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工程智慧审计探索与实践

2020-02-14 07:40崔天宇
中国内部审计 2020年1期

崔天宇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电信推进工程审计体系标准化、自动化、智慧化,形成科学高效工程智慧审计平台,实现量价编审自动化辅助工具在全集团上线应用,极大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实践,对于促进提升工程审计服务支撑能力和增值价值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工程智慧审计   造价风险库   量价编审

一、工程智慧审计研究背景

(一)智慧防范风险是审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监督、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内部审计方式方法,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强化大数据审计思维,增强大数据审计能力,“信息化”“大数据”“智慧化”等关键词被充分置入审计血液,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审计探索与实践方兴未艾,有力地促进了审计业务流程再造和审计效果效率的提升。

(二)探索智慧审计是企业转型变革的需要

中国电信要求各业务线条强化大数据应用,构建智慧化运营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审计工作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一环,需要协同推进建立智慧审计体系,坚持“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理念,对审计工作进行“注智”,明确“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审计工作方向,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和智慧化水平。

(三)提高智慧化水平是工程审计应对挑战的动力

目前中国电信工程审计主要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近年来通信网络投资一直保持在高位,同时随着项目管理精细度的提升,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时效的压力巨大;二是信息审计技术已经初步应用在工程審计领域,但存在数据分散、准确性完整性不高等问题;三是过去工程审计着重对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核,对于工程投资效益性关注度有限。工程审计提高智慧化水平,在提高工程审计数据整合质量的基础上,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够延伸审计内容,强化对工程造价等多维度分析,促进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

二、工程智慧审计内涵

智慧是对事物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能力。为抓住大数据应用环境带来的机遇,更好地应对工程审计面临的挑战,中国电信按照标准化、自动化、智慧化分阶段研究工程智慧审计方法,围绕大数据应用,实现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量与价、各域数据的整合,形成工程智慧审计的大数据基础;构建“通信工程造价风险库”(以下简称“造价风险库”),作为工程智慧审计的中枢大脑,形成科学高效、具有中国电信特色的工程智慧审计平台,实现IT辅助工程审计的自动化功能。

(一)工程造价标准库构建

智慧源于标准。工程智慧审计实现了三大类标准在审计全过程中的统一和强化:一类标准为工程造价相关标准库,主要包括工程定额库(包括各地市的补充定额)、各地材料库等;二类标准为工信部概预算编制规范;三类标准为工程造价审减原因库。这三类标准库构成了“造价风险库”的基础,作为施工单位编制结算、建设单位初审、审计单位审核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标准。

(二)工程造价自动化编审

工程智慧审计以工程造价标准库为基础,以IT系统为载体,打通外部门户系统、计划建设系统和审计系统,打造工程审计量价编审工具,实现工程审计全过程在线化、审核进度和痕迹透明化;同时能够实现定额及材料自动化校验、结果自动化运算和审计成果自动化生成。

(三)智能风险预警与智慧造价分析

工程智慧审计依托造价大数据,内置工程造价风险库,坚持风险为导向的基本审计原则,实现从发现风险向预测风险扩展,以更精准的审计线索发现能力,提供工程造价风险预警能力;将工程审计过程中处理的所有造价相关数据,作为工程智慧审计的核心资源,进行造价横向比对、变化趋势分析及造价差异的深层原因探索,从而提出对工程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实现工程审计价值提升。

三、工程智慧审计实践

(一)整合造价大数据,建立开放分层架构

工程智慧审计的核心资源是工程造价所有的过程数据,因此首先需要实时无缝地从审计平台和外部系统获取完整准确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和分析,为工程审计流程中各方用户提供工程审计信息化应用工具;同时,为满足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内审及外审不同用户的需求,建立灵活、模块化、可扩展的结构,支持应用定制的用户界面。最终工程智慧审计平台建立了由“接口层、整合层、中间标准层、分析层和应用层”五层组成的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1.接口层。指工程智慧审计平台依托MSS各专业域子系统,主要包括计划建设系统、财务辅助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直接建立接口或通过审计系统间接建立接口,以获取工程智慧审计所需的各类基础数据。

2.整合层。指平台从物理层各个系统整合分析所需的各类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主要包括时间类型数据、金额类型数据、费用类型数据、参建单位数据及项目其他相关信息。

