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明
(凤城市凤山街道办事处,辽宁 丹东 118100)
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亦称松树萎蔫病或松树枯萎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寄生在松科植物体内而引起迅速死亡的一种特大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因传播速度快、致病力强且极难防治而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且被多国列入进出口需严格检疫的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与榆枯萎病Ophiostomaulmi、板栗疫病Cryphonectriaparasitica、松针疱锈病Cronartiumribicola被称为全球性四大重要森林病害[1]。1982年,松材线虫病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风景区的黑松Pinusthunbergii上被发现,进而侵入松林。自发现该病以来,松材线虫病疫情不断扩展,现已发展到我国江苏、浙江、辽宁等18个省及地区,造成近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千亿元间接经济损失,且每年以6 000 hm2的面积扩散。
松材线虫在自然界中必需通过媒介昆虫才可传播至健康松树上造成松材线虫病。目前,控制松材线虫病疫情扩散的主要手段,就是对媒介昆虫进行综合防治。对媒介昆虫种类的确定及媒介昆虫扩散能力的了解,在松材线虫病的控制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知,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为最主要的媒介昆虫,防治疫情工作,主要集中在对松墨天牛控制上[2]。
在物理防治措施中,“伐、剥、烧”疫林或疫树是比较传统的防治方法,对灭除媒介昆虫有效。然而,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存在森林火灾的危险,并可能促增一些嗜热病原体,如波形根霉菌Rhizopusehrenberg。为了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砍伐的枯树也可被埋在土壤中或淹没在水中,但这两种措施都比焚烧更费时费力[3]。
在松墨天牛成虫羽化之前,要消灭天牛的幼虫,建议对活疫木预防性地使用内吸性杀虫剂。当松墨天牛羽化,进行补充营养时,对健康树木使用杀螨硫磷和杀螨磷等杀虫剂,喷洒于树冠上。这一措施并不能直接杀死媒介甲虫,而是保护活着的松树不被松墨天牛成虫取食,因此被称为“预防性喷洒”。
啄木鸟、捕食性昆虫如日本斑潜蝇Liriomyzamik、花绒寄甲Dastarcushelophoroides和寄生性昆虫如硬皮蜂Sclerodermasichuanensis、昆虫病原真菌如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等,相关学者已经检验了它们对防治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的效果[4,5]。这些真菌看起来很有效,但往往很难在林间应用,因为有可能间接杀死其他一些益虫,如蚕和蜜蜂。在分别检测了捕食性真菌和昆虫病原线虫控制松材线虫和媒介昆虫的能力后得出结论,这些生物防治措施尚待完善,因为与化学防治措施相比,这些措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劳动力[6]。
松属的寄主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可利用松树个体间不同的遗传多样性选育,抗性似乎不是由单基因决定的,而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但寄主的抗性机制尚未阐明[7]。当松材线虫病在一片松林中肆虐时,几棵树木可能会因为更高的抵抗力而幸存下来。科学家们可以从这些生存的松树上采集接穗或种子,选育出具有抗性的松树。当这些候选植物(嫁接苗或幼苗)生长到足以用于接种试验时,它们被接种一次松材线虫,然后幸存的植物接受另一次接种。通过2次接种试验的松树嫁接苗或幼苗被认定为抗病无性系。自1978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已分别筛选出135株和41株日本红松和黑松的抗白粉病无性系。
松材线虫病自侵入我国以来,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破坏,我们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方针下,对松材线虫病要做到有针对性的治理。除了在对松材线虫病传播过程中的最重要环节—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治理外,再配合松材线虫病抗病寄主的选育,即可做到对松材线虫病的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