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与“玻璃”漫谈

2020-02-15 10:33任允鹏
山东陶瓷 2020年4期
关键词:琉璃瓦琉璃制品

任允鹏

(山东理工大学,淄博255000)

生活中,我们常说“琉璃花球”、“琉璃花瓶”、“玻璃杯”、“玻璃窗”,那么“琉璃”与“玻璃”是什么关系呢?有什么异同呢?让我们先看看词典如何释义。

1 词典释义

1.1 琉璃

根据《汉语大词典》琉璃有五层含义:

(1)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

(2)指用含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黏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

(3)指玻璃。

(4)诗文中常以喻晶莹碧透之物。

(5)指玻璃灯。

简单的一句话,别人听着像是我们已经认识好多年,彼此知根知底的样子。其实不然。生活中有那么一种人,第一次和别人见面就表现出很熟络的样子,并不包含太多情感在里面。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这样的人,但我还是感谢她,觉得自己对她的这些想法有些过于刻薄了。

1.2 玻璃(glass)

(1)古为玉名,亦称水玉,或以为即水晶。今指一种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一般玻璃是用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下熔化、成形、冷却制成。

(2)比喻平静澄澈的水面。

(3)比喻明净的天空。

(4)指酒。

(5)指玻璃酒杯。

(6)玻璃江之省称。

(7)指某些像玻璃的物质。如:有机玻璃;玻璃丝。

对比词典关于这两个名词的解释,除掉比喻及借指等内容,从材质方面来讲,相同的部分:一是在过去都可以指宝石;二是部分琉璃是玻璃。不同的地方是琉璃过去还指有釉的陶器(陶瓷),如琉璃瓦。过去琉璃的范围更广。琉璃瓦表层的釉就是一层琉璃(玻璃),古籍中把琉璃瓦直接称为琉璃。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玻璃”是指非晶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萤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辅助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高温熔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如我们的窗玻璃、玻璃杯、玻璃瓶罐等。

而“琉璃”一词主要有两种主要含义,一是古代玻璃的称谓之一,指非晶态无机物质,现在多指艺术玻璃,我们常说的“博山琉璃”就是指这类制品。大学者孙廷铨著成于1664 年的《颜山杂记》是我国一部主要记载琉璃制造技术的著作,曰:“琉璃者,以石为质,硝以和之,礁以煅之,铜铁丹铅以变之”,这里的“琉璃”是指“玻璃”。我们常把多色的或纯色半透明的玻璃艺术制品称为“琉璃”。直到今天,在淄博当地仍然把传统玻璃工艺品称作“琉璃”。

2 源流

从源流来看,“琉璃”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桓宽在《盐铁论·力耕》中有“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的记述。琉璃一词由梵语Vaidurya 音译而来,当时指天然玉石、仿珠宝玻璃,西汉前古诗文传志中出现的“谬琳、球琳、璇珠、珂玻、火齐、琅歼、琉琳、流离、玻臻”等即指琉璃,唐代以前也写作“流离”或“壁流离”等。唐代以后仍有很多称谓,如药玉、瑾玉、罐子玉、硝子、料器等。“硝子”这个名词流传到日本,至今仍用。“琉璃”一词沿用时间最长,意蕴深厚,应该是这些词汇逐步淘汰选择规范出来的。博山的琉璃产业,有元明清几百年的繁荣,底蕴深厚。技术和品质受到皇帝的赏识,为朝廷生产祭祖祭天的“青帘”和“药玉佩”等。建有专门的炉神庙,清代大学者孙廷铨撰有《颜山杂记》专门介绍琉璃制作技艺。淄博产区至今仍在沿用琉璃这一名称,将一些传统玻璃艺术品和装饰品称为琉璃,或料器。

3 琉璃瓦

说起琉璃,就不能不提建筑琉璃制品,如“琉璃瓦”。琉璃瓦等建筑琉璃其实是陶瓷,而不是玻璃。建筑琉璃制品是用于建筑构件及艺术装饰的有强光泽的色釉陶器,它是我国陶瓷宝库中的古老珍品之一,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大发明,主要有瓦类、脊类、饰件类等。琉璃瓦有光洁的琉璃釉层,阻力小,降雨后雨水流动顺畅,迅速减小因雨水而增加的屋面荷重。建筑琉璃制品色彩绚丽、耐风雨浸蚀,不易褪色剥釉,因此用以建造亭台楼阁既实用又美观,显得格外典雅壮丽,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富有特色。早期的建筑琉璃制品主要用于宫殿建筑,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到陵寝、寺庙、王府、园林庭院等。建筑琉璃构件几乎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极具中国特色。

我国商代就有瓦的制作,到汉代有了上釉的瓦,北魏年间(公元380~公元386 年)已有琉璃瓦生产,隋唐时期建筑用琉璃瓦有了飞速的发展,琉璃瓦这个词就已经出现,如唐代元稹的“匠正琉璃瓦,僧锄芍药苗”,欧阳炯的“水晶宫殿琉璃瓦”等,唐三彩的发明更丰富了琉璃瓦的色彩。

