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榆林 719000)
建筑工程具有内容复杂、工期紧张的特点,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元化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隐患,都将直接威胁着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成效,都将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建设实践中,必须全方位理清施工现场管理的内涵以及重要性,依托于科学全面的现场管理机制以及现场管理方法等,更加全面、更加系统的提升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整体成效,全面推动建筑工程的持续快速发展。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中,成效显著。这一理念的产生,源于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提出的要求。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涉及工种各类多,仅以大类分,就有如木工、泥瓦工、给排水、暖通、结构、设计,等等。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不可避免地要求进行精细化地应对,本文尝试对此进行分析。
质量管理是管理学理论的重要内容,费根堡姆认为,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也需要按照系统化思维,在多层次长工期的施工全过程中,强化每个板块的质量意识,每个细节的生产到位。
从各地发生的针对房屋的投诉,我们可以总结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一般而言,主要涉及各工种工人的人工劳动是否到位,材料是否合格,设备应用是否合理等。如2019年度,北京市发生多起住宅工程外墙板脱落、房屋渗漏、墙地面装饰层起砂开裂等质量问题,部分质量问题引发群访群诉,造成了较坏的社会影响。房屋装饰装修改造缺陷问题,共67 起,占23%;房屋渗漏(包括屋面、外墙、厨厕等部位),共54 起,占19%;房屋墙地面裂缝、空鼓问题,共46 起,占16%。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大量针对施工质量问题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住宅工程。北京当年涉及住宅工程的质量投诉,共274 件,占总量的94%。这一数据表明,强化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老百姓对人居环境的重视,将变得越来越明显。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是解决这一矛盾的第一步,美好生活的第一前提是,住得安全、住得舒心。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包含着施工现场指挥与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完善等。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非常核心的组成部分。这主要是因为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整体环境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同时也包含着多元化的施工工序。任何一个环节或者工序出现质量问题,都将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整体成效,也势必直接制约着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安全。
为此,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有必要依托于精细化的质量管理目标,有必要依托于全方位的质量控制体系,充分全面的明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以及具体方向,依托于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措施,全方位梳理施工现场的内容,力争做到环环相扣、井然有序。特别是在人机物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全方位贯彻落实科学的质量管理意识,同时构建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着手,立足于管控过程,全方位提升质量管理的整体成效。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质量管理是第一位的,质量管理同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可以说质量管理是后者的重要根基。若缺乏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那么其他的管理举措都将黯然失色,那么其他的管理方法都将形同虚设。为此,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应该深刻分析质量管理的内涵,充分全面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全方位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益,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建筑工程的开展质量。并能增强团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只有做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否则,仅仅为了完成项目任务而劳动,就失去了劳动的社会价值。而且如果产生质量问题,劳动本身就会由崇高变成卑劣,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重视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为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实践中,有必要依托于精细化的质量管理措施,全方位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但现阶段,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中,尚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是系统复杂的,它所针对的管理内容是非常多元的,为更好的提升质量管理成效,必须积极树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理念,更好的强化人们的质量管理意识。但现阶段,在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理念存在着较大的不足。比如在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人们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重进度轻质量”的问题,为了盲目追赶工期,往往很难兼顾质量管理。同时,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还普遍缺乏科学的质量管理意识。
在施工现场中,为更好的提升质量管理成效,应该依托于科学精细化的施工组织方案,将不同施工工序有效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彼此之间的联动作业,尽可能减少交叉作业的存在。但当前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施工现场的秩序是相对比较混乱的,施工现场的组织是相对无序的,各个工种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以及统一的调配,项目部门的协调控制权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现场建设质量。但当前,受限于资金以及技术等因素,使得一些传统技术仍大行其道,新技术得不到推广和应用。同时,作为建筑工程建设主体的相关人员,他们的技术素养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在实践过程中,很难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来科学施工作业。
质量管理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落实到建筑施工的全过程,而落实需要人和资金。很多项目现场,只有施工,没有管理,只有抢进度,没有抓质量。突出表现是,将工作内容分包给工头,工头带领民工完成任务,过程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整体施工建设的效果。归根到底,这是因为在施工安排中,缺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缺乏每个环节的把关,最终导致诸多质量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过程中,为综合全面提升质量管理的整体成效,更好的优化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必须依托于科学明确的精细化管理思路,更好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过程中,为更好的提升质量管理成效,必须积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组织方案的实际特点等,科学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部门,要成立专门化的质量管理部门以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充分理清它们各自的工作任务以及监管职责,积极营造良好的内部质量管理氛围,切实提升质量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同时,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细化质量管理的方向和目标,层层分解质量管理的具体任务,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在任务驱动下,全身心投身于质量管理实践中。与此同时,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更好的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还应该全方位加大质量管理的宣传力度,切实提升人们的质量管理意识。项目部门要采用多元化的宣传教育途径,积极在施工现场悬挂相关的质量管理的标语、条幅,同时还应该张贴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细则标准等,确保相关人员能够严格对照标准来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有必要科学采用相应的警示案例,以生动形象的反面案例来警示相关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管理意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实践中,完善系统的施工组织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只有科学全面的构建施工组织方案,不断细化施工组织方案的内容等,才能够更好的督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施工组织方案中,要体现不同工种的入场顺序,要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出来优化不同工序的开始阶段。同时,在施工组织方案中,还应该不断细化对有可能影响质量的因素的科学管控。比如加大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从施工材料的采购着手,积极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优选具备资质的供应商,同时做好施工材料的入场管理,全方位加大材料的审验以及把关等,最大程度提升施工材料的使用性能。与此同时,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创新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全方位加大各个部门、各个工序的沟通与协调,有效减少质量隐患的滋生土壤。
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过程中,有必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全面科学制定施工技术方案,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技术论证以及技术交底工作,全面创新应用新型的施工技术。同时,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优化人们的技术素养,引导他们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来科学作业。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责任的落实,要渗透到工程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而由于工种不同,不同任务清单的督导责任人也应实现专业化和专门化,这就需要一方面建设相应的管理队伍,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比如器械的购置,质量管理部门的经费开支等,按照与生产部门同等重要的标准来配置,让项目部充分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因为没有质量,建筑工程施工的所有劳动都将成为无效劳动,而为了保证质量,除了自律,同样重要的就是内部的质量管控,质量管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设置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队伍,专门从事此项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最重要的内容,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存。为更好地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效,全面优化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必须充分全面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依托于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提升质量管理的整体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