3.中间标准层。本层对应工程审计所遵循的各类型标准,既对下一层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校验,同时也为上层的分析和应用提供标准基础,具备全国范围统一口径、统一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的条件。

4.分析层。本层主要利用经过整合并标准化后的数据,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和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到工程智慧审计所需的基础指标参数结果,如生产能力指标相关性、平均造价、影响造价的关键指标以及主要风险分布等。

5.应用层。结合分析层得到的结论,提供具体审计服务支撑,实现审计监督、评价和建议的具体职能。通过量价编审应用工具提供自动化编审一体化工具;通过风险雷达,对风险进行扫描和预警,践行风险导向的审计思路;通过造价地图应用,呈现各区域造价水平,继而对工程造价管理水平进行评价,最终对工程管理提出有效建议,实现造价的闭环管理;案例库收集优秀创新应用方案及案例,便于在全国进行推广;同时,平台对外提供了开放接口,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用接口实现定制化应用。

(二)构建“造价风险库”,全面进行造价评价

“造价风险库”可以获取全国各地工程平均造价,同时挖掘造价影响因素和风险管理建议,采用集团、省、本地网三级架构,具有“实时化、可视化、分布化”的特点。“实时化”是指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实时更新造价信息;“可视化”则是通过图形化的界面、灵活的维度选择,给用户以多角度的造价对比和趋势分析的直观体验;“分布化”主要是指造价分析的数据来自全国各省各本地网的工程造价数据,且分析结果数据也分别应用到各地的造价管控流程中去。

1.统一定额库和材料库。在系统中实现定额库和材料库的固化。定额库为造价的基础,既包含工信部颁布的451定额和75定额,也包含各地根据工程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补充定额。标准库按照集团、省、本地网三级分配专人进行创建和维护,确保标准库信息的统一性和实时性。

2.统一造价审减原因库。审计围绕风险展开,为了更好地分析风险,从工程造价审减原因分析角度,配置造价审减原因库,从7种费用类型和14个主要问题点维度,归纳57个主要工程审减原因。在审计过程中,对于每项审减原因,系统将自动保存到造价审减原因库中。无论是单个项目,还是某类专业的所有项目,或是某个施工单位负责的所有项目,系统都能多维度、多视角、多层级地分析主要问题点、审减费用结构及管理风险。

3.多维度造价分析。工程智慧审计平台在分析层设置多维度造价分析方法。需要确定分析所用的指标,分析生产能力指标与平均造价的相关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到专业造价分析的生产能力指标,按照集团、省、本地网三个层次,分别测算平均造价。同时,工程造价总费用主要由工程费、工程建设其他费、预备费以及利息等几类费用组成,如图2所示,其中设备费主要通过招标确定,风险较小。而建筑安装工程费中的人工费、材料费占比较大,且造价风险较高,应为工程审计关注的重点。

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系统中所有审定项目的结果进行统计,得到各类费用如建安费和设备费单位费用平均占比情况,由于建安费为造价分析的重点,对建安费两大类构成人工费(建安费中除去材料费后其他费用合计)以及材料费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将两类数据汇总从而形成“造价风险库”的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如不同地形地貌、不同建设单位、不同施工单位负责工程的造价水平的差异,探究工程造价差异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工程管理建议。

(三)设置造价风险雷达,逐层扫描,精确制导

为增强工程审计对风险预测的能力,全面预判工程造价风险等级,准确定位重大风险,实现平台具备从“工程—费用—定额子目”三个造价层级逐层深入风险扫描,由项目平均造价与本地或本省平均水平的对比,到项目人工费、材料费的单位费用水平或占比,以及与本地或本省平均水平的对比,再到重点定额子目工程量异常判断,从宏观到微观,由粗到细,全面衡量工程造价风险,根据与平均水平的偏離程度定义风险等级,根据逐层扫描结果锁定风险位置。

(四)串联三大信息系统,全过程在线智能审计

通过量价编审工具实现将工程审计全过程放到线上进行,突破过去只是在审计阶段信息化的局限,实现施工单位在线编制、建设部门在线初审结算数据、审计部门在线审计三方在线对账,如图3所示。

