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坚
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0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因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以下简称“危大工程”)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安全事故层出不穷,而危大工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又往往造成群死群伤及重大财产损失。近两年,国家对危大工程的管理愈发严格。随着住建部37号令的发布,危大工程的管理正式从部门规章制度上升到了法律法规的层面。
自37号令发布起,对建筑行业而言,不仅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会导致企业被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由于方案编制滞后而导致的无方案施工也可能造成企业被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由此可见,方案编制滞后的受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了和发生安全伤亡事故同等的高度。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方案先行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危大工程的方案,更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然而,对于许多施工企业而言,危大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方案编制滞后的现象,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1]。如何在“互联网+”概念蓬勃发展的现代,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对危大工程方案编制及时性进行有效管控,精准监督大概率滞后方案及时编制,成为了许多施工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1)对于危大工程方案的范围,许多基层的项目部并不能清晰地掌握。
2)由于项目进度不断变化,危大工程方案的编制时间很难在开工阶段就做到准确预计,方案的计划管理、策划先行往往沦为空谈。
3)由于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往往会兼职项目协调等其他事务,从而导致危大工程方案要临近实施才想起编制,甚至是忘记编制。
4)对于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而言,现场很难因为危大工程方案未编制审批完成而停工等待方案,而是冒险地边施工边同步编制或修改方案。
5)对于大型建筑公司的方案审批部门而言,每年超千份的危大工程方案很难做到全数靠人脑记忆不疏漏。
6)从企业风险控制而言,方案审核人员势必会严格按照要求对方案进行审核,而在项目一线,由于不同项目工程师的时间精力分配或者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往往方案无法一步到位,需要一轮甚至多轮的方案修改,这也就造成了方案审批时间长、波动性大。
分析可知,危大工程方案编制滞后,非某部门、某个人刻意造成的,而是多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经过群策群力的不断摸索、学习与改进,公司对于危大工程方案管理逐步形成了一套管理体系,并形成及时有效的预警机制。将住建部37号令进行列表细分,通过列表梳理,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表的阅读,帮助基层技术人员理解危大工程范围。
针对项目工程师工作繁忙,方案编制及时性不足的现状,通过事前控制的理念,在公司已有方案审批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滞后方案的原因研判以及大数据分析、研讨,制订一整套应对方案编制滞后情况的预警规则,通过关键阈值的设定,开发一套危大工程方案预警系统,用以及时提醒相关管理人员,从而达到危大工程方案管控的多层次监督,促使项目部及时完成方案编制、审批工作。
1)方案策划后未及时发起方案审批流程。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在实施开始前提前一段时间提醒项目工程师发起审批流程。
2)方案在审批流程中修改时间过长,甚至一直保持着方案修改状态直至工程结束。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监控在方案修改环节持续时间过长的方案,提醒项目工程师方案在修改后再次发起审批流程。
