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也是全国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依托得天独厚的农产品、水产品、畜禽养殖等资源禀赋和雄厚的调味品产业基础,以兴化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大力度发展健康食品产业,突出调味品产业,着力建设“中国唯一、世界第一”国际调味品产业集聚区,打造千亿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2020年上半年,兴化经济开发区健康食品企业逆势上扬,开票销售、税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52%。其中,调味品集聚区大放异彩,调味品产业势头迅猛,开票销售、税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8%、58.6%。
兴化市位于江苏省中部的长三角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地处泰州、扬州、南通、盐城经济区中心,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全市总面积2393平方公里,人口158万,土地肥沃,河沟纵横,环境优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兴化是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市,盛产粮油果蔬和水产品,连续10多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淡水产品产量连续30多年位列全省县(市)第一,是中国生态河蟹养殖第一县(市)、中国脱水果蔬加工第一县(市)、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食品工业强市。全市有8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兴化为中心的1万多平方公里的里下河地区11个县(市)拥有1000万吨稻米、1000万吨红皮小麦、350万吨淡水产品、250万吨果蔬、2000万只畜禽。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兴化大青虾、兴化红皮小麦、兴化香葱、兴化面粉、兴化龙香芋等被原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七大集体商标”,是国家质检总局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其中兴化大米荣获“2018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
2017年兴化经济开发区邀请新加坡邦城规划设计公司,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建立战略性合作,共建“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基地”,争创“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名城”。2018年,兴化市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开发区正式建成“中国农业大学(兴化)健康食品产业研究院”。兴化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创建以健康食品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奋斗目标,聚焦健康食品产业定位,突出调味品产业,已初步形成调味品、火锅料食品、米面制品、黄油及冷冻方便食品、脱水蔬菜、巧克力制品、食用油、乳制品、肉制品等九大健康食品产业链,总体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的“中国唯一、世界第一”国际调味品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
中国调味品行业的“油、盐、酱、醋等”是老百姓“衣食住行”中最基本的刚性需求。近年来,调味品行业品牌企业日益强大,其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也有明显的变化。调味品行业正处于产品不断细分、市场不断集中的快速成长阶段,2019年我国调味品行业销售收入已达4000亿元,增速超过12%。兴化拥有雄厚的调味品产业基础。在兴化,有1万多人从事调味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工作,产业规模达300亿元;在全国,有5万多兴化人从事调味品产业,销售收入达500亿元,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8。
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2017年,兴化经济开发区委托新加坡邦城公司高标准编制8平方公里的“中国唯一、世界第一”国际调味品产业集聚区规划。集聚区总投资200亿元,总体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配套建设8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的批发市场、仓储冷链物流,以及占地300多亩集商贸会展、餐饮美食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为加快推进调味品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开发区携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连续三年召开中国·兴化健康食品暨调味品产业发展大会,召开调味品专家年会以及烘焙食品年会等全国性行业会议,集聚产业、集约要素、集成发展,将调味品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做精做特、做深做优。
