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烽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铁路运输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际上是基于C / S 模型进行图形传输,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以及进行远程数据传输。在铁路运输监控管理的信息管理中,数据和矢量图形存储介质主要是远程空间数据库。接下来,引入了一个GIS 平台,通过该平台,使用Internet 或互联网来管理图形的空间数据、矢量图形。其中,传输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使用此系统,客户端和服务器不仅可以实时发送各种监测信息,而且可以有效地管理,查询和分析此类监测数据,以提供特定于科学且及时的监测数据,也可以为地铁安全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具体依据。
数据导入子系统是测量数据与图形之间的转换,测量数据与报告之间的转换以及分析子系统所需的数据格式的转换。其中,不同项目中使用的监测器也不同,它包括手动观测记录,观测数据,数据报告文件等,并且软件界面将单独开发和使用,以便可以将观测数据自动存储在库中。
数据处理分析管理子系统能够准确地分析,处理,计算和预测不同的数据,然后生成各种报告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并为用户绘制每个监测点的水平和垂直横截面视图。其中,稳定时间曲线为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体验,并且还便于监测和评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状态。
图形查询子系统用于通过远程服务器创建计算机处理的监测数据和CAD 矢量数据的GIS 矢量图形数据库,以便可以直观地查询,管理和反馈所有类型的监测信息。在工作过程中,系统将按照表格进行双重控制指标,使用红色,橙色和黄色的三色警报系统,闪烁警报最常用于GIS 图形的各个监测点。
日志备份系统主要是监测数据入库的时间、入库时的文件名以及操作人员的ID 进行记录,这样不仅仅维护数据库的信息,还能对监测数据进行更全面的掌握,及时了解它的动态变化,便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
某些用户具有系统管理员的权限,他们可以通过数据库维护子系统,通过网络备份还原一些数据库中的信息,配置权限,升级系统以及更改数据结构等,从而提高监测数据和系统部署的安全性。
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储存量大,运算速度快。可以在轨道施工过程中将第三方的监测信息以及各标段的检测信息集于同一计算机软件中,这样可以进行统一的管理操作,同时利用互联网快速传输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从而为轨道交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服务。其中,包含两部分:
系统客户端的主要功能是处理,上传,查询和分析数据以及传输各种报告,各招标部门的监控人员及时将每日观察到的数据上传到远程数据库,然后进行分析。对于已邀请的一些监测数据,应描述监测点的原因,以及破坏数据异常监测点的情况,然后开始将最新测量点布置到远程服务器,每个投标段的监控用户只能在工作期间上载,查询和输出该投标段的数据,无权修改和查询其他投标段的监测数据。同时,客户端可以分析和查询一些特定数据,然后以报告或图形数据的形式输出。同时,现场监控信息由网络系统传输,代替了传统的纸质测试报告和数据报告的传输形式,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从而提高了数据的实时性。
在进行日常的数据监测时,一定要注意数据的时效性,及时的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但是由于在施工现场各项设备设施都较为简陋,流动性差,不能将监测数据进行长期保存,这个时候远程数据库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以将远程服务器布设在服务器端,然后监测人员可以通过客户端将日常监测数据上传到远程服务器中,然后该服务器就会对全线的监测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与储存,便于客户端对数据的提取,以及监测数据相关信息的发布,通过网络提高信息查询的效率,给轨道交通工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可以对现场检测到的数据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上传至数据库,同时要根据监测项目在工作中使用的不同仪器设备,所采用的录入方式也不同,有的仪器设备需要进行自动数据采集,然后直接将数据文件上传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有的仪器设备则需要进行人工读数,然后进行数据记录,再将数据上传至计算机。
为了能够对工程的安全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所以需要将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一般是采用比较法及做图法,然后通过数理统计模型对监测数据的大小、变化以及趋势进行分析。在数据达到一定量之后,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得出检测的结果,计算机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生成历时曲线、纵横断面以及其他的图像,通过界面的形式呈现出来。
监测到的数据对后期的施工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加快信息的传递反馈,监测数据上传至数据库经由计算机处理分析,反馈出观测点的位移时态曲线图,一旦发现监测点数据异常,系统就会发出报警提示。
在针对不同的用户时,可以灵活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同的权限配置不同的菜单模块,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及规范性。
通过对标段进行参数设置,对该模块的界面超限数据进行三色覆盖,并且通过闪烁的方式对显示点进行提示,同时可以发出有声警报。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化技术迅速崛起,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轨道交通检测与信息化的结合,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还能够促进轨道交通的稳定运行,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我国在交通轨道监测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软件开发与利用上也加大了力度,完善了轨道交通检测系统,提升了轨道交通检测的水平,促进轨道交通的发展。此外,为了确保轨道交通的稳定运行,一定要完善轨道交通监测信息化管理水平,优化轨道交通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促进我国轨道交通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