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小山
1942年的中途岛战役是二战太平洋战区的关键转折点。日本在这场决战中,几乎输光了海空军的家底。蒋介石得知情况后,以为未来形势一片大好,美军肯定会集中全力,乘胜追击,与中国一道打到东京去。更何况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军民对日本恨之入骨,理应优先把日本作为暴揍的对象。但是,美国政府显然没有按照蒋介石的预想走。
美国在战前就已经初步拟定了“先德后日”的战略构想,在中途岛取得胜利后,美国由此掌握了在中太平洋的制空权,再也不用担心日本人打到美国西海岸了。罗斯福还有一个天真的想法:“打败德国意味着打败日本,可能不需放一枪和付出一个生命的代价。”后来的历史证明罗斯福错了,打败日本不仅需要放枪,还需要放两颗原子弹。
美国把军事战略的重心放在中东和北非,这意味着美、英、苏三国集体围欧德国,而中国却要单挑日本,中国人民还要付出更多的代價与牺牲。
日本在中途岛海战失败后,眼瞅着在太平洋上暂时没有盼头了,就转而把进攻的重点放回中国。
蒋介石一直努力想把美国的战略重心拉回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但是,罗斯福已经定的调子,是绝不会轻易改变的。此后蒋介石也认清了现实,开始尽可能地争取物资援助。但在“先德后日”的战略指导下,美国给中国的物资援助就像挤牙膏一样,挤一点才出一点。
(摘自《文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