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研究进展

2020-02-16 11:25:49刘丽娜张丽莉于雪萍李富萍
医学综述 2020年1期
关键词:母沛前列腺素宫素

刘丽娜,张丽莉,于雪萍,李富萍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兰州 730050)

产后大出血是临床较为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如果止血不及时,产妇出血量过大,将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有文献报道,在引起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因素中,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居首位[1]。在导致产妇PPH的各项因素中,子宫收缩乏力至关重要,也是根本性的影响因素,所占比例高达70%~80%[2]。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治疗宫缩乏力性PPH有多种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止血和药物治疗两大类,其中手术止血有子宫动脉结扎、动脉栓塞和子宫压迫缝合术等方法,但对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异常、子宫破裂、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在保守治疗无效时需直接选择子宫切除;药物治疗包括采用缩宫素、卡前列甲酯栓和米索前列醇等。通常情况下,PPH为首选药物治疗,仅在出血量很大、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情况非常危急时采取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止血创伤性大,不但会加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负担,且无预防功效[3]。传统的药物治疗,如缩宫素和麦角新碱等均存在较大局限,其中,缩宫素半衰期短,药物代谢快,对子宫平滑肌作用短暂,而麦角新碱只能收缩子宫上段,药物不良反应大,影响患者血压,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4]。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carboprost tromethamine,CTI)为代表的前列腺素能刺激血管、支气管、子宫和平滑肌,尤其能促使子宫收缩,而开始广泛应用于宫缩乏力性PPH的治疗,并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疗效。现就CTI治疗宫缩乏力性PPH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 CTI及其药理概述

前列腺素是一类有生理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具有很多独特功能,不仅对支气管、胃肠平滑肌、子宫和血管有刺激作用,还能促使其收缩,前列腺素与特异受体结合后,在介导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活动中,不断影响血液和相关细胞,尤其是在雌性生殖功能调节及分娩中能产生血小板聚集、心血管系统平衡的促进作用[5]。前列腺素广泛分布于身体各组织和体液中,基本结构为前列腺烷酸,天然的前列腺素包含20个碳羧酸、羟基脂肪酸,前列腺素可用生物合成或全合成方法制备,并广泛应用于临床。CTI是一种前列腺素注射剂,它含有天然前列腺素F2α的(15S)-15甲基衍生物,在妊娠各期对子宫均有较强的收缩作用,CTI通过结合子宫平滑肌上的缩宫素受体诱发子宫节律性收缩。正常情况下,子宫平滑肌上的缩宫素受体水平较低,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子宫平滑肌上的缩宫素受体水平逐渐升高,分娩时该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胎儿娩出后,深部肌内注射CTI一方面能促使细胞成熟,促进子宫迅速收缩和妊娠产物向外排出[6]。另一方面能升高宫内压力,增加子宫平滑肌张力,促使宫腔开放的血窦闭合,血管迅速收缩,共同产生自然、高效而彻底的止血效果[7]。

作为新型的前列腺素,CTI在临床不仅应用广泛,且功效强,其主要作用体现在3个方面:①CTI是钙离子的载体,如钙离子水平升高,则会激活顶体酶,调节环腺苷酸活性,促进细胞分裂、分化,缩短产程;②CTI能有效控制腺苷酸环化酶,产生催化作用,促进细胞成熟;③通过反复刺激,增大缝隙,促使子宫收缩频率增强。以上3个方面的功效均能产生止血作用,且每方面的作用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从而使止血作用更强烈,效果更显著。CTI又名(15S)-15-甲基前列腺素F2α氨丁三醇盐,其可对15-羟脱氢酶产生的灭活作用进行抵抗,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能长效、持久对子宫平滑肌产生刺激性作用,并对宫颈进行软化与扩张,促进子宫收缩,在短时间内使子宫剥离面的血管处于闭合状态,实现止血效果。同时,CTI还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其能够对血小板的凝结产生促进作用,从而使血液的凝固过程缩短,在短时间内止血。因此,与其他前列腺素相比,CTI治疗PPH效果突出,不良反应较少,止血效果更强[8]。虽然CTI是安全、高效的宫缩剂,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平滑肌,引起呕吐或腹泻,产生气管短暂收缩、体温和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防治方法多为适当减少用药剂量,而对CTI过敏者、合并急性盆腔炎、宫颈炎、子宫炎、附件炎等妇科炎症者,尤其对合并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应当禁用CTI[9]。此外,CTI对胎盘、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等所致的PPH没有明显疗效,这需要加强术前评估,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必要时可直接采取手术治疗。

