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警犬看到马路上过来一条普通狗,就气势汹汹地跑去质问它:我是警犬,你是什么东西?普通狗不屑一顾地看看它说:看清楚点,我是便衣!
中午去吃米线。店里的米线分好几种,普通的4元,过桥米线10元……只听见一对小情侣在聊。
男:“我就搞不明白,为啥过桥米线就那么贵呢?比普通的贵6块钱?”
女:“不知道,可能这10块钱里面包含过桥费吧!”
医生问病人是怎么骨折的。
病人说,我觉得鞋里有沙子,就扶着电线杆抖鞋。有个人经过那里,以为我触电了,便抄起木棍给了我两棍子!
星期天,哈哈和明伟跑到五仔家,告诉五仔的妈妈说:“阿姨,五仔正在和李明打架,你快去看看吧。”
五仔的妈妈急忙把五仔拉回来,揪着他耳朵说:“快说,为什么要和别人打架?我是怎么教你的?”五仔说:“妈妈,我没打架,君子动口不动手,我只是咬了他一口。”
上课中,一小老兄在玩手机,不幸,被班主任在窗外巡查发现了。班主任不想打断课堂,给该同学发了个短信,意在提醒他。不巧该生没存班主任的电话,遂回复短信:谁啊,上课呢。班主任回:看窗外!老兄回:谢了,班主任盯着呢,下课再说。
我教的中文班有一个美国学生约翰。他对方块字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约翰上街回来找到我的办公室:“老师,我觉得你们中国人很不谦虚。“为什么?”我感到惊讶。“大街上,我看到许多大招牌,都是自我炫耀,比如:中国很行、中国人民很行、中国农业很行。原来,他把“银”看成“很”了。
儿子刚两岁半,语言能力发育很快。在分清人称代词“我”“你”“他”之后,他已经能用一句完整的话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过节期间,我们一直住在父母家。我和妻子两人之间习惯用“咱爸”“咱妈”称呼老人,没想到小家伙记住了。
我平时难得送儿子去幼儿园。昨天下雪,我主动提出送儿子一趟。到了幼儿园,阿姨见我送孩子有些意外。于是,她拉过儿子问:“睿睿,今天谁送你来的?”儿子特美地指着我对老师说:“咱爸爸。”
我正在陪5岁的女儿下跳棋。手机响了,我一看号码,是朋友老侯打来的,就打招呼:“侯哥,你好!”之后,就和他热火朝天地聊了起来。这时,女儿跑过来,用充满崇敬的目光盯着我,一言不发。我和老侯聊完,放下电话问女儿:“你怎么了,为什么这样看我?”女儿小声的问:“爸爸,你和孙悟空是怎样认识的?”
女儿上一年级了。一天妈妈指着作业本上的“木”字问女儿,女儿无奈地摇摇头说不认识。
妈妈指着家里的板凳问女儿:“板凳是什么做的?”
女儿想了想回答说:“板凳是屁股坐的。”
小Q:我怀疑自己得病了?一放假就生病;每次想出去旅游之前就会生病;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后就会生病。更神奇的是,我一放假就生病,一上班病就好。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因素对身体产生影响?
老D:这种一休假就生病的状况,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休闲病”。世界上60%~80%的疾病是心因性的(心身疾病),由心理、情绪的变化最终导致躯体的障碍或病变。
一、内心存在恐惧和焦虑
竞争太激烈,竞争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间等于生命”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人觉得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其实是一种罪过。因此,恨不得一刻也不停息,每一刻都能榨出价值。
这一方面可能源于早期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长将其自身的焦虑和恐惧传染给了孩子,当无所事事时,孩子就会感到虚度光阴的恐慌。另一方面,与时间赛跑是人类的一种集体潜意识。自己很想放松却无法停下来,一停下来内心就难受。这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需要战胜一些恐惧。如对消极懈怠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空虚及迷茫感的恐惧等。
二、潜意识需要焦虑
人在意识层面都希望自己轻松,但潜意识未必。有些人也许穷尽一生都无法享受轻松。因为一旦放松下来,TA会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这让其非常痛苦、恐慌,所以TA潜意识需要焦虑感。
这与TA 的成长经历有关。若一个人在婴儿早期由于父母养育不当,没能够及时满足TA的需要,会让TA总是处在焦虑状态中。情绪记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这种焦虑是TA所熟悉的,最有安全感的。所以,TA很难让自己真正轻松下来,学业、工作的繁忙和压力,可以让其重复早年的体验,也感受同等的焦虑程度。而一旦放假了,放松下来,TA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比如生病)来折腾,让自己回到焦虑的状态中。
三、生病表达了内在需求
当一个人有了情绪问题或心理障碍时,就可能通过疾病来表达TA的内心需要。
生病是一种退行,退回到一种需要被呵护、被照顾,可以不直接面对一些事情的状态。这有可能是一种自我胜任感丧失后,为维护自尊而采取的防御措施。
比如,有些人无法胜任考试,就会在考前生病。这样一来,他就不用面对考不好后自尊上的受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