3)论证方案在组织论证的过程中时间过长,往往存在方案论证后未及时完成方案修改,或者修改后未发起流程完成公司的最终审批。
根据上述滞后方案的原因分类,我们将方案分为已经发起网上审批流程和未发起网上审批流程这2类进行预警,每一类预警又根据危大工程方案的重要等级分为A、B类方案。A方案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方案,B类为危大工程方案(不含A类)。
在危大工程方案预警系统中,我们设置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预计实施开始时间”。这个选项需要在系统的方案策划中强制输入,并不断根据现场实际进度进行调整,一切危大工程方案预警系统的预警提示,都是以此时间节点进行推算的。
3.3.1 未发起审批流程
预计实施开始时间往前40 d,提示编制××工程××方案,发起流程即可解除。
A类方案:预计实施开始时间往前40 d,预警短信只发送给项目技术负责人;往前30 d,增发分公司技术部长;往前20 d,增发现场项目经理;往前15 d,增发分公司技术经理、集团科技部管理人员。
B类方案:预计实施开始时间往前15 d,发送短信提醒项目技术负责人;往前10 d,增发分公司技术部长、现场项目经理、分公司技术经理、集团科技部管理人员。
预警短信形式:
1)前40 d,请在××工程××方案(A类)策划中,对“预计实施开始时间”按实际进度进行调整,系统将根据该时间对方案编制滞后进行短信预警。
2)前30、20、15、10 d,由××单位施工的××工程××方案(A/B类),距预计实施时间不足××天,请及时督促项目部上传方案进行审批。
3.3.2 已发起审批流程
对于A、B类方案在发起审批后回到开始节点并一直停留的,进行短信提醒预警(按滞留14、28 d及距实施剩余天数等于5 d这三个节点)。
1)滞留。A类方案:持续停留时间超14日历天,短信提醒项目技术负责人、分公司技术部长;超28日历天,增加提醒现场项目经理及分公司技术经理、科技部管理人员。预警短信形式:由××单位施工的××工程××方案(A/B类),已经在方案发起环节滞留××天,请及时督促项目部上传方案进行审批。
2)距实施剩余天数等于5 d。A类方案:预计实施时间与统计当天时间差等于5 d的,发短信至项目技术负责人、分公司技术部长、现场项目经理、分公司技术经理、集团科技部管理人员,并自动纳入企业驾驶舱红色预警。 B类方案:预计实施时间与统计当天时间差等于5 d的,发短信至项目技术负责人、分公司技术部长、现场项目经理、分公司技术经理、集团科技部管理人员。
3)审批人滞留提醒。在审批过程中,一旦在各审批节点的审批人环节滞留超过3个工作日,发短信督促审批人完成该节点的审批。预警短信形式:由××单位施工的××工程××方案(A/B类),已经在(审批人姓名)审批环节滞留××天(当前时间与流到该审批节点时间比),请及时对该方案进行审批。
4)方案滞后。实施情况警报:经系统自动校对发现A、B类方案审批完成时间滞后于实施开始时间的,判定A、B类方案已实施未批完,自动判定结果记录在案,短信警报发送至相关人员,自动纳入企业驾驶舱红色警报。从而让危大工程管控各级相关人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规避风险。
通过预警阈值的合理设置,该平台预警成果有各关键节点的手机短信预警(报警)、OA平台内部消息提醒、提供企业驾驶舱方案类风险数据等。
此外,各级技术管理部门还能查看预警系统生成的统计汇总表,不但便于各类统计分析使用,更可以高效地汇总预警问题,进行集中监督,将公司大概率滞后方案从分散的点的检查转变到针对分公司层面的线的管理,进而实现全集团危大工程方案面的有效掌控。
自2019年9月中旬危大工程方案预警系统上线以来,取得的效果还是较显著的。通过统计公司2019年度危大工程方案滞后情况,我们得出以下数据:2019年下半年A类方案滞后率从三季度的13.1%降到了四季度的5.0%。
1)随着企业逐渐做大,人工模式进行危大工程大数据分析处理必然会被信息化分析处理所替代。
2)企业想要进行现代化的精准管理,在现有条件下,必须加强与一线项目部的数据互动,并加强关键数据的收集、分析、判断、筛选、利用,以进一步优化关键阈值的设定。
3)危大工程方案编制滞后问题的解决,必须由项目部、分公司、集团公司各层级形成合力,缺任意一环都会导致失败。
4)在“智慧工地”方兴未艾的情况下,将危大工程方案预警系统纳入到“智慧工地”的框架下,成为其一个组成部分,是下一步的研究点。
在危大工程方案的管理必须抓牢不放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手段的兴起,给予了传统施工企业新的管理方式。转化思维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让互联网把各基层项目部和企业总部牢牢地联系起来,让“互联网+危大工程方案预警系统”形成一个上下协调互动的整体。项目部通过对方案策划中“预计实施开始时间”的不断调整,真正将计划管理用于项目管控与企业风控,从而降低企业风险,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