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西军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81)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曾经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可见道路工程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其可以将不同地区连接起来,有效的推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道路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涉及到的人力、物力、时间等繁多,所以要将其安全性放在施工首位,不仅是要保护施工人员自身安全,还为以后道路投入使用后,减少因为道路的质量问题产生的事故。混凝土作为道路施工中的重要材料,在道路建设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中,得到了相应的优化,只是在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单位加以改善。
在道路工程实际施工中,因为施工现场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混凝土无法达到最佳性能。使用混凝土技术优势明显,但其同时也具备了热胀冷缩的特点,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不确定的极端天气,暴雨、温度骤降等,都会干扰到混凝土结构,使其结构出现变形。另外,据统计,目前我国多数道路工程存在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这严重影响到了道路工程的质量,更严重者,甚至会造成道路坍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有悖于人们安全出行的理念。
一般情况下道路工程施工规模都比较大,施工周期也较长,且道路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问题,所以对其质量的要求标准很高,因此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与难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道路工程施工存在差异性,所谓差异性,就是指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规划好的计划有所出入。目前来说,道路施工的工程计划和实际施工是彼此独立存在的,因为道路施工作业多数情况下属于室外作业,难免会发生一切不确定的因素和突发状况,比如恶劣的天气、土质施工较难等,都会使得原施工计划无法正常运转下去。如果施工部门无法及时与设计部门作出沟通,不仅会导致工期延误,还可能对道路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其次,道路施工工程的复杂性[1]。因为道路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将各个施工环节结合起来,才能使工程完美竣工。但是针对复杂的道路施工,其中应用到的技术相当多,致使施工过程复杂,如果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工程项目,给施工现场造成混乱。特别是对于那些施工规模较大、施工环境复杂的道路工程,如果无法周全协调施工环节,很大程度上会加快道路工程的成本消耗速度,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
混凝土的配比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配合比例相关工作开展前,需要结合实际施工中所需的标准,将其标准作为参考,来完成对混凝土的配比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在控制混凝土配比成本的基础下,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如抗压性、耐久度、环保性等。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需要确保混凝土最初凝结时间差不多在八小时,而且要注意控制混凝土中的空气含量,大约要控制在1.8%左右,使得混凝土的抗压性得到保证。其次,对于水泥材料进行选择时,尽量的选取硅酸盐使用,同时要注意水泥材料的实际强度、材料等级,严格的对其质量进行把控,要慢慢提高混凝土力学方面的性能,比如在实际的配制过程中,适量的加入粗骨料,使得混凝土在实际使用中的耐久度不断提高[2]。最后,对渗合料进行选取时,要优先考虑选择那些质量好的矿物。采取这种选择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可以逐步得到改善。
要对混凝土的质量问题进行严格把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其一是要重视混凝土模板施工的质量问题。对于混凝土来说,模板施工在其使用过程中占据了核心的地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道路开工前熟练掌握模板安装的方法技巧,然后通过优化设计方案,使得模板可以保持相应的稳定性,保证模板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的简化安装流程和拆除流程。与此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模板作出检查,关注模板是否会出现变形状况,加强对模板外部受力情况的关注,预防因为模板外力产生的变形导致的浆料损耗[3]。其二要重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想要将模板正式的应用到道路工程建设中去,就需要模板的稳定性、模板的强度以及模板的平整性等要求都符合有关标准要求。除此之外,相关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模板吸水能力的考核强度,预防模板产生渗水现象。在混凝土进行振捣工作时,务必要加强对振捣设备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相关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对检查出存在问题的设备,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在混凝土浇筑类工作完成后,针对可能遇到的不可抗因素,比如骤然降温、暴雨等自然因素,要提前做好预防计划,及时的作出应对,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来:第一,让保温材料在混凝土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将其覆盖在混凝土的外层,特别要注意对混凝土新浇筑部分或者混凝土边角处的保温工作,对这些方面进行保温时,使用的保温材料应当是其他部位的两倍。保护层的厚度通常情况下是30 厘米以上,对于边角等比较特殊的部位,需要加强对其的保温力度,减少裂缝现象的产生。第二,使用蒸汽技术进行养护。对混凝土养护的工作开展前,可以提前建造出一些管道或者锅炉房,需要保证管道建造位置与实际情况相匹配,同时也要注意对管道的保暖工作[4]。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道路工程旁边建造暖棚,暖棚的建设也要符合标准化的建设,混凝土的养护面应当与所建设的暖棚相距50 厘米。第三,混凝土结构在拆模后也要做好养护工作。在拆除那些未承受重量的模板时,未承重模板的强度必须要大于受冻的临界值,而且要在精密计算过后,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进行拆除。模板拆除完毕后,要重视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特别是对于温度的控制,以此来减少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可能性。
道路交通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枢纽,其就像人体的血脉一样,不断的交融、输送输出,所以加强对道路交通的运营和建设十分重要。为了保证道路建设能够安全的为人民提供方便、带动经济发展,就需要相关的企业加强混凝土的应用技术,将其与道路工程技术相结合,以此来提高相关企业同行竞争力。混凝土技术在目前的道路建设中作用强大,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道路工程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因此,一定要将混凝土技术高效合理的在道路施工工程中应用,以此来保证道路工程良好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