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麟佳,龚诗琪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浙江 诸暨 311800
城市广场中的儿童景观空间不仅是儿童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儿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更好地接受教育的场所[1]。本课题研究场地为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城市广场儿童活动区域,位于城市广场的西北角入口处,在主轴线的西边。北临五角广场,西边是浣东中路。儿童景观空间作为集娱乐,运动,才智和人际交往综合为一体的载体,也是儿童全面发展的一个机遇[2]。通过调研发现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缺乏娱乐设施:场地内仅有少量千篇一律的活动设施,没有趣味性和探索性。②色彩暗淡 :老旧的地砖整体颜色呈灰色,饱和度低,对儿童缺乏吸引力。③植物配置不合理:缺乏遮阴空间,且植物配置较为单一。④安全性不够:场地铺装均为地砖、水泥等硬度较高的材质,场地安全性考虑欠缺。
此次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蝴蝶,蝴蝶在经过幼虫时期后成为“蛹”,“蛹”的这个时期就像是儿童阶段,看似没有动静,但是在蛹内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不方式学习的孩子们“破茧成蝶”,像蝴蝶一样自由并且能够绽放出自己缤纷多彩的内心世界。根据功能的不同将场地划分出三个不同的空间,使一个整体的空间中包含多种类型,有不同功能设施的活动小空间,营造出多彩多样化的活动场地。
蝴蝶象征着重生和对内心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据设计思路和结合场地条件将整个活动空间分为三个分区,分别为“新生”、“蜕变”和“自然”,在每个空间中,以八大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把激发和锻炼儿童“语言、空间、数字逻辑、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和自然认知智能”的目标与各个活动空间及其娱乐设施相结合。
“新生”代表着懵懂儿童时期对新世界的启蒙。家长的互动和引导对懵懵懂懂的儿童认识世界有很大的帮助。该区域的互动合作的活动比较多,一方面是为了让家长与儿童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儿童互相之间形成最为基础的社交关系,该区域通过互动合作体验“传声筒”、“涂鸦黑板”、“音乐平衡板”还有一些小型娱乐设施,来达到开发儿童的人际、语言、音乐、自我认知、自然认知等智能的目的。
“自然”是一个让儿童和家长回归自然的休闲休息区域,儿童的活动区域既需要充满动态的区域又需要相对安静的区域,该区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给儿童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们得到休息,同时该区域的植物种植配置比较丰富,种植许多芬芳的开花植物,色彩丰富气味多样,刺激儿童的视觉和嗅觉。其中,该区还有一个光影平台,太阳光通过不同颜色的玻璃影射到地面上不同颜色的光,得到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的多重锻炼。
“蜕变”是蝴蝶从幼虫转变成“虫中佳丽”最重要的一步,孩子们在该区域通过多种多样的身体机能运动蜕变后,像蝴蝶一样自由成长,追寻内心的美好需求。所以该区也是场地内最大的一个空间。在如今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大家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越来越重,儿童们与大自然也越来越远,缺乏户外活动,导致孩子肥胖率不断增加。因此户外运动对于儿童身体的发育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该区域主打有趣和多功能,游乐设施丰富,攀岩、滑梯、平衡圆盘、几何梅花桩、识色摩天轮、音乐水广场,最大化的利用了空间,从而能够使孩子们开发锻炼多元智能。
有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在多彩的环境儿童具有比一般儿童更强的记忆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反,在黑白等色彩饱和度低、十分暗淡的色彩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就会影响到他的大脑神经发育,使其反应迟钝、智力低下[3]。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可以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让儿童感受到植物的四季变化,观察植物的生命特征,从而开发儿童的自然认知智能。因此可以在视觉上打造出“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春季早樱、西府海棠等;夏季选择广玉兰、紫丁香、木槿等;秋季桂花。还可选择了一些香料植物,例如迷迭香、百里香、薄荷等等,激发孩子们的感官世界,带它们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城市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减少了城市儿童接触自然、在自然尽情玩耍的机会。儿童景观空间的出现使这一矛盾得以缓解[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学习和教育以及儿童的活动场所的设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八种智能教育理论为设计理念构建儿童景观空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