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绮彤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首慷慨悲凉的词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毛泽东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的决心,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豪情壮志。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体现。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到福建这个红色摇篮,瞻仰红军在福建留下的光辉历史。
满山红
我们穿着红军服来到松毛岭,广场右边是一个小山包,那是一个埋葬着两千多名牺牲在松毛岭的红军战士墓,我们脱帽向在这里浴血奋战的红军烈士们表示我们最为真切的敬意。太阳烘烤着大地,四周静谧无声,一位老师声情并茂地向我们讲述松毛岭战役的故事,沉重的配乐渲染出悲壮的氛围,清风拂过,扬起山上鲜红的、仿佛被鲜血浸染过的旗帜,墓上方中央的五角星散发出熠熠光辉。
我不禁回想起那些悲壮惨烈的画面,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的战士们在山林里打游击,堵截追上来的国民党军队,天空上国民党军队的飞机投掷下一颗颗炮弹,给红军送粮食弹药的当地百姓穿梭的枪林弹雨之间。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即使死伤惨重,但为了能让红军主力顺利转移,他们以五六千人的兵力对抗国民党的大军,在山林里跟敌人鏖战了七天七夜,鲜血将山上的泥土染红,他们给红军主力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松毛岭战役惨烈无比,牺牲在松毛岭这片土地上的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的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在血与火的激战里为红军主力争取了时间。他们或许没有留下名字,但是他们会被每一个人铭记在心中。
光荣亭前忆光荣
才溪,一个享誉“九军十八师”的将军之乡,在那里,培育出了一批批优秀的闽西子弟兵,他们踊跃参军,在中国革命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光荣亭,坐落在闽西革命老根据地上杭县的才溪乡,那里“青山凝碧曾是血,绿水流辉应为魂”。这是一座简朴却独具一格的亭子:中间有一个大大的拱门,拱门上方镶嵌着龙狮奔马、梅兰竹菊、青松古柏的浮雕,亭内矗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我们是第一模范区”。亭子拱门上飘逸的“光荣亭”三个大字,是由毛主席亲自书写的。整座亭子主体都涂上朱红色,是中国的红,是革命的红,是胜利的红。
才溪人民的革命热情使人钦佩,根据老师和讲解员的解说,才溪乡革命年代的人口不足1.6万,但有3762人参加红军,占全乡青壮年男子的88%。伟大的才溪妇女,把自己的丈夫、兄弟、儿子送上了战场,自己在后方耕田织布,把粮食衣服都送到红军手中。她们无私奉献,毫不吝啬,即使受到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也绝不透露党的消息,是女性的榜样。
长征是一座丰碑,它记载着中华儿女革命的光辉历史。重走长征路,就是要我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是国家的未来,肩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使命,我们要学习长征精神,将它应用到我们的生活里,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指导老师: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