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华文
1.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池州 247100;2.池州市建筑活动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安徽 池州 247100
BIM 技术可以构建起三维可视化仿真模型,该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结合现场施工具体情况对调控和搭建施工场布,能提高建筑领域施工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建筑工程项目大量真实的数据资料在BIM 技术的辅助下可以集合在一起,将各个信息联系在一起。期间一旦某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发生改动,将导致整个的关联数据受影响。因此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构建起动态化的网络平台,便于安全管理人员动态化监测现场施工情况[1]。
BIM 技术下构建起来的是三维模型可以让项目管理者更加清楚的看到各个环节的实际施工情况,管理人员在可视化的三维模型下可以针对某个问题清楚明朗的讨论。此外,三维模型下项目管理人员还可以及时辨识项目开始到竣工期间存在的风险源,能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筑工程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施工期间不兼容问题较为常见。在不同专业不兼容、缺少沟通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而借助BIM 技术则可以构建起全面的三维模型,各个专业的参与人员可以在同一个远端上相互交流,确保信息下达的同步性,能有效避免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出现的安全事故。
施工场地布置中可以使用BIM 技术,在该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构建出完善的施工场地布置方案评估指标体系。按照施工现场功能区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分开设置作业区和生活区,确保两者之间的安全距离。功能区在布局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电、卫生、交通、消防等,这些都是需要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建筑物坠落半径之外设置办公生活区,并与作业区两者之间布置防护装置,做好明显的划分隔离。各个区域统一设计好后借助BIM 技术用视频进行模拟,筛选出最佳的施工场地布局方案[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借助BIM 技术来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一是在BIM 技术的辅助下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具体到每个人员身上,用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责任机制约束安全管理质量,在安全管理中应用BIM技术可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能直接落实到个人,一旦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根据责任机制找到直接负责人,避免安全管理人员互相推卸责任问题的出现,从而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效率;二是安全管理人员参照构建出来的BIM 模型,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并上传至云端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动态化管理,采取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将整个工程的建筑安全情况在整个项目中进行明示,这样不仅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因为不了解项目真实情况盲目施工造成的不良影响;三是借助BIM 模型强化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强化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四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作业的技术交底环节借助BIM 技术,严格按照BIM 技术标准化要求落实技术交底任务[3]。
在BIM360Glue 的辅助下可以向云端上传构建完成的三维模型。项目管理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值需要借助移动端设备IPAD 就可以及时发现三维模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此时安全管理人员可以点击模型中元素将相机打开,将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照片拍摄下来,随后可以将其载入三维模型中,要求相关人员进行整改。此外,安全管理人员好可以借助云端安全检查技术将警示信息上传给所有的项目关联人员,起到人人警醒的作用。隐患问题得到整改后可以拍摄照片并再次上传到三维模型中,进行二次检查,直到安全隐患问题消除。
现场真实的施工环境在BIM 技术的辅助下可以完整创建出来,对于施工现场潜在的危险源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示。危险源辨识人员明确施工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源可以更加直观分析出建筑项目各个施工阶段存在的安全隐患。危险源辨识人员可以在BIM 模型中将不同视角的危险源用亮色标记出来,以便提醒施工人员进入该工序后注意施工安全。
综上所述,BIM 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便于安全管理人员对整个项目进行可视化管理,及时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风险源,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可以被广泛应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