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林
(甘肃省临夏州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甘肃 临夏 731100)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体系构建的逐步完善,基层工程质量监督站在实际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作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了实现我国建设工程的健康、有序发展目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1]。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建设工程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工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如何针对原有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优化,就成为了现阶段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
以我国甘肃省某基层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虽然截至目前该部门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已然开展了数年的时间,并且部门的相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做出了相应的转变,但是,在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发展突飞猛进的背景下,这一实际管理环节发展与实际工程管理需求之间的不适配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2]。在这一背景下,如果想要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目标,基层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就需要作出针对性的管理方法改革、创新,使其能够更加贴合未来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需求,同时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推动我国建设领域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未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的创新环节,可以从管理思想、管理模式以及管理责任的划分等环节入手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创新,以此凸显这一管理方案的时代性特征,满足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需求[3]。
思想作为指导后续工程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如果想要实现这一环节管理方法的创新首先就应针对管理人员的思维、思想进行改革创新,使其能够将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思维模式应用到后续的管理过程中去,完善原有的管理制度同时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的创新。比如,就这一环节,首先,监督工作者们应着眼于以往管理工作开展环节制度设置层面存在的不足入手进行优化,通过强化制度的方式,确保相关管理举措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的有效落实;其次,监督工作者们应积极的转变原有被动的管理思维,将积极、敬业的心态融入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去,以此提升实际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效果,同时推动这一管理方法的创新。
笔者认为如果在未来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如果想要实现对这一管理方法的创新,也应从以往管理的模式入手,结合实际工程的质量管理需求,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以此推动后续这一管理工作的发展。首先,就这一环节,监督工作者们应着眼于自身管理层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通过优化现场管理标准、完善管理职能追踪制等多样化的方式,规避以往基层管理环节可能会存在的问题,进而实现对管理模式的创新。比如,就这一环节,基层工程质量监督者们可以着眼于以往管理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工程档案保管环节进行优化,以此为后续工程相关质量监督做出夯实的数据保障,同时降低管理中可能会影响管理结果的因素;其次,监督工作者们则应着眼于外部的管理方法进行优化,通过开展对工程的动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交底、施工现场“差异化”监督管理等多样化的方式,实现对外管理方法的改革创新,以此实现后续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目标,推动我国基层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工作质量及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比如,就这一环节,基层监督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工程质量管理的需求入手,将大数据的管理模式渗透到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去,通过对市场中相关资料、数据的调查、分析,及时发现工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隐蔽质量问题,及时的上报、汇总,如制定编制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及其防治书册等,优化实际工程质量管理的效果。
只有明确管理过程中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才能够确保管理过程中相关举措的有效落实。所以,在未来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创新环节,首先,监督工作者们就应着眼于工作人员自身的责任感予以针对性的提升,使其能够在在明确自身岗位职责重要性的前提下开展后续相关管理举措,以此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比如,就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岗位培训、思想教育等多样化的活动提升工作人员对于自身岗位职责重要性的理解,确保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实际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去,夯实相关管理方法在实际管理中的有效落实,同时推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的创新;其次,可以将原有的管理制度量化、细化进行标准化的考核,通过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与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及绩效挂钩的方式,提升工作人员参与到管理方法创新中的积极性,以此推动基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发展,并实现预期对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目标。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推进,基层工程质量监督站在这一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也愈发的凸显出来,所以,在未来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们应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构建符合工程项目自身需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从而匹配管理方法与建设需求契合度,同时提升实践工作中这一环节的管理效果,凸显这一基层工程质量监督站工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