特殊教育中有必要渗透家校互动这个环节。发展特殊教育,推动家校合作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关爱特殊儿童的外在表现。
二、特殊教育学校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目的
特殊教育学校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不仅能够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时还能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更健康的成长。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教育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很多时候单纯地依靠教师的力量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不利于校园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过去,家长直接把孩子交给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教育和管理,而自己则置身事外。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甚至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社会、教育背景,而且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结构也千差万别,再加上我国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并不太受重视,没有科学的指导。家长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主导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对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家长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还导致家庭教育的效果良莠不齐,给学生未来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而在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因素,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是学生的诉求,也是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在很早之前,国家相关部门就要求学校能够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展开合作,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使家庭教育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他们共同的诉求和愿望,也是更好地实现学生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互动与沟通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让其切实地发挥出作用,逐渐向合作的方向发展。特殊教育学校构建的“家庭合作共育”机制,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实现特殊教育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总之,“家校合作共育”机制构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健康的成长,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发挥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
三、“家校合作共育”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家校合作不仅有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也符合家庭和学校以及学生三个方面的利益。但是,虽然“家校合作共育”的初衷是好的,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家校合作共育”在我國起步较晚,尤其是对特殊教育学校而言,能够参考的经验非常少,所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面临很多的挑战。
1.合作过程缺乏规范性。“家校合作共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的努力,而当前很多教师认为所谓的“家校合作共育”就是开家长会,或者当学生出现问题以后学校把家长叫到学校探讨学生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学校都没有意识到具体而科学的活动计划对开展活动的重要性,所以在合作过程中很少提前安排活动计划,而活动计划不仅可以使活动进行得更顺利,还可以让家长提前知道活动的内容,并且做好准备。
2.家长参与度得不到保证。虽然学校积极地推进“家校合作共育”机制建设工作,但是有些家长却并不愿意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认为教育学生本来就应该是学校的责任,自己并不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投入教育活动当中,导致家长参与度不高。除此以外,当前的“家校合作共育”基本上是学校“一家独大”,家长基本上对合作内容、合作方式等没有发言权,学校如何安排,家长就如何做,在活动制定方面参与度严重不足。
3.活动有效性低。很多时候,“家校合作共育”都只停留在表面上,不仅活动内容十分单调,而且活动方式也非常单一化,不是开家长会,就是开亲子会,而且活动的内容也是“换汤不换药”,并没有体现出“家校合作共育”的优势。从整体上来讲,学校、年级、班级层面上的家校合作难以形成交叉配合的状态,更难以保证在时间上的连续和协调性。有些教师对“家校合作共育”的认识不足、能力不足,导致在与家长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不仅让很多家长怀疑学校的师资问题,而且也不利于有效发挥“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作用。
四、特殊教育学校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建构的策略
特殊教育学校在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出学校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发挥出家长的作用,真正地实现“家校合作共育”的目标。而且,在合作内容和方式上,要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将传统的单一化形式逐渐向多元化形式过渡,丰富合作内容,也要让家长参与到合作形式定制的过程当中,完善家庭教育;同时,还要保证共育的深度,不要只追求在表层上的合作,要保证合作共育能够体现在方方面面,实现表层到深层的高度融合;家庭作为“家校合作共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推动共育工作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构建合作共育机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发挥出家庭的作用,要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格局,实现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的网络化合作。
1.保证“家校合作共育”的多样性。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家校合作共育”机制构建工作当中,应该保证合作共育形式的多样性,不仅要体现在教育方面,还要体现在生活上面,实现信息共享,准确把握教育的方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现场指导,让学校和家长能够更科学、更规范地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并且还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提高家校合作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构建对教师和家长培训的机制,让教师和家长都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更好地实现“家校合作共育”目标奠定基础。
2.实现从表层到深层的高度融合。过去,家长与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只能借助于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等方式来实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所讨论的内容都是一些“不痛不痒”,没有什么“营养”和价值的话题,所以只能停留在表层。而要实现“家校合作共育”的目标,我们就必须打破现有的格局,实现从表层到深层的高度融合,不仅要对学生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对学生未来的發展做出规划,切实保障“家校合作共育”机制能够落到实处,并且发挥出其效能。
3.实现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的网络化合作。封闭与开放是相对的,之前的“家校合作共育”并没有体现出家长的主体地位,很多时候都是由学校单方面决定的,家长的主动权得不到保证。而在开放的发展环境下,能够让家长与学校进行平等的对话,共同制定合作内容,探讨合作方式,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家长的作用,还能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推动“家校合作共育”目标的实现,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合理、科学的家校学习环境。
五、结语
一言以蔽之,特殊教育学校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不仅有助于推进特殊教育的稳定发展,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也能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合法权益,能够让这些残疾人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由此可知,《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建构》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永滔,王耀佳.发展特殊教育助力实现教育公平——对美国特殊教育的观察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8,(23).
[2]刘艇.浅谈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在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导学,2018,(17):32.
How to Construct the Mechanism of "Family School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WANG Yan
(Ningxia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Yinchuan,Ningxia 75000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school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the author takes "how to build" family school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as the subject, starting with the introduction, analyzes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family school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and on this basi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mily school cooperativ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its curr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the mechanism of "family school coope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special education; "family school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purpose; current situa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