2 临床疗效

导致PPH的原因很多,包括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和产道裂伤。其中,宫缩乏力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宫腔感染、胎盘前置或早剥、产妇精神过度紧张、羊水过多、巨大儿和产程增加等是导致宫缩乏力的主要因素,临床表现为子宫肌纤维收缩力下降、子宫腔张力大、胎盘残留,出现开放血窦不能及时关闭或凝血功能障碍。CTI治疗PPH的主要原理为提高产妇的子宫肌纤维收缩力,与其他方法相比,CTI见效更快、出血量控制更好、安全性更高。

子宫按摩、注射缩宫素和子宫填塞均通过增强子宫肌纤维收缩力、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目的,其中子宫按摩和子宫填塞仅为应急措施,缩宫素半衰期短(3~4 min)且代谢迅速,无法对产妇宫内平滑肌持续刺激。而CTI用甲基取代15-羟基,不仅半衰期延长,生物活性增强,还能持续收缩子宫,提高止血效果。蔡莉[10]研究显示,对34例基础治疗无效的PPH患者注射CTI治疗后平均出血量大大低于未采取该措施的患者;薛爱琴和惠晶[11]根据出血量判断PPH疗效的研究表明,CTI治疗PPH患者的总有效率达95%,显著高于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患者。

缩宫素除半衰期短外,其用药量也有一定限制,而其他前列腺素见效慢[12]。CTI半衰期长,药效持久,生物活性较强,可抑制体内腺苷酸环化酶,有效阻断环腺苷酸的形成,进而提高产妇胞质内钙离子的水平,增强肌层纤维的收缩,在产后24 h内有效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控制出血,提高疗效。黄蔻兰[13]将60例PPH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显示,CTI治疗PPH患者产后2、8和24 h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353.2±121.6) mL、(153.8±45.2) mL和(31.1±43.2) mL,明显低于未采用CTI治疗者[(389.1±120.6) mL、(242.5±65.7) mL、(181.2±42.6) mL],提示使用CTI治疗PPH效果显著。宋小侠等[14]比较了CTI、马来酸麦角新碱、卡贝缩宫素3种药物治疗PPH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3组研究对象产后2 h和24 h的阴道流血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CTI治疗PPH具有较好的疗效。

然而,CTI治疗PPH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少部分患者体温和血压短暂升高,并伴有呕吐、腹泻等,主要由于药物刺激胃肠道平滑肌所致,但其程度较轻,且持续时间短,故选用CTI治疗PPH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鲁琳琳[15]观察了56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产后24 h的出血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28例使用CTI治疗的产妇中,2例出现恶心呕吐、4例血压升高、3例腹泻,而使用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的28例产妇中,4例出现恶心呕吐、8例血压升高、4例腹泻,提示CTI治疗PPH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石蕊等[16]对CTI治疗PPH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观察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3.73%(171/1 245)和8.70%(108/1 2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麦角新碱注射液是治疗PPH的常用药物,对患者血压影响大,而CTI无此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多用CTI替代治疗PPH[17]。

CTI不但对PPH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对一些高危孕妇出现PPH也有临床预防作用。金芙蓉等[18]给予60例产前宫腔感染、胎盘前置或早剥及巨大儿等PPH发生率较高的高危孕妇分别肌内注射CTI (研究组)和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结果显示,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而研究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对羊水过多、多胎、胎儿过大等高危产妇剖宫产,预防性应用CTI可显著降低产后出血量,其效果明显优于钙剂、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等其他宫缩剂。杨霞[19]和Barney等[20]的研究结果表明CTI对PPH有很好的预防功效。

3 CTI在宫缩乏力性PPH治疗中的应用

3.1药物品种的选择 目前临床中使用的CTI主要包括进口和国产两大类,其中进口的主要为欣母沛(CTI注射液),由美国的法玛西亚普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产的为安列克(CTI注射液),由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欣母沛开发较早,20世纪80年代就在美国各大医疗机构开始使用,其疗效已得到公认。Dildy[21]曾对10多个医疗机构200多例应用欣母沛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其有效率达94.9%。

