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下的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思考

2020-02-16 11:14郭中梅朱常波夏俊杰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北京100048
邮电设计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应急防控智慧

郭中梅,朱常波,夏俊杰,孙 亮(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北京 100048)

0 前言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随着春运期间人员流动高峰,疫情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蔓延。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同样这次疫情也是对“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估的试金石。短期来看,疫情对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带来了较大冲击,尤其是2C的旅游、餐饮、零售、影视等线下服务行业以及2B的销售以及交付服务环节,但也看到“云经济”“非接触经济”“大数据防疫”等新业态显现。从长期来看,疫情为我们提供了将智慧城市建设推入“深水区”的机遇,引导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建设更加贴合实际,并向细分领域渗透。

1 “数字化抗疫”在疫情阻击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突发的疫情,为社会各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响应疫情防控的需求,智慧城市各相关厂商主动拥抱新技术,立足自身优势,不同程度参与到疫情防控,及时有效地服务于疫情防控决策、实施和公众参与。而在此过程中,以电信运营商为代表的智慧城市运营商,充分发挥其在新基础设施、数据运营与服务保障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围绕“数字抗疫”,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抗击疫情中的应用,为基础通信、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疫情防控提供了高效服务,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1 应急通信保障及免费通信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电信运营商多措并举,全力以赴保障信息服务畅通。通过暂缓停机、减免话费等特殊业务政策,满足民众正常通信需求,对各地医疗机构及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等进行通信保障,配合疫情防控推出了公益短信等免费通信服务,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基础通信保障工作。例如中国联通启动了一系列应急通信与网络保障服务工作,对重点疫情地区19个省2.5亿用户实施暂缓停机,并对赴湖北医护人员中的中国联通用户每人赠送520元话费;迅速完成湖北省疾控中心至所有地(市)专线电路扩容任务,为235所定点防控医院进行网络扩容,特别是在36 h内,完成了火神山医院的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为向民众及时传递疫情防控动态,联通在线还积极联合人民网,向全网用户免费发送疫情防控相关内容的人民日报手机报。多地联通配合当地政府发送疫情防控公益短信。

1.2 云产品及服务

在全力做好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同时,电信运营商发挥其云网融合的优势,快速布局云经济,提供优质免费的云产品及服务,打破地域、时间限制,满足广大用户应急指挥调度、在线协同办公、远程教育、远程问诊会诊、疫情防控等需求。中国联通携手合作伙伴推出沃云系列行动计划,提供云视频、云课堂、文宣助手、多彩云信、企业云盘等多款云合作产品。河北联通为各级卫生健康部门提供云视频会议系统免费安装、免费调测、免费培训、免费使用的“四免”服务。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中国联通推出智享云课堂、知行云课堂、联通-钉钉未来校园三种智慧教育服务,有效联通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实现校园管理、家校互动、线上直播。中国电信天翼云联合央视,开启24 h不间断的4K高清、360°全景VR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在线观看的云监工突破1.1亿人。

1.3 5G、AI等新技术应用

疫情导致短时间产生大量防疫抗疫方面的突发性业务需求,电信运营商运用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赋能各种应用场景,重点围绕无接触快速筛查体温异常人员、溯源人员行动轨迹、政府监管及社区、园区防控等方面,助力抗击疫情。中国联通5G+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已在地铁、火车站、商务楼宇等场景得到广泛应用,系统通过远距离、非接触方式,实现了多目标、高精度体温筛查;中国联通推出疫情回访AI机器人服务,实现自动疫情通知、批量电话调研、愈后回访等外呼服务,能够快速准确收集信息生成报告,有效减少了医患之间面对面接触。中国电信打造天翼看家防疫平台和防疫监管助手——智能门磁,利用天翼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对重点区域、重点人员进行实时监控。中国移动5G智能医疗机器人在湖北、浙江、上海等地“上岗”,承担导诊服务、宣传防疫知识、消毒清洁、运送药品等工作,助力提升病区智能管控水平,帮助医护人员减少交叉感染。

