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耕日本市场优化大连营商环境的调查

2020-02-14 15:44孙惠俊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日资营商人才

摘  要:大连是除上海之外中国第二大日资企业集聚区,日本一直是大连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目前大连迎来新一轮国内外重大发展机遇,同时日商对营商环境的要求日益多元化、高端化。笔者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大连市在日商投资营商环境建设方面还面临着多种突出问题。针对以上优化日商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营商环境;优化

由于历史原因、地缘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一直是大连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截止2018年末,投资大连的日本企业累计4771家,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29.8%,居第一位,实际投资186亿美元,占全市到位外资总数的17%,占各国家和地区在连实际投资中排名第二,双边累计进出口贸易额2145亿美元,在大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近年来由于区位优势下降和重工业不振,东北、辽宁等经济环境萎靡共同造成了大连经济发展的相对下降。营商环境的优劣,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的具体体现,直接决定一个地区发展质量。虽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各种制度法规努力提高营商环境,但是《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在参评的35个城市中,大连的生态环境排第6位,营商环境排19位,软环境排31位,倒数第五。提升大连的外资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空间。

一、通过对市商务局、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大连代表处以及部分日资企业的调研分析,发现大连市在日商投资营商环境建设方面还面临以下突出问题:

(一)政企沟通不畅、政策法规缺乏可操作性

不少日资企业反映,目前日资企业的诉求渠道不够畅通,每年1-2次的市领导与日商座谈会无法充分满足对投资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意见建议的反馈。政策出台朝令夕改,承诺的政策不兑现,签订的协议不履行,政府作为行政法人“新官不理旧账”、“雁过拔毛”、“见客下单”等问题仍时有发生。

2017年2月1日施行的《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大连市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实际操作中仍然有流于形式、表面现象,承诺的一些相关优惠政策到兑现时,常常存在减少或取消优惠的情况。部分法律规定、条例过于原则化,窗口办事人员经常无法对政策法规做出权威准确解答。东北地区政府“人治”色彩还比较浓厚,人情重于法律、“灰色地带”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较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到位

有日商反映,大连的投资贸易便利化程度较低,项目审批程序存在要求多、推进慢、落地难等问题,与发达城市的便利化程度差距明显,与一些二线城市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通关一体化”、“单一窗口”建设以及建立“联合查验、一次放行”协作机制等领域还比较薄弱。海关免税手续繁杂、货物审查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三)国际化高端配套不充足、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不健全

一些日资企业反映,企业技术类、管理类人才缺乏,人才发展保障措施不到位,国际医院学校等服务供给不足。

大连在改善外资营商环境过程中,需要高端专业人才投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实现校企有效对接,现有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力不足,造成留人难、引进难的局面。

二、当前,日商对营商环境的要求日益多元化,高端化,硬软环境都要过硬。必须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为外企提供更细、更精准的服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政企沟通顺畅,政府依法诚信

各级党委、政府应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使日资企业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更加顺畅。进一步完善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改善外商投资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守信践诺机制和失信惩戒制度,强化依法依据,严格履行各项政策承诺和兑现已签订的各類合同、协议,依法保护日商投资企业及其投资者权益,确保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以部门职能或者相关责任人调整等为由推诿扯皮,积极落实相关制度法规,切实增强日资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形成口碑效应,吸引更多的日本企业来连投资。

(二)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提升服务意识

提高外商投资各个环节中的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意识。继续简化政府审批程序和外商投资审批过程,提高行政效率。实施标准化的审批制度,提高投资“软环境”的质量。从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入手,推动由行政分权向市场放权转变,由部门放权向社会放权转变。加快各种新技术手段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打通部门间、地区间“信息孤岛”,推进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工作。进一步规范办事指南和时限,消除模糊条款,制作易懂、实用的办事流程图,提升行政服务大厅、在线审批、政策查询、项目审批等平台服务效能,实现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坚决整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率先打造“办事不求人”的良好环境。

深化税制改革,加大减税力度,切实减轻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税负。不断推动关税领域改革,全面推广自报自缴、汇总征税等税收征管改革,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清理取消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压缩货物进出口尤其是进口通关时间及费用,降低企业投资和运营成本。

(三)搭建良好的人才环境、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使用机制,用人单位可以自主引进所需人才。建立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不受岗位和名额限制。加强重大标志性项目所需人才的保障工作,在创新创业、安家落户、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对科研人才、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提供便捷式服务。依托市领军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以及省百千万人才培养等重点工程,加大对精通日语、熟悉国际惯例、掌握国际贸易规则等本地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培养力度。深入实施市海外优秀专家集聚计划,加大日本专家智力引进力度,带动本市企业人才成长,并对长期引进日本专家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的聘请单位给予政策倾斜。

实施国际化配套服务,争取每个区县都能建成“国际社区、国际合作学校和医院、国际友城、一批国际知名的法务、金融、人力资源服务等功能性机构”为代表的与国际接轨的配套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周智.论外商投资法在中国营商环境改善中的历史方位,当代经济 2019(9):10-13.

[2]李艳.智慧政务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路径分析,中国市场 2019(27):189-190.

作者简介:

孙惠俊(1972.07-),女,汉族,辽宁大连人,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日本社会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日资营商人才
中国日本商会:在华日企利润创新高
人才云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国内电信业集采日企竞标遭“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