打造调味品产业集聚区以来,以北京特味浓科技、姚家族食品、天然草堂生物科技、上海顶淳食品等为代表的兴化能人纷纷返乡创业投资;以华宝嘉豪食品、山东大厨四宝、上海何勇集团(阿香米线)、拉面说等为代表的国内知名品牌和网红新秀也相继集聚兴化;以东锦集团、太太乐、王致和为代表的一批行业巨头和老字号品牌纷至沓来;以安井食品、伽力森主食、顶康食品为代表的原驻品牌企业正在加速发展。特味浓、姚家族、麦肯嘉顿、高氏醋业等16个项目已投产达效,全家乐、味顿、味多宝、顶浓等10多个项目已基本建成,大厨四宝、天然草堂、嘉豪食品等20多个项目正在建设,一大批待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调味品集聚区一期厂房已有企业陆续入驻。这两年,兴化共新注册230家调味品企业,到目前为止,全市工商注册调味品企业473家,调味品集聚区入驻企业300多家,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集聚区内一些企业已成为产业细分行业的领跑者,顶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方便面系列调味包连续多年占康师傅用量的90%;江苏特味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腌料已占国内奥尔良腌料95%以上份额,该公司已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奥尔良腌料生产基地;伽力森主食(江苏)有限公司生产的乳脂黄油获得欧洲质量认证,最高出口份额占国内99.4%,连续10年稳居中国黄油制品出口总量第一。根据顺丰、韵达等6家快递公司统计,兴化每天发出调味品类快递8万多件。调味品集聚区已初具规模,即将迎来黄金时代。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四五”发展打好基础之年,我们将紧扣“抓项目、优生态,超千亿、创高地”要求和全省进位、泰州争先、兴化率先的“一进两先”目标,全力打造调味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新地标。
从企业集聚到产业集群,不仅是地理集聚、物理叠加,更需要环境催化、内在裂变。从市级层面,调味品集聚区作为江苏省重大建设项目,省自然资源厅“点供”用地指标,该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详细性规划都已经兴化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符合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我们以编制生产力布局与发展规划为切入口,同步编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将这两个成果落实到正在编制的2020—2035国土空间规划中,重构经济地理版图和管理体系,并以此配置要素、倾斜资源,为项目规范高效落地做好支撑。在调味品集聚区层面,我们请新加坡邦诚设计公司高标准编制集聚区发展规划,投资建设综合服务区,更新、置换原有非食品企业,增加产业服务功能,在集聚区首期12.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建成并有部分企业入驻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二期60多万平方米厂房、会展中心项目及邻里中心、冷链物流等配套工程建设;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持下,由兴化市政府牵头,开发区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投资1.2亿元建立国家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购置了国外先进设备,从国内顶级检验检测机构华测检测集团高薪聘请高管担任中心经理,从业技术人员以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生为主,硬软件配置在华东地区堪称一流,已为多家大型食品、调味品企业出具权威检测报告,并为多家企业提供点对点解决方案,得到行业内一致认可和好评。我们还要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建链、补链、强链,致力打造全国特色工业旅游小镇和企业品牌广场,推进产业环境战略布局。
健康食品是首位产业,调味品是健康食品中的“软黄金”,两者相辅相成,调味品迈入“健康”领域势在必行、势不可挡。在兴化现有营商环境基础上,我们还要精益求精,以招商政策为牵引,从“效率、成本、可预期”三个维度入手,拿出一系列“真金白银”“干货实招”,努力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高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在金融服务、市场开拓、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完善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和政策,向集聚区企业提供设施齐全的公共服务;在发展规划、财政政策、政务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 5000 万元,对集聚区企业发展给予支持;在节能环保方面给予企业技术、资金配套支持,推进企业年度节能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耗能、用水量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在安全生产方面,以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全力指导企业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以土壤基石为触手,不仅要把本地“小而散”的企业“聚起来”,也要把在外“多而广”的能人“叫回来”,更要把全国“大而强”的龙头“引过来”,走集约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之路;以社会舆论为抓手,营造一种“调味品产业”重要、“调味品人”光荣的社会氛围,让食品企业家和从业者广受社会尊重,从事调味品产业让人心情舒畅、工作顺畅、生活通畅;以行业地位为吸引,不断推动兴化调味品产业创新、集群壮大速度,借力中国调味品协会,继续举办全国性的调味品产业发展大会和专业年会、专家论坛,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大型调味品会展等行业活动,不断提升集聚区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
