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迎杰
(广东省陆丰市人民医院 广东 陆丰 516500)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急腹症,其在发病时,会使得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1]。该种疾病具有发生突然、病情进展较快的特点,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限制。在目前,针对该种疾病多需行手术治疗。然而,手术治疗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如果诊断不正确,将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在我院临床工作中,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CT 影像诊断,对其诊断的准确率进行观察,并将搜集资料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2]。具体报道如下。
择取我院在2017 年7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50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确定其临床资料的完备性。其中男女患者分别有29 例、21 例,年龄最大的61 岁,年龄最小的24 岁,平均年龄(40.12±0.35)岁。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伴随着发热的现象。研究组对患者采取术前CT 影像学检查,在检查前15min,给予患者50mL 的泛影葡胺进行口服,并且取其仰卧位,从肝平面到十二指肠的水平段,采取屏气螺旋的方式,进行全面的扫描。其层距在5mm,层厚在5mm。同时,采取80mL 的非离子型造影剂来进行静脉注射。其注射的速度需要控制3mL/s。同时,对层厚和重建条件进行记录。
记录诊断准确率。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100%,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优化,饮食结构逐渐多元化,再加上个人习惯的影响,这就使得大多数个体的免疫力降低,直接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存在异常,严重时,还会导致感染风险提高。在近年来,急性胰腺炎在我国的发生率提高,其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而急性胰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难以通过肉眼来进行确定。然而,患者在胰腺内活性可能存在不同程度上升的状况,其很容易在外界的干扰下,出现胰腺组织自身被消化,引起各种影响功能缺损现象。这种情况的发展相对迅速,很容易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强。如果没有及时对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确定,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对患者的负面影响也会加重。手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虽然可靠,但其本质上是一种有创检查方式,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患者本身不是急性胰腺炎,采取该种措施,就会对其造成无谓的损伤,且病情难以得到抑制,医疗成本增加。这既不利于医患和谐关系的构建,也不利于患者生命健康的保证,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临床工作量。
在现代医疗技术的背景下,临床提出以CT 影像来进行诊断,以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CT 作为当前运用范围较为广泛的一种检测设备,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广更为顺利。CT 检查是运用超声波的方式来对病变部位以及器官进行扫描[3],此外,采用灵敏度比较高的探测器进行连续断面扫描。CT 检测技术的运用,基本上不会对患者的机体状况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同时,这种检测方式的耗时较短,能够得到较为清晰的图象。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掌握胰腺疾病的具体状况,为患者后续的治疗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在CT 影像资料中,能够对高密度的出血区域以及胰腺炎的状况等,进行充分的分析[4-5]。但是,这种检测技术要求患者明确诊断类型和要求,从而提升准确率。同时,有助于家属的陪同,能够适当的缓解患者的不良心态,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与研究组基本无差异,这也就论证CT 影像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价值。
综上所述,以CT 影像来进行急性胰腺炎诊断,能够有效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选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