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BIM”的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2020-02-16 00:07:25杨珊珊王本刚彭军志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7期
关键词:应用型工程造价教学模式

杨珊珊,王本刚,彭军志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吉林 132101)

1 “互联网+BIM”的内涵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各个社会领域部门的融合和应用过程[1]。“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实践成果,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创新成果的互联网平台[2]。

BIM 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BIM 技术是建设行业的重大创新,为建筑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为工程造价行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BIM 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而BIM 技术也成为建设工程领域“互联网+”的关注热点。

“互联网+BIM”技术实现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建筑工程领域的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利用BIM 技术的可视化、协同和模拟等特点,使工程项目各方更加有效、更快速地沟通和交流,为建设工程带来新的发展活力。

2 “互联网+BIM”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影响

2.1 “互联网+BIM”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随着BIM 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BIM 技术应用标准和政策体系逐渐成熟,为BIM 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BIM 技术对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和高水平化。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的深度渗透与BIM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对工程造价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在“互联网+BIM”的背景下,工程造价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BIM 技术为基础,以工程造价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以多能力人才为核心目标,培养学生成为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建设行业人才。

2.2 “互联网+BIM”对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课程教学的影响

高等教育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BIM 技术与现有培养方案的融合,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在高等院校中开设BIM 技术相关的课程,能够培养出更符合建筑企业需要的BIM 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对建筑行业BIM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①以工程计量与计价为主的课程,主要包括建筑与装饰工程、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②以施工管理为主的课程,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施工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具有理论性强和实践任务多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课堂多以多媒体方式为主,教学方式较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对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要求和工作岗位任认知尚浅。教学内容主要依托教材的内容,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实践的机会,使得培养的学生容易产生动手能力不足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中会暴露出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复合学科,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BIM 技术更注重实践应用与协同合作,BIM 技术的应用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明显的差异。随着BIM 技术与“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发展,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达到现有的人才需求目标,因而进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十分有必要,目前“互联网+BIM”的教学模式也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

3 “互联网+BIM”在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的深度渗透与BIM 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对工程造价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信息化的背景下,网络平台的出现给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学习条件,借助学习通、雨课堂、精品课等信息平台的优势,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搭建专业的课程平台,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及时性等特点提高师生互动质量,深化工程造价专业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当下很多学校已经具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更有利的、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目前,BIM、MOOC、微课、仿真软件、VR(AR)、移动教学平台、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逐渐在高等教育中落地[3]。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资源和形式上受到重大影响,如何更好地融合传统教学与“互联网+BIM”的优势,成为重要课题。

以BIM 为核心构建教学资源平台,将BIM 的教与学围绕平台展开,将学生线上自学和教师课堂教学相结合,构建“BIM 技能为核心、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BIM”,可以进一步深化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适应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扩展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培养合格的BIM 专业技术人才。

4 “互联网+BIM”工程造价应用型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融合传统教学和现代网络信息化教学优势而构建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混合,而是教师作为主要引导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建设立体化、多维化、可视化的网络资源为基础,通过对课程的再设计,为学生构建能够高度参与的学习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1 “互联网+BIM”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基于“互联网+BIM”的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传统的课堂与线上BIM 课程平台、BIM 技术云平台相融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BIM 技术资源,对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中各门课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为学生创造线上线下学习和进行BIM 协同工作的资源平台。线上线下的各类BIM 课程资源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资源保障。将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BIM”进行融合与创新。充分运用BIM 云平台、MOOC、微课、网络课程等方式,建立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课程BIM 教学资源平台。

4.2 “互联网+BIM”教学设计

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课程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差别化,利用“互联网+BIM”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设计。工程计量与计价类课程和施工管理类课程目前都已具备相应的BIM软件及课程资源,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中要与BIM 资源进行对接,以项目或者任务为载体,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运用BIM 技术模拟工程项目的各方参与,从设计、施工、使用到运行维护阶段全过程模拟。结合“互联网+BIM”的教学设计,既实现了项目的真实模拟性,又实现课程线上、线下共享,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3 “互联网+BIM”混合教学模式实施

在混合式教学模型中,以线上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为支撑,以线下翻转式交互课堂为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活动进行探究与实践。在课前以线上互联网资源为主要,学生通过提前学习平台资源,掌握基本的知识、概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平台,在线上发布任务,学生接收任务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互联网+BIM”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作用,实现BIM 课程资源的共享。课堂中老师改变从前单一的讲授方式,通过学习平台中的布置作业、在线测验、小组讨论、问卷调查、项目实践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有深入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一直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与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平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课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复习和评价策略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利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BIM 三维模拟、4D 微课、建筑云课APP、仿真软件、精品课程网站、微信、QQ 等多元化手段实施BIM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BIM 工程应用案例进行造价管理和施工管理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运用BIM 造价、BIM 施工管理软件,从建模、造价到施工进行全过程管理,可以有效增强学生BIM 应用能力,培养具有“互联网+BIM”背景的BIM 专业应用人才。

5 结语

在“互联网+BIM”技术背景下,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作用,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互联网+BIM”教学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和BIM 技术特点的选择。“互联网+BIM”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以培养更多的BIM 技术人才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和创新,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互联网+BIM”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猜你喜欢
应用型工程造价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程造价之旅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