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波 黄永斌
[摘要]本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探索“1+N”非现场数据分析模式的内涵、流程和方法,创新数字化审计作业模式,并在浙江电网内审工作中进行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大数据 数字化审计 “1+N” 非现场
新时代发展数字化审计,创新数字化审计作业模式,实现审计管理、审计实施、质量控制、数据共享等全方位的数字化,将有效提升审计效率质量,促进企业法治建设。
一、数字化审计作业模式内容及创新
数字化审计作业模式主要包括远程持续审计监督及集中非现场数据分析,本文重点探讨集中非现场数据分析作业模式的内容及创新方法。
(一)集中非现场数据分析作业模式
集中非现场数据分析是在审计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通过被审计单位的各业务管理系统及其他方式,围绕审计重点收集相关业务数据,搭建数据分析环境,通过数据分析核查、筛选,发现异常、疑点和风险,了解被审计单位相关业务基本情况,为实施现场审计提供指引和参考,提高审计效能。
审计项目实施单位按照“总体分析、分散核实”的方式组织开展审计项目。根据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编制集中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方案,在审计项目实施前按专业开展集中非现场数据分析,形成问题、疑点清单及数据分析指引。各审计组应根据问题、疑点清单及数据分析指引成果,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调配审计人员,组织现场审计实施。在现场审计阶段,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散核实,完成对问题、疑点清单及数据分析指引成果的核实,并在现场审计阶段完成后形成数据分析核实情况报告。
(二)“1+N”非现场数据分析模式创新
“1+N”模式非现场数据分析的组织模式,就是一次非现场数据分析对应N个现场审计组。通过集中人员开展跨项目、跨单位的数据分析,强化数据分析过程管控,提升数据分析成效,总结数据分析经验,为公司范围内审计项目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的开展提供示范作用;通过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提前确定审计重点和方向,提升现场审计效率;通过查找异常风险,形成疑点清单,缩短现场审计时间;通过提炼审计经验,总结形成数字化审计案例及审计模型。
1.非现场数据分析与审前调查相结合。各审计组应合理组织、分工安排,在开展非现场数据分析的同时,同步开展现场审前调查,综合非现场和现场调查结果,确定现场审计重点。
2.非现场数据分析与现场审计相结合。各专业组在确定非现场分析主题时,应选择与现场审计重点内容相关、数字化实现程度高、样本量高或实现全量覆盖的主题。非现场数据分析成果应指导现场审计工作开展,并提高现场审计效率质量。
3. 非现场数据分析与持续审计相结合。各专业组在完成本组数字化非现场分析工作后,同步完成公司持续审计监督工作,形成疑点工单,下发被审计单位核实。
4.非现场数据分析与数字化案例相结合。各专业组在非现场数据分析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具备创新性、实现全量覆盖、多系统比对分析,能大幅提升审计效率、具备推广性的主题,收集数据分析过程材料,为后续数字化审计案例做好准备。
(三)“1+N”非现场数据分析模式流程
在审计项目开始前,按专业分工,结合内外部审计及审计项目关注的重点,由数字化审计工作室统一集中开展跨项目、跨单位的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
1.准备阶段。在集中非现场数据分析开始前,应做好分析主题选取及分析数据准备工作。根据被审计单位业务痛点、发热点、出血点,根据已有的审计实务指引、数字化审计监测清单完成非现场数据分析固定主题选择。根据主题数据分析需求,同步提交后台数据应用需求,由数据组统一协调抽取数据。同时,在项目开始前完成非现场数据分析所需业务系统的登录及功能测试工作,完成集中分析現场办公电脑业务系统应用环境测试工作。
2.分析阶段。召开非现场数据分析启动会,对非现场数据分析进行布置,针对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目标、内容、流程、成果等内容进行培训。非现场数据分析分为财务、工程物资、营销、人资、集体企业五个专业小组,按照固定主题及自选方向开始非现场数据分析,同时结合数据分析成果,对相关单位开展持续审计监督。各主题或分析方向需明确落实责任人及时间进度,做好现场管控工作。每日召开专业碰头会,讨论审计工作的进展,发现的疑点、线索,遇到的难点和需要协调的事项等情况,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工作。在现场分析阶段,各小组选取数字化实现程度高的1—2个主题进行重点筛查,为后续数字化审计案例的编写做好准备。
3.总结阶段。集中非现场数据分析结束后,各小组提交专业分报告、疑点汇总表、持续审计汇总表、疑点工单、现场阶段的重点审计方向、数字化审计案例编写思路、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指引的优化建议及系统功能点缺陷。非现场分析组根据上述材料汇总形成总报告,经审定后拆分形成各项目组分报告,分发各项目组现场核实。根据非现场数据分析报告就“1+N”模式与“1+1”模式成效进行比对,并根据相关工作建议,优化非现场数据分析模式。
二、“1+N”非现场数据分析审计在电网企业应用案例
(一)立项背景
基于上述研究,“1+N”模式非现场数据分析审计方法已应用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公司)内审工作中,通过集中人员开展跨项目、跨单位的数据分析,强化数据分析过程管控,提升数据分析成效,总结数据分析经验,为公司范围内审计项目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的开展提供示范。
(二)主要做法及特点