1.4 电信大数据分析应用

电信运营商充分发挥大数据能力,将电信大数据分析应用在疫情的溯源、监测、态势研判分析、防控部署等领域,及时提供各类数据分析结果,助力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得到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基于电信大数据分析,向用户提供本人“14天内到访地查询”服务,帮助有关部门提高对流动人员行程查验的效率,实施精准防控。中国联通充分发挥特有的大数据多源、海量、融合优势,基于运营商数据通过传播风险分析、时空分析等模型开发人员流动图,帮助疫情防控部门针对特定区域人群的扩散轨迹、已确诊人群接触者范围等进行定位和分析。中国电信为甘肃省卫健委打造了“甘肃省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监控系统”,以大数据支撑疫情监控,针对上百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门诊发热病人、疑似感染人群、确诊病人、出院病人以及院内物资每日情况的汇总、分析、监管。

2 疫情背景下的智慧城市面临严峻挑战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尚不能完全满足城市应急管理需求,此次大规模疫情给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带来了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大数据管理挑战:数据融合共享程度不够

数据融合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内容,很多城市开展了数据融合工作。但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我们会发现数据互通还是那个症结所在,离理想中的城市数据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举个最典型的例子,目前对人员位置、流动轨迹最有效的监控方式就是利用运营商的数据,但3家运营商数据分散,尚未有全国层面的集成应用。此外,尚未与城市视频数据、交通数据、金融数据、社区/园区数据等形成有效结合,难以实现人员全时空行动轨迹溯源,未充分发挥出数据在疫情监测、追踪、隔离管理、复工复产等环节的作用。与人员数据类似,其他疫情相关数据也分散在城市各个领域之中,要释放出真正的大数据价值,就需要各方通过一定的数据共享机制打破壁垒,推动数据真正融合,助力疫情联防联控。

2.2 城市微单元治理挑战:基层治理信息化支撑不足

在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隔离、复工复产防护等要求使得基层社区、园区、楼宇成为疫情管控的关键区域。但在各基层社区、企业园区、办公楼宇等微单元防控工作中,大多仍然是采用人员拉网式摸排、人员登记、测温等传统人防策略。同时,对特定隔离人员(在家、隔离点等)、居家老人的监控,也缺少信息化手段支持。这些方式容易导致信息收集不全面、动向掌握不准确、隐患发现不及时,甚至有可能出现居民故意隐瞒行程和病情的情况。总体来看,基层微单元基础信息自动实时采集分析(人员信息、防控信息等)、日常综合监管(隔离人员、复工人员、居家老人等管理)、配套服务能力(健康医疗、商品采购、物流配送等)等方面都需要信息化提供更深度、更定制化的支撑。

2.3 资源协同管理挑战:数字化管理能力存在短板

自疫情发生以来,医疗人员、医疗和生活物资成为防疫抗疫工作的关键,各种物资的捐赠、各省医护人员的驰援都向湖北倾斜,但诸如物资运输与仓储信息不透明、物资分配不合理、人员上班运力不足等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从宏观上看,由于缺少专业化统一的应急物资管理平台,无法掌握全部资源信息,跨域的物资采购、运输、流通等无法实现全流程、透明化管理。从微观上,与应急物资相关的医疗机构、药店、物资生产商、商业零售等尚未全部纳入信息管理范围,无法彻底掌握物资供给信息,不能更好地对接公众对应急资源的需求。这些都需要对应急资源管理进行深度数字化变革,加速推动相关生产、物流、交通、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支撑能力,并实现以资源为核心的多维信息和数据互通。

2.4 政府公共服务挑战:公共服务线上化尚存差距

在国家“放管服”改革下,各地政府大力推行“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掌上办”等政务服务。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在线政务服务成为切断疫情线下传播的重要方式,确保疫情期间工作“不打烊”,服务“不断档”。但也应该看到,全国范围内政务服务仍然存在数字鸿沟,像是广东、浙江、江苏这些政务信息化建设比较好省份,在线政务服务仍然以高频需求服务为主,即使在线服务比例在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部分线下办事的要求,而其他政务服务信息化能力弱的省份,尚不能满足高频服务在线化需求,容易造成线下办事,从而导致感染风险。此次疫情或将加快“放管服”改革和政府治理模式的进一步转型,倒逼“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加速布局。

3 对下一步智慧城市建设的策略建议

在疫情大考下,智慧城市承担起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关键角色,对疫情防控起到重要作用。从长期来看,此次疫情加速了智慧城市的升级,也给智慧城市下一步如何更好建设带来更多启示,今后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应围绕以下4方面推进。