目前,世界上有87个国家的医师学会将欣母沛列入防治第三产程PPH的主要用药。安列克是近年来我国研制开发用于临床流产及治疗PPH的CTI,其因性能与欣母沛相同,而价格较欣母沛低备受关注,在基层医院应用广泛。有学者对安列克与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PPH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如邵惠芬等[22]在安列克投入临床应用后不久即开始将其应用于治疗PPH,2年共治疗40例由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产妇,同期研究组还用欣母沛治疗40例由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产妇,结果显示,其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95.0%,可见安列克与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相当,两种药物使用后均有少量病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面部潮红、血压上升等不良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程度轻微,基本没有进行相关处理即已自行缓解。赵冰封等[23]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应用国产与进口CTI治疗PP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有效止血患者比例的比值比为0.72,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表明在有效性与安全性上,国产药 (安列克)与进口药(欣母沛)的疗效相当。此外,两种药物的使用剂量也基本相同。文献报道,在临床实践中,欣母沛和安列克的使用剂量均为250~500 μg,由于国产安列克单价低于进口的欣母沛,所以安列克更经济、实用[24-25]。

在各种PPH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的占比最高,虽然CTI在促使子宫肌层收缩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的原因较多,故临床实践中为更好、有效地防治PPH,常将CTI与其他药物联用,以增强止血效果,保障产妇安全[26]。和丽敏等[27]以卡前列甲酯栓联合CTI治疗PPH,其中47例接受卡前列甲酯栓+CTI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低于单纯用CTI治疗的47例患者(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子宫动脉结扎率、子宫切除率和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3%、0.00%和4.26%,低于对照组(17.02%、12.77%、21.28%),表明卡前列甲酯栓与CTI联合治疗PPH既可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也能降低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子宫切除,减轻产妇痛苦。毛晓兰[28]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即CTI联合卡前列甲酯栓治疗PPH组(观察组)的止血起效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均短于单用CTI组(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83%(23/24)比66.67%(16/24)],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治疗CTI要兼顾不同临床特点,坚持个体化原则。陈怡[29]用CTI、麦角新碱、缩宫素三联疗法预防PPH,结果显示CTI与麦角新碱等联合干预能起到协同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子宫复旧,预防PPH发生。

3.2剂量和用药时机的把握 PPH发病突然,故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是保证孕产妇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目前,临床倡导在产后2 h内的早期使用各种止血药物,且使用药物越早,药物利用率越高,止血效果越高,止血越及时。CTI治疗PPH均采用宫体注射,这样药物会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剖宫产术中宫体注射PPH,不仅能迅速产生止血作用,且治疗效果更理想。有研究证实,CTI子宫体注射7 min后开始起作用,大约15 min后,CTI的浓度达到最高[30]。因此,通常情况下用CTI治疗PPH,其剂量为250 μg,但在第1次注射后,若子宫收缩效果欠佳,尤其是出血量无明显减少,在间隔15 min后可第2次子宫体注射CTI 250 μg。刘海荣[31]将90例具有剖宫产高危出血因素的产妇分为成预防、治疗和对照3组,其中预防组产妇在取出胎儿后使用CTI,治疗组产妇在出现宫缩乏力后使用CTI,对照组不使用CTI。结果显示,预防组产妇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和术后2、24 h出血量均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说明剖宫产产妇娩出后尽早使用CTI可以使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用药时机最好选择胎儿刚娩出时。

4 小 结

CTI通过成分改变和对抗规避,增强了药物的生物活性。与传统应用的缩宫素相比,CTI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力度更大更强,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长,其通过迅速增大子宫内压,加速分娩,而减少出血[29];相较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栓、马来酸麦角新碱和卡贝缩宫素等药物,CTI在软化血管、扩张宫颈口方面的效果更好,能更及时有效地软化血管、促进宫颈口扩张,持久地刺激子宫收缩,从而提高止血效果防治宫缩乏力性PPH[32],同时CTI治疗PPH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是目前最理想的药物之一。但目前仍无法确定CTI减少患者出血量的机制是否由卡前列素直接作用于子宫肌层而引起,若主要作用为刺激子宫肌层,则CTI也可能刺激胃肠道平滑肌,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如何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控制血压升高还需不断探究。未来,应进一步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探索治疗PPH的药物。

猜你喜欢
母沛前列腺素宫素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前列腺素联合舒洛地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家庭医药(2020年12期)2020-12-28 06:59:27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家庭医药(2020年23期)2020-01-03 00:45:48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时机选择分析
前列腺素药物知多少
家庭医学(2018年1期)2018-03-09 00:13:11
对比用不同方法注射欣母沛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欣母沛治疗的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2:02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