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云海,柏进英,徐红萍,王瑞,李华,李林科,普进东
(1.峨山县农业农村局,云南 峨山 653200; 2.峨山县双江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峨山 653200)
近年来,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粮型、食草型动物,并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各地也加快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质优、环保、食用安全的畜产品,突出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牛由于食草料、不与人争粮、产品环保、食用安全等,被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地区列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峨山县位于滇中,山区面积96%,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峨山县先后承担了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退耕还草、草牧业发展试点等项目建设,突出肉牛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建设,全面奠定了肉牛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峨山县发展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峨山县是典型的山区县,肉牛养殖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规模养殖少。在养殖过程中多以放牧为主,饲养粗放,养殖周期长,同时,一部分牛仍然作为耕牛劳役。目前,在养殖效益上还没有实现利益最大化。2018年,全县存栏牛17 123 头,出栏肉牛13 865头,同比增 24.3%。全县年存栏10头以上的养牛户75户,规模养殖和养殖大户有了一定的发展。2018年全县牛肉产量152.56万kg,在肉类比例中,牛肉占9.15%。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牛肉5.6 kg,牛肉消费仅为日本的58%、美国的15.6%、欧盟国家的37%。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牛肉消费国,仅次于美国、巴西。随着中国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牛肉消费量呈现增长趋势。此外,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西餐文化的渗透,各地牛肉消费群体也在逐渐扩大。以2018年为例,峨山县牛肉产量152.56万kg,人均7.79 kg,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牛源来自于本地自繁和邻县收购。近年来,牛肉价格有稳步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牛肉价格上涨,2019年末,活牛价为26~28元/kg,鲜牛肉为68~72元/kg。市场是肉牛生产的先决条件,只要加强科学饲养和管理,进一步提高肉牛品质,发展肉牛生产的前景良好。
牛由于繁殖周期和饲养周期长,短期效益不明显,所以在发展肉牛生产中,养殖户的积极性不高,大家不看好肉牛养殖,对投资时间长、见效慢、价格稳定逐年略涨的肉牛养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国家加强畜牧产业导向,出台相应扶持政策,省市加强规划,调整养牛布局,但到了基层,由于资金、场地、人员素质等原因,肉牛产业发展收效甚微。
峨山县饲养的牛多以散养放牧为主,自繁自养,长期封闭的养殖模式,形成了品种个体小、生长慢,但适应性强、习惯攀爬山岭等特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多次进行了冻精改良、引进优良种牛进行本交等措施,但成效不明显,良种化程度不高。
牛的饲养仍然以自然放牧为主,日粮主要依靠天然的草山草场,补料只有少部分养殖意识强的农户(场)开展。厩舍大部分没有建成标准化,环境卫生差,粪污处理不规范,日常管理粗放。上述存在的问题,给开展科学的饲养管理带来了不便。
目前,在养殖过程中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不高,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稻草、小麦秸秆、蚕豆秸秆、甘蔗叶稍和玉米秸秆等,每年大约9万t以上,但养殖户利用意识不强,大部分农作物秸秆仍然作为生活能源利用,就地焚烧还田或者直接翻入土壤层中还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一是由于农民收入不高,用于肉牛养殖的投入不足;二是峨山县属典型的民族山区县,地方财政对肉牛产业发展投入有限,导致肉牛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水平低;三是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肉牛养殖的扶持,但距发展产业化还有较大的差距。
峨山县有草地面积3.2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10.8万hm2,结合不同的草地资源特点和区域,鼓励养殖大户(场)流转草地和草地资源,采取围栏轮牧、草地改良、人工种植牧草等措施,发展肉牛养殖。加大秸秆等农副产品开发试验,探索出适合峨山县肉牛圈养的饲料来源加工模式,带动全县秸秆养牛发展。据在养殖场用甘蔗叶稍氨化喂牛试验,试验期90 d,试验组头均收入133.76元,对照组头均62.8元,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收入70.93元/头。