区域竞争的核心在于服务、支撑发展的效率与能级,产业发展同样如此,小胜靠风口,大胜靠格局。兴化调味品行业集聚发展较晚,要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匹黑马,必须拥有生态式、立体化的服务支撑,完善健康食品和调味品产业招商图谱及发展规划,为产业转型指明方向。围绕构建以调味品为特色的健康食品产业体系,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目前集聚区有很多企业已先行一步,如特味浓食品、顶淳食品、兴野食品、鼎益食品、顶能食品分别在北京、上海、南京、浙江、广东拥有产品研发中心,以保持产品的推陈出新和核心竞争力,推动调味品产业和米面制品、火锅料、脱水蔬菜、巧克力制品、食用油、乳制品、黄油、肉制品等九大健康食品产业成环成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服务链四链融合,促进产品向精深加工、终端和品牌方向攀升,提速设计、研发、服务水平。利用大数据平台优化信息采集、整合、发布和共享流程,为健康食品和调味品产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人才和服务保障。在开发园区层面,结合全省开发园区改革,去行政化,围绕产业逻辑,实行党工委领导下的“集团公司+街道+专业园区”管理模式,走扁平化管理、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道路。经泰州市批准,开发区专门设立调味品产业管理办公室,构建现代工业服务业体系,对园区现有业态与模式进行创新转型,采用导入新科技、创造新模式、诞生新业态、形成新产业等综合手段,不断“抢占”行业先机,努力打造 “中国唯一、世界第一”国际调味品产业集聚区。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靶向目标不放松,解放思想再出发,力争实现聚集调味品企业600家以上、形成销售500亿元以上、税收50亿元以上的“655”目标,借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调味品协会、江苏省调味品协会赋能,全力推动兴化开发区健康食品和调味品产业迈向千亿级大关,在苏中大地迅速崛起一座“中华百味谷·楚水健康城”。
兴化市委书记叶冬华在兴化经济开发区调研时说:
兴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今年以来,我们以产业、城乡、治理三大转型为抓手,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半年,开发区健康食品产业逆势上扬,特别是调味品集聚区表现抢眼,产业开票销售、税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8%、58.6%。
美味兴化,源于“土生土长”。调味品产业是兴化大地里“长”出来的产业。在兴化,有1万多人从事调味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工作,产业规模达300亿元;在全国,有5万多兴化人从事调味品产业,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8。这6万多人,是土壤和基石,也是触角和网络,通过他们,我们不仅要把本地“小而散”的企业“聚起来”,也要把在外“多而广”的能人“请回来”,更要把全国“大而强”的龙头“引过来”,走集约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之路。今年上半年,调味品集聚区在兴化初具规模,我们也立下了“中国味道在兴化”的远大志向。
美味兴化,始于“集约集聚”。从企业集聚到产业集群,不仅是地理集聚、物理叠加,更需要环境催化、内在裂变。我们以生产力布局和发展规划为切入口,重构经济地理版图和管理体系,并以此配置要素、倾斜资源,为项目规范高效落地做好支撑。在开发园区层面,我们大力推进园区改革,围绕产业逻辑,实行党工委领导下的“集团公司+街道+专业园区”管理模式,走扁平化管理、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之路,努力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高地,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美味兴化,成于“借势借力”。区域竞争的核心在于服务、支撑发展的效率与能级。我们将深化产学研合作,把目前兴化市调味品行业协会、调味品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基地的“三驾马车”上升到2.0版,深化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全国烹饪协会等国家级协会的合作,争取成为
全国糖酒专家年会、调味品专家年会、烘焙食品年会等全国性会议的定点主会场,努力打造“中国唯一、世界第一”国际调味品产业集聚区。
美味兴化,向于“共生共荣”。随着食品工业由温饱型向康养型、功能化、大品牌转型,调味品行业也正处于产品不断细分、市场不断集中的快速成长阶段。我们将着力构建以调味品为特色的健康食品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服务链四链融合,促进产品向精深加工、终端和品牌方向攀升,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聚集调味品企业600家以上,形成销售500亿元以上、税收50亿元以上的“655”目标,推动健康食品产业迈向千亿级大关,让美丽江苏的每个餐桌上都有更多“兴化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