据《魏书·西域志》记载:“大月氏国于世祖时,其国人商贩至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即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乃诏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人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为,自此中国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这里的琉璃是指琉璃瓦,并由此开始以山西为基地,在全国推广开来。琉璃瓦釉色种类也在“唐三彩”的基础上,发展到翡翠绿、孔雀蓝、葡萄紫等数十种之多,在建筑中,特别是宫廷建筑中广泛使用、发扬。北宋李诫著的《营造法式》(1103 年刊行)一书对琉璃瓦的制造有较详细的记述。

明、清两代琉璃瓦的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无论质量、数量、种类、规格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像明十三陵、故宫等,都是最有代表性的琉璃瓦装饰建筑。北京著名的琉璃厂,最早是做“琉璃瓦”的,也就是说是做陶瓷的,不是做玻璃的。后来做琉璃瓦的窑场迁出,在原地保留了“琉璃厂”的名字,后逐渐发展成了有特色的文化商业区。

4 文学作品

琉璃和玻璃这两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都多有出现。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琉璃出现的更早一点。比如著名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厅下”,唐代白居易的“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等。“玻璃”一词现在能查到的则出现在唐代以后,如唐代李贺的“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宋代苏轼的“光圆摩尼珠,照耀玻璃盆”,辛弃疾的“香浮乳酪玻璃碗,年年醉里尝新惯”等。如宋代范成大著《吴船录》的“黔江乃清泠如玻璃,其下悉是石底。自成都登舟,至此始见清江。”等。

在南宋周密于元灭南宋之后的写成的《武林旧事》(卷二)著作中,有“堂内左右各列三层,雕花彩槛,护以彩色牡丹画衣,间列碾玉水晶金壶及大食玻璃官窑等瓶,各簪奇品”的记述,此处将阿拉伯传入的琉璃称为“玻璃”。

因为把古玻璃也称琉璃,很容易与上述“琉璃瓦”相混淆,所以为了避免与制造琉璃砖瓦的琉璃厂相混淆,清代康熙皇帝令内务府建立“玻璃厂”,产品称“玻璃”,名称上与制造琉璃瓦的“琉璃厂”分开。从此,由官方到民间,琉璃与玻璃两个名词有了较明显区别。

5 材料工艺

从材料工艺来看,玻璃是物质的一种结构状态(玻璃态),不论是琉璃瓦上面的釉还是琉璃器皿,本质上都是玻璃态。

作为工艺品的琉璃是一种玻璃,而琉璃瓦则是陶瓷。琉璃花瓶可以叫玻璃花瓶,但琉璃瓦不可以叫“玻璃瓦”。

琉璃瓦制品上的这层釉其实就是薄薄的一层玻璃质。玻璃和陶瓷都属硅酸盐材料,研究陶瓷的人都要学习玻璃工艺学,我读大学的时候虽然主攻陶瓷但也学玻璃工艺学,课程设置是科学合理的。工作后研究陶瓷釉时需要经常查阅玻璃工艺技术资料参考。现在有些陶瓷艺术家用琉璃粉料加工后作为陶瓷釉使用进行创作,也常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所以,我们陶瓷人常说的陶琉不分家并不是一句客套话。

因为琉璃一词多义,新中国成立后,除中国传统手工艺品还继续沿用“琉璃”外,新开发的或外来的一般用“玻璃”一词。从制作技术来看,琉璃多为手工制作,玻璃则多为机器制作。作为非晶态物质来讲,玻璃材料的内涵更宽,更现代,玻璃制品的种类更多,用途更广泛,有建筑、光学、航空航天、光电子、激光、生物等材料。建筑玻璃制品有窗玻璃、玻璃幕墙砖、玻璃纤维等;日用玻璃有玻璃餐茶具、玻璃罐、水晶玻璃饰品等;光学玻璃有玻璃光学镜片;特种玻璃有玻璃基片、防弹玻璃、导电玻璃等等。美国工程院2002 年度报告中指出“20 世纪影响人类生活和世界20 项最伟大的技术成就中有一半用到玻璃,四分之一不能没有玻璃”。

综上所述,琉璃一词多义,是个古老而有丰富内涵的词汇,不论是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玻璃艺术品,还是指有釉的陶质建筑制品或雕塑制品,都应该保留下来,而且要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去提升与发展,并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而对玻璃应该赋予更现代、更广阔的内涵,玻璃产业将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不断发展的玻璃科技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琉璃瓦琉璃制品
浅谈食品接触之“竹纤维”制品
曲阜琉璃瓦:儒风雅韵下的流光溢彩
法门寺里的琉璃
大山深处是琉璃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八角琉璃井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
碎琉璃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H2O2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过普渡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