1.夯实基础,修炼数字化审计工作能力。一是人才先行,发挥智库优势,确定数据分析主题。浙江公司在全公司优选审计经验及信息化技术兼备的审计人员,成立数字化审计专家团队,发挥专家特长和智库优势,积极开展数字化审计关键技术、方法集中攻关研究,支撑数字化审计实践工作。团队在深入学习国网公司《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指引》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公司实际,根据重大风险领域、数字化实现程度、审计数据质量、审计成效大小等维度,筛选出非现场数据分析固定实施重要主题44个,供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非现场数据分析参照执行。二是规范流程,制订两项非现场数据分析方案。浙江公司制订《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方案》《非现场数据分析实施方案》,确定了公司非现场数据分析的工作目标,明确各单位、各审计组及审计专家团队工作职责,规范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流程并对各实施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建立工作机制保障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求精笃学,开展非现场数据分析审前培训。浙江公司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前培训中,重点介绍了非现场数据分析的内容。培训宣贯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的目标,对“1+N”及“1+1”两种非现场数据分析组织方式进行讲解;介绍非现场数据分析的工作流程与工作机制,结合非现场数据分析报告、疑点汇总表模板,对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的重点及要求进行细化说明;学习国网公司优秀数字化案例经验,分享案例编写心得,在创新审计思路、多系统比对分析、全量覆盖、数字化方法手段等方面开展学习交流。
2.勇于创新,四个“结合”融合审计全过程。一是非现场数据分析与审前调查相结合。通过突出集约化管理,合理安排人员分工,同步推进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前调查工作开展,建立双向联动机制,实时进行信息沟通与成果共享,对于非现场数据分析发现的重大疑点,在现场审前调查过程中立即予以关注并落实核查。二是非现场数据分析与现场审计相结合。推进审计关口前移,通过对非现场审计工作指引的再梳理,提炼形成与现场审计重点相关、数字化实现程度高的主题,深入开展数据分析,实现审计方式重心由现场审计转移至非现场审计。对于发现的重要问题,着重在拓展覆盖面、查深查透上“下功夫”,形成对问题风险的再聚焦。三是非现场数据分析与持续审计相结合。实施计划、人员、进度科学化管理,依托“1+N”非现场审计模式,协同开展持续审计监督工作,充分利用集中审计优势,强化技术方法、审计思维的互通互补,对不同被审计单位、同一审计事项远程一次性提取业务数据,关注对应管理情况的差异,打造全方位审计格局。四是非现场数据分析与案例编写相结合。深入学习总部优秀数字化审计案例,归纳总结案例编写思路、标准及要求,应用到非现场审计工作中;同时,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能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全量覆盖、多系统比对、提升审计效率、具备创新性的主题,择优撰写形成数字化审计案例。
(三)审计成效
1.创新组织模式,提升审计质效。本次“1+N”模式非现场数据分析,非现场审计耗时1周,完成了4家单位的非现场数据分析,发现的疑点及涉及金额较传统“1+1”模式显著提升。通过人员的集中,加强分析现场的过程管控,统一数据分析的标准,有效提升分析效率和质量;通过系统化的组织,集中全省优秀审计人员,互相沟通交流数字化审计经验和优秀审计方法,提升审计效能;审计中对不同被审计单位间发现的疑点互相比对,将问题线索编制成网,提前发现系统性问题,提升审计项目质量。
2.优选审计人才,锻炼队伍能力。数据分析工作根据任务特点,优选审计人才。在1周内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应用,同步完成发现疑点线索、确定审计重点、持续审计监督及编写审计案例四项工作,有效提升了审计人员的数字化审计能力。
3.融合数审工作,提高审计效能。本次数据分析工作融合多项数字化审计,共发现疑点108条,涉及金额15,787.77万元,使现场审计时间更充裕,核查问题更有深度;结合现场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方向22个,确定的审计重点有效缩短了现场审计工作时间,使资源配置更具“性价比”;完成持续审计监督,下发疑点工单35张,不仅审计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审计成果也更丰硕。
4.促进成果转换,编制案例模型。在审计过程中,通过不断归集数据分析思路、方法及审计工具的应用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业务系统构架及业务流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了新的理解,使之转化成为数字化审计案例等相关成果。本次数据分析通过提前谋划,确定数字化審计案例编写思路5条,为后期数字化审计案例的编写及审计模型的构建做好了准备。
5.积累工作经验,提升管理效能。本次数据分析工作优选兼顾审计经验和数字化审计能力的人才,兼顾系统权限测试及数据库后台取数、现场工作安排与人员后勤保障,在人才选择、数据抽取、现场工作安排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系统化的组织,进一步强化了现场管控,构建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互相依托、互为补充的矩阵式管理体系,有效指导后续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
(作者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邮政编码:315100,电子邮箱:11063125@qq.com)
主要参考文献
陈伟,居江宁.大数据审计:现状与发展[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7(12)
程近远,李朝旗.美国大数据审计经验及启示[J].审计与理财, 2018(8)
马德辉.基于大数据视角的政府审计探讨[J].财会通讯, 2017(1)
王芳,史晓红.大数据背景下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审计全覆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