4.2.1推广冻精改良
牛群数量多的养殖场和养牛较集中的地方设置冻改点,推广冻精改良技术。牛群数量少的养殖场和养牛分散的地方,鼓励引进优质种公牛或异地换种改良,提高群体质量。通过引进具有生长快、繁殖性能高、肉质好、耐粗饲、易饲养管理等优良特性的品种进行改良和繁育,促进全县肉牛品种的改良,提高肉牛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牛冻改具体措施:(1)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杂交,产生胴体出肉率高的杂一代,产生的杂一代再与短角牛杂交,后代舍饲育肥出售;(2)云岭牛×本地黄牛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可用于放牧或舍饲饲养。
4.2.2优化牛群结构,提高母牛繁殖力
牛群整体结构在规模养殖中至关重要,品质优良、比例合理的牛群结构能保证养殖场持续健康发展。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淘汰多次返情母牛、老弱病残牛;不符合种用的母牛和公牛(断奶时阉割)应育肥出售。建议牛群结构:30%~35%能繁母牛、10%后备牛,每年保证出售肉牛20%左右。母牛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当前母肉牛存量逐年下降的情况下,提高牛的繁殖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积极推广母牛年产一胎技术。
依托近年来实施的“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草牧业发展试点”等项目的扶持资金,合理规划养殖场布局,科学设计基础设施。牛舍、青贮(氨化)池、草料棚、沼气池、饲草料地、粪污处理系统等设施,布局和设计符合养殖场的工艺流程,养殖场整体生物安全防护达到要求。实际生产中,应妥善解决好牛场场地面积、饲养量、饲草料之间关系,不能为了追求养殖数量而忽视了养殖场和饲草料的承受能力。与此同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或家庭农(牧)场”经营模式,促进峨山县肉牛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牧草业近年来已成为发展食草动物基础性的新兴产业,开展种草养畜除可以利用冬闲田地、果园林间隙地、荒山荒坡以外,还可以缓解冬春季草料缺乏、草山草场过度放牧的状况。根据实际经验,晚秋大春收割后,水利条件方便的田块可以种植一年生黑麦草;土地贫瘠的地方种植非洲狗尾草、皇竹草、紫花苜蓿等耐旱耐贫瘠品种;草地改良可选用非洲狗尾草70%+白三叶30%混播;为了贮备青贮料,每年可种植两季的曲辰9号、红单10号青贮玉米。总之,种草养畜除满足牛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外,还能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如峨山县化念镇马鹿塘村有农户35户,养牛羊25户,利用秋冬季种植一年生黑麦草5.3 hm2,667 m2产鲜草7 000~8 000 kg,有效地解决了冬春季缺草掉膘的情况,促进了该村畜牧业的发展,2017年出栏肉牛202头、肉羊225只。
在肉牛产业化队伍建设中,除了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以外,还应加强养殖场、肉牛营销等相关人员队伍建设。科技推广队伍除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具体操作技能,更新知识和技能;养殖场负责人除了解掌握养殖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养殖场管理;养殖场技术员则要系统学习养牛知识,以场为家,承担相应的职能职责;营销人员应加强社会公德修养,学习运输、贩卖、屠宰加工牲畜的法律法规,遵纪守法,做一个诚信的商人;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肉牛产业化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科学养牛,为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搞好服务。
地方政府要积极创造投资环境,引进外地资金,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培育;积极争取肉牛发展项目,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对现有的规模养牛场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改造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程度,并作为产业化的中坚力量来发展;加大宣传引导,树立“把牛圈养”的思想,地方出台相应扶持政策,鼓励有能力的农户,把闲置的房屋和空地利用起来,利用“四边”地种植牧草、收集秸秆养牛,并作为产业化发展的有益补充。
结合当前肉牛发展趋势,大力发展质优、环保、食用安全的畜产品已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牛肉已成为人们日常膳食结构中的主要肉食之一,发展肉牛养殖前景可观。峨山县具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和养殖肉牛的基础条件,在现有的养殖水平上,提升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延长肉牛产业链,促进肉牛产业化养殖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