1.结算编制。施工单位登陆外部门户系统调用量价编审工具,编制工程结算数据,提供在线编制、导入EXCEL以及单机版文件导入多种录入方式,通过标准库调用、表间逻辑关系自动生成相应数据、自定义模板,转变过去手工编制EXCEL文件的方式,提高编制效率和质量,量价编审工具将编制结果通过外部门户系统送到计划建设系统。

2.初审和审计。在初审和审计阶段,为提高量价编审工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在系统中设计实现了以下功能:(1)实现订单送审金额自动回写。在原有四种订单费用类型基础上,增加五种费用类型,覆盖所有订单场景,订单初审金额不再需要手动录入,由量价编审工具自动回写。(2)实现自动审查和汇总运算功能。完成标准定额的系统自动核查,对与标准定额不一致的结算数据进行自动提示;实现结算各张表的自动汇总运算。(3)实现工程材料自动核对功能。解决手工核对材料压力大的困难,实现量价编审工具与物流系统之间的接口打通,自动获取实际领料数据,并与送审的材料用量进行自动核对,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材料审核结果的可靠性。(4)实现审计成果自动生成,给工程管理员和审计人员提供从宏观到微观的审计成果展现。从微观角度来看,实现审计底稿自动生成功能,呈现结算的详细审计结果,包括每条审减原因,调整量或金额等信息;从宏观角度来看,实现审计台账自动生成功能,自动汇总各项费用的送审金额、初审金额、审定金额和审减金额。

3.结果对账。以前的结果对账在线下进行,沟通成本高、周期长且难以管控。工程智慧审计平台实现了三方对账在线进行,而且从编制到初审到审定,五张表的每一处调整,均能透明显示给三方,对账沟通效率明显提高。

四、工程智慧审计创新点

(一)创新工程审计理念,实现造价数据应用质的飞跃

工程智慧审计本着“数据从审计流程中来,到审计流程中去”的理念,自动获取工程审计过程中更加精细完整的数据,以数据为第一驱动力,以更宽广的视角,实现数据分析结果在后续建设以及审计中的应用。通过提供第三方开放接口,激励审计人员自我创新,利用开放接口创建自己的应用,并通过第三方应用库共享,将优秀的审计经验和方法在全国工程审计人员中分享,提升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和工程审计层次,扩大工程审计影响力。

(二)创新工程审计模式,力推“抽样+非现场”审计模式

长期以来,工程审计一直作为工程造价审核的最后一道关口,疲于应对结算审核工作,并且采取全面审计的模式,对工程逐项进行审计,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审深审透,影响审计质量,看似进行了风险全覆盖,实则深度不够,风险仍在。通过推行工程智慧审计,使工程审计回归到工程管理监督的职责上来,回归到审计的第三道防线的角色上来,回归到防范工程风险的目标上来,变被动为主动,紧紧围绕工程风险导向,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实行风险扫描和风险预警,实现风险等级划分,对于不同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的审计模式。对于风险等级较低的项目采取抽样审计模式,对于风险等级较高的项目采取全面审计模式,从而达到审计资源的最优配置。

对于确定需要审计的项目,提高非现场审计工作力度,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审前分析,迅速提示和定位风险点,有针对性地与工程送审资料进行比对,发现审计线索,再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现场核实,从而减少现场勘查的比率,有利于人员和业务集约,提升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三)提升工程审计层次,开创“造价风险库”

工程智慧审计开创“造价风险库”,面对整体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建立审计对工程造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造价风险库”首次针对通信工程造价领域,除了包含常用材料价格和单位造价,还对造价进行多维度展示,如分为集团、省、本地网三个层级,接入网、传输网两大专业,施工、设计、监理三大参建单位等多个维度。同时,对单位造价进行深入挖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造价管控的有效建议。

(四)创新工程审计工具,实现审计自动化与智能化

工程智慧审计平台实现了中国电信通信工程审计全流程在线进行,通过量价编审工具,将审计管理触角延伸至结算编制阶段,从而对送审情况提前掌握,提前准备审计计划,改变过去被动接受送审的局面;同时系统可以自动计算订单送审金额,自动审查定额,自动核实材料用量,自动生成相关统计报表、审计底稿等成果文件,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工程智慧审计效益效果