3.1 全力打造高质量“数字政府”,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

新型冠状病毒突发事件对政府应急和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面对政务服务便捷化、信息公开透明化、基层治理精细化等需求,打造高质量的“数字政府”成为根本途径。政府应当进一步强化治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深度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前沿技术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中的创新应用,推动卫健、公安、交通等政府数据以及运营商数据、互联网数据等融合协同,建立基于多维数据的城市综合应急管理系统;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应急物资管理、捐款管理等方面;加快推动政务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力争实现全部政务服务线上化、零接触,建立统一的市民政府互动入口(如城市级APP等),做到应对突发事件时真正的“不打烊”,推动政府服务高效协同、信息资源流转通畅、决策支撑科学智慧、公共服务便捷高效。

3.2 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重构企业运营服务模式

疫情导致诸多行业遭遇冲击,但同时也给很多行业迎来全新机遇,我们可以看到,拥有在线服务平台、数字化能力更强的企业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打造“智慧企业”成为企业应对突发风险的硬核措施。企业应当积极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内部运营与外部服务,通过业务上云、数据整合、应用创新等举措,构建数字化企业大脑,全面整合生产运营数据、产业数据、互联网数据等,形成企业大数据,通过智能分析后为企业提供从研发设计到智能服务的各类应用,辅助高层决策支撑,最终实现业务数字化、运营平台化与服务在线化。

3.3 积极推进5G+ABCDEI融合发展,探索智慧城市多元创新场景

基于5G+ABCDEI(A指人工智能,B指区块链,C指云计算,D指大数据,E指边缘计算,I指物联网)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引领全社会的数字化变革,此次疫情将加速新技术与治理的有效结合,催生更多的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场景。积极开展5G+AI、5G+MEC等融合技术与城市治理的有效结合,赋能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无人安防、无人物流、线上数字化生活等场景;推动5G+IoT技术在智慧家居、智慧养老、网格化监管等领域应用,实现采集、监控、预警、管理等流程远程化、自动化,打造安全高效的监测手段;加快全面打通医疗、电信、交通、互联网平台等多方面数据系统,建立精准的分析模型,发挥5G+大数据技术在城市精细化治理中的支撑和服务作用;深入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应急物资流通、金融监控(捐款、拨款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增强社会互信。

3.4 构建数字孪生城市,以数据融合助力城市管控

此次疫情为国内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数字孪生城市可基于三维模型,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高效协同的可视化城市管理模式,助力城市快速、高效、精准地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城市应抓紧构建数字孪生平台(CIM),打造立体虚拟城市,与实体城市交互映射,开展数字化治理,作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重塑城市管理模式的一种新思路。依托城市数字孪生平台,围绕应急事件数据分析、人员监控、资源保障等方面,集成融合城市公安、交通、城管、卫健、园区/社区等城市全量大数据,推动城市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处理和分析,在数字空间刻画城市突发应急事件体征、推演未来趋势,充分挖掘大数据价值,辅助支撑城市应急智能化决策,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

3.5 聚焦智慧城市微单元,提升基层精细治理能力

在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隔离、复工防护等要求使得基层社区、园区等城市微单元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区域,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基层精细化治理成为阻止疫情蔓延的重要举措。聚焦社区、园区、街区等微单元,基于数字孪生+网格化管理理念,打造城市微单元智能运营管理平台(IOC),打破基层部门烟囱式运营和调度,汇聚融合社区人员数据、重点人员跟踪数据、安防数据、门禁系统数据等,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所管辖区域内的疫情基本态势,实现跨职能、跨业务的联动。同时配置健康打卡、AI监测(如体温检测、口罩检测、聚集检测等)等特色防控应用,有效提升城市微单元应对诸如疫情等突发事件的管控能力,增强微单元数字化治理能力。

4 未来展望

当前,战“疫”正处于最吃劲的关键期,无论是着眼现有疫情防控,还是提升未来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智慧城市都将发挥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中国联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致力于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者和运营服务商,积极打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安全、定位等6大创新基础平台能力,赋能城市微单元管理,积极布局5G创新应用、数字孪生平台、云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业务,让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下沉,实现新技术、新应用与治理现代化融合,助力全面提升全社会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对能力。相信经历本次防疫阻击战后,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会有一个质的跃升和蜕变,城市治理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应急防控智慧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