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军
(盛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3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政道路的工程建设也发展的越来越快,已经逐渐成为市政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政道路的施工对于城市的发展十分重要,奠定了城市的基础,并且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在逐年递增,为缓解交通道路的压力,市政道路的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交通压力的缓解也更为重要。因此,市政道路建设的施工管理工作乃是重中之重。
市政道路建设的性质更趋向于公益性,建成之后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现阶段我国的市政道路出现的问题大多是路面的质量问题,例如会出现断裂等情况,问题的出现大多数是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时质量把控不过关,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进而大大损害了人们的出行安全[1]。现阶段的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监管的力度不够、后期维护过于滞缓等。
在市政道路的工程建设中,需要施工单位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来保障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资源并不会得到合理的利用和配置,不符合规定的操作经常发生,一些施工单位为增加自己的经济利益偷工减料,不注重工程质量,在不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设计情况下,盲目的进行工程建设,导致具体的实施方案缺少合理性和科学性,施工管理漏洞显著,大大影响工程的质量水准。
市政道路的工程建设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程都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大多数的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成熟,很难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而且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不够紧密,存在壁垒。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的质量意义重大,是其质量保障的重要条件。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监管力度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长时间的工程建设中,我国对于道路施工建设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监督办法,道路监督管理体系相对来说已经较为完善。在正常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承包商可以在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建设工作,质量监督部门可以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比较细致严格的考察。当通过考察,并且质量过关就可继续施工,效率性较高,但大多数的施工单位很少启用质监部门来进行考察;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施工方在接受完质检后,相应的文件审批等均已合格,但施工方却并未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导致施工的质量一样得不到保证[2]。当工程建设已经结束之后,施工方对于工程的后期维护的不及时,也会导致质量上出现问题。
由于道路工程建设并不同于一般静态的工程建设,而是一种动态的工程,施工完成并不代表这项工程已经完全结束,直到施工工程的寿命接近尾声才是真正的结束。在工程施工完毕后,施工方需要定期的对道路进行维护,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施工企业在市政道路建设中追求的目的就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施工成本的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尤为重要,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影响了整个施工管理的效果,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也是其企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部分[3]。在道路建设的投标过程中,一些承包商为了中标,将施工成本降到最低,之后再转给其他的承包商,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施工的质量是没有办法保证的。
首先,为提高市政道路施工管理质量,要大力构建相关的施工组织机构,以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4]。施工组织机构的构建需要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的基本特性,在科学依据下,该组织的机能较为完善,并且通过对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工作人员进行组织管理,搭建管理小组,对施工质量问题进行勘察检测。与此同时,工程负责人进行方案的制定,对施工的细节、物料采购、员工任免等问题进行把控;在具体的施工技术上,工程的技术负责人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协助并且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完成任务,以达成预期的目标。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互相监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岗位、负责的内容更加明晰。
在市政道路施工前期,需做好相关的一切前期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进行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对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周边布局等环境因素进行严密的勘察,根据勘察结果进行图纸的制定和优化。通过对施工进行规划,提前进行劳动力的部署和安排,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了解到前期准备需掌握的信息,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5]。前期的准备工作对整个施工管理工作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施工的部署,生产的优化、人员的配置以及成本的管控都有一定的影响。推动市政道路的施工管理建设需大力健全施工管理体系,体制的健全有助于推动管理的规范、全面、标准性发展。
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施工管理技术,制定施工管理办法,加以解决施工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推进道路建设中施工管理的完善。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市政道路的施工管理进行开展是现阶段加强道路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将全方位、全过程、全参与作为管理的理念进行施工管理的指导,以监督、核算、预防和监控为基点来进行施工管理体系的建设,在专业人员的合理配置下,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突发性问题,从而大大提高施工的质量。对于建设工程的实施,监管和调查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况下,监控的力度与质量的高低是成正比的。在这一基础上,监管的力度对于施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在对施工的物料进行选用时,需对物料的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检测,阻止质量不佳的物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中,以降低施工的质量。
施工建设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重点把控,施工的技术要保证其正确使用,只有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树立工作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加强专业素质能力[6]。市政道路的施工管理质量与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息息相关,只有保证人员的能力、材料的质量、设备的质量等,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的水平。从这一方面来看,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引进、质量管理力度的加强,来提高道路的质量水平,并且一名专业的施工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以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等进行合理的监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政道路产业既面临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道路工程建设拥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前景一片大好,大大促进企业自身的经济,对于城市的区域经济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市政道路的施工管理一样存在着问题,对于施工质量的水平无法保证,体系不够完善,前期的准备工作相对来说比较不够彻底,相关的工作人员管理能力不足等。本文通过对施工管理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以求对我国当前的施工管理建设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以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建设,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