(一)形成造价地图,挖掘造价影响因素

1.以造价地图直观体现造价风险。为向用户直观呈现通信工程造价风险库中各类型数据,以造价地图和其他图表的形式,显示各地各专业的平均造价和各费用占比情况。如图4所示,有线接入网全国端口平均造价水平一目了然。有线接入网项目的人工费、材料费等相关费用平均占比如图5所示,其中人工相关费和设备费占比最高,各占45%和27%左右。以上平均造价和费用占比均按照集团、省、本地网三个层面分别计算存储,也可以根据需要生成某省本地网的造价视图,且图表数据会实时更新,随着平台中项目的日益增多,造价风险库中的数据分析结果也会越来越趋近实际水平。

2.借助造价地图挖掘工程审计线索。各省可通过造价地图,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造价管控好的单位对标,分析造价异常背后的原因。如某省发现有线接入网端口造价异常,为平均造价的2-3倍。经调查发现,建设单位为满足端口实装率的考核要求,通过光缆复接方式,人为减少分光器端口配置,对此,审计部门随即与建设主管部门沟通确认,并下发建设规范文件,避免了投资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二)造价雷达扫描,全面展示造价风险

1.展示审计风险,强化审计成果运用。全国工程造价审减原因情况如图6所示,按审减金额占比TOP3的原因分别为:工作量计取问题、乙供材用量计取问题以及其他费用计取问题。对各类问题如工作量计取問题分析后发现,主要原因是图纸资料体现的工作量与实际不符、工作量汇总统计不正确、未按定额标准计算工作量以及签证与实际不符等,如图7所示。鉴于以上审减原因的分析,对建设单位提出管理建议,如针对图纸资料问题,可以提出明确竣工文档标准,尤其对竣工图纸及签证严格审核,明确考核要求,提高竣工资料准确性,从而使审计成果有效运用于管理中。

2.单项工程造价风险雷达扫描预警。通过单项工程风险分析预警,强化非现场审计作用。如某省在对光缆线路项目进行风险分析时,发现纤芯公里造价偏离度在165%,属于高风险,继而引入偏离因子的概念,对该项目各类费用偏离进行扫描分析,得出造价偏离的主、次要因素分别为材料费和人工费。继续对材料费和人工费展开定额子目级扫描,发现材料费较高主要是因包含大量硅芯管材料,人工费较高是因包含大量TXL2-109、TXL2-110定额子目。基于此扫描结果,审计人员经与项目负责人沟通,了解到本项目全程采用硅芯管直埋方式铺设,由于光缆路由地形复杂,有些路段采用顶管方式。对此,审计人员将重点放在了硅芯管使用量及顶管长度的审核,经过与图纸等其他竣工资料核对发现了疑点,明确了本次审计的重点风险点。然后,根据非现场审计结果制定审计计划,对重要风险点进行现场逐一确认后进行定案,最终确认这些风险点的影响金额占总审减的80%,验证了风险点定位较为准确,可以作为今后审计的辅助分析判断。

(三)量价自动审计,提升工作质量效率

1.人、材、机自动核算。量价编审工具上线后,预计每年系统将对近千万条人工定额、工程材料及机械仪器仪表费用进行自动审查,大大提高了工程审计的效率和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2.审计过程和成果文档自动生成。工程智慧审计平台每年将产生500多万条审减分析,自动生成约30多万份台账和底稿、90多万组对照表,将审计人员的精力从繁琐的数据统计中解脱出来,同时数据得以集中,为今后的大数据挖掘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审计必将越来越“智慧”。通过计算机自学习功能,智慧审计系统能够自动对审计方法进行补充、更新、优化。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审计思路、合理设置审计方法,完善审计工作流程,智慧审计也将越来越完善,审计效果将越来越明显,运用前景必将越来越广阔,从而更好地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促进和保障工程审计在整个监督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100033,电子邮箱:13370164022@189.com)

主要参考文献

程志民.通信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中的大数据应用探讨[J].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6(4):96-97

牟莉娜,阳杰.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基于算法的审计决策[J].中国内部审计, 2018(12):4-6

牛艳芳,冯占国,孟祥宇.大数据价值链视角下的审计工作创新与实践[J].审计研究, 2017(5):17-22

吴成虎.大数据思维在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审计, 2014(10):64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