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悦,孙金旭,朱会霞
(衡水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指出: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首先要留得住人,让人才回流,望得见蓝天,看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把乡村建设成我们梦中的模样,让农村人想回去、回的去、愿意回、留得住,改善农村环境已成为突破人才回流的瓶颈,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村庄整治,改善村容村貌,整理废旧坑塘和露天粪坑,清理私搭乱建及闲置宅基地,硬化村内主干道,改善提升乡村连通道路达到村村通,配套供水系统、兴建排水沟渠、建设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建立健全垃圾堆放处理场地。使农村重新焕发新的生机,村容村貌得到质的飞跃,整洁而优美,硬化路面合规、饮用水质达标,卫生水平得到较高的改善,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污水排放处理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村容村貌等优美环境的改善,同时在新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方面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农村的污水处理相关工作,农民的生活环境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农民的素质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会提高农村水资源的可重复性利用率,大大缓解新农村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因此,做好新农村污水排放处理工作,在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新农村的生活污水根据地理环境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当地居民生活习惯不同与季节不同也会存在着一些差异,平原地区的地势比较平坦,一些村庄的分布会比较集中,其污水的水量也会相对集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处理,坑湾沟渠成为农村倾倒生活垃圾的垃圾场,滋生了大量的蚊蝇虫蚁,成为病毒、疾病的传染源,经雨水浸泡,更是臭气熏天,成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源,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水平,更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主要是日常生活中洗衣做饭所产生的废水,千百年来农村污水的排放均以随地排放或随沟排放为主,我国农村污水的排放处理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污水现状仍以随地随沟排放为主,村内污水横流、沟渠更是成为了蚊蝇滋生的“宝地”。缺乏完善的污水排放管网及相应的配套处理设施。农村污水几乎无集中收集更无污水处理系统,对农村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并从而对村民居住环境、村容村貌、卫生状况及村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1.1 洗涤污水
农民在生活中,洗涤用品多数会使用洗衣粉,也有一部分家庭会使用肥皂,但是经常使用洗衣粉的几乎能占到90%,由于大量的使用洗衣粉洗涤衣物,会加重了磷负荷问题。同时洗漱和洗浴的污水排放量也很大,此类生活排放污水其明显特征就是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
2.1.2 厨房污水
随着新农村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的餐桌也丰富起来了,肉类、蛋类品种越来越多,因此厨房中污水排放出的油脂和食物残渣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涮锅水、洗菜水、淘米水、洗碗水也都是厨房污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洗菜水与淘米水中会存在着一些碎菜屑及米糠等物质,这样厨房生活污水的成分也是越来越复杂。所以在污水排放过程中还要首先考虑到尽量去除这些漂浮物质。
2.1.3 厕所污水
旱厕在我国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仍在普遍使用,使用旱厕的地区一般是将粪便倾倒到村边或沟渠。夏天蚊蝇漫天飞,臭气熏天,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及村民的居住环境。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已经改水改厕,抽水马桶也广泛使用,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的厕所污水,农村厕所污水有别与城市,基本没有工业废水混入,所以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是厕所污水。
2.2.1 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
我国绝大部分新农村地区在厨房用水、洗涤用水、厕所用水等比较分散,污水的收集设施也不是很健全,新农村污水排放整体上基本呈粗放型的排放,污水排放的管网分布比较散乱并且其覆盖面广泛,甚至农村的大多数地区污水没有任何收集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直接就近排放至河流、沟渠、池塘等,造成对新农村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
2.2.2 污水排放在季节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按季节划分的话,农村污水的排放一般冬季较少,夏季相对要多得多。冬季降水量相对少得多,所以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浓度要高的多。而夏季降水量一般要较其他季节要多,所以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浓度要低的多。春秋季节排水介于冬夏之间。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浓度相对较稳定。
2.2.3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存在日变化和时变化排放规律,具有一定的收集处理难度
由于农村居民用水习惯的影响,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日变化波动比较大,并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基本集中在早晨、晚上和中午。早晨和晚上为生活污水排放高峰期,中午排放量会少一点,早晨这个时间段污水来源主要为洗漱和厨房产生的污水、冲厕所的污水;而晚上这一时间段的污水来源为洗浴污水及厨房污水;中午污水排放量会少一点,主要为洗衣废水和厨房废水,这是由于大部分农民早晨这一时间段是洗漱、做饭及使用厕所相对集中的时间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外出打工人员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样平时农村人数相对于节假日会比较少,这种情况下,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在春节、中秋等节假日期间相对于平时的污水排放量会明显增加。
这种污水处理模式虽然成本较高,但技术相对成熟,具有运行安全稳定、出水水质稳定且水质高、占地面积小等特点,适用于经济相对发达、村庄规模大、村庄相对集中、地势平缓的地区。这种污水处理模式是通过铺设管网,通过管网将污水集中到污水处理站后统一处理。
各地环保部门应根据本地区污水排放特点积极总结,并鼓励各地在农村污水排放处理工艺上积极的探索,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适应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生活习惯的系列化、多样化农村污水排放处理模式,同时还要兼顾到节省投资、经济易用及便于管理等方面。每种污水处理设施都具备自己的优势,因此农村的污水处理方面一定要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一种或者多种结合的模式来处理农村污水。比如在选定污水处理设备时,可以优先选择污泥产量少的工艺及微动力、无动力污水处理工艺;中水处理规模应该根据用水定额和需求经过计算后再合理确定,这样不会造成投资的浪费,中水回用工艺要考虑到回用的对象、运行费用、投资和管理复杂程度等。农村污水治理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将畜禽养殖粪污、厕所粪污等最好做到协同治理,然后进行资源化利用,经过污水的无害处理后,可以用来作为农田、花圃、园林的肥料;经净化达标的污水还可以灌溉农田,这应是农村污水排放治理的理想模式。
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设施管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管护人员的工作能力,为农村污水处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建立健全巡查、检修制度,对出水水量、水质进行不定期抽查,确保达标。完善管护人员管理办法、健全奖惩制度,确保污水处理管网、设备的正常、高效运行。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起步相对于发达国家晚了一些,大概是在20世纪的30年代才开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至今都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村庄分布相当分散,个别发达地区或是临近城镇的村落,或是村庄较为密集的地区具备污水收集处理的条件。但广大的农村地区仍然因分布分散,缺乏系统的污水处理管网,而使得污水难以收集处理,只能分散、随意处理。使得农村的污水处理能力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建设、运行费用高、处理污水量大且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而不适用于广大分散、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
我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水处理收集管网还是不够健全甚至仍未着手建设。大部分地区仍然是随意的就近排放,分布散乱,污水流量小但覆盖面积大,缺乏甚至没有任何处理设施。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了经济水平的地域差异,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加之农村各级领导对污水处理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维护资金得不到充分的保障,新农村建设初期,国家对污水处理的建设做了投资,后续的管理运行费用仍需地方政府筹措,村里不愿或是根本没有能力承担这部分费用,运行维护资金造成严重的缺口,致使污水处理设施根本就不能正常运行。
农村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采用的技术、工艺各不相同,再加上农村管护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部分先进的工艺、技术不能熟练掌握,设备的维护更是无从谈起,勉强能够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很难保证排放是否能够达标。
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繁琐的、系统的高投入、低产出甚至无产出的工程,但这项工作利在千秋、造福子孙万代。这项工作的开展实施需要各有关部门、县、镇两级政府尤其是镇政府充分发挥作用,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基层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热情,群力群策、协调有序,形成合力,人员、资金管理有序。从而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序进行并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在各方努力推动下,农村旧貌换新颜,还老百姓一个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