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理念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2020-02-14 05:57张志军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1期
关键词:城市发展

张志军

摘    要:隨着生态中国、绿色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必要的考量因素。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才能在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建设、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文章在绿色、低碳理念的指导下,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规划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进一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绿色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应用

1  导言

城市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中心,聚集了大量人口,消耗了大量能源、资源,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光污染、声污染、温室效应、资源短缺等从城市问题日益突显,而且有向乡村蔓延的趋势。树立绿色低碳城市发展理念,落实绿色低碳城乡规划,实现低碳技术推广,推动城乡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的城乡规划和发展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2  绿色理念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概述

笔者认为,本文中所谈到的运用绿色理念规划城市,是运用城市空间承载环保设计理念及环保设施建设新形式,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各大城市在进行城市后期规划时,要将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规划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采用绿色环保理念指引规划行为,我国目前存在的大量“城市病”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在经历一段时期的保护工作后,“城市病”在一定程度上会完全消失。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在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尽可能地减少人类活动对于大自然的不合理破坏。例如,可以在城市规划活动中,对城市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在有条件的城市或地区加装清洁能源装置,例如太阳能等,利用太阳能完成城市部分能源的供给。这种规划方向,可以实现城市发展可持续。

3  绿色理念下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意义

3.1  促进城市现代化

在世界范围内,如今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状态的标准已经从仅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判发展到了全方位多维度评价。其中,城市可持续发展性和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因此,在我国城市的规划活动中,多采用绿色环保的理念指引城市规划和建设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同时,利用绿色理念指导城市规划活动,不会对城市产生负面影响,也不会降低城市的生活和生产效率。

3.2  助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城市规划过程中,过分地强调人类对于城市规划的需求程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人类的需求进行城市规划,这种规划的理念在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同时,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这也是引发了一系列城市病的根本原因。如果采用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有利于优化城市中的资源利用情况、保护城市内部的环境。运用绿色理念指引城市规划,可以将城市中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优先程度适当提前。同时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生存的家园,应当在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尽量保护生态环境。

4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4.1  合理进行城市建筑规划

城市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在集约用地方面进行发力。在进行城市规划用地统筹之前,要对城市人口,城市人口人均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同时要深入考虑该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避免出现用地浪费的情况。与此同时,要尽可能地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企业进行优化改良。对于可以关闭的企业,要尽可能地关闭。对于暂时无法关闭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要鼓励企业搬迁至城市郊区,减少多种污染混合的治理难度。在进行城市规划以后,要避免在城市中再次出现高污染工厂或企业。

4.2  推进城市产业转型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资源型企业,这种情况在我国北方地区仍然较为常见。资源型企业在享受发展红利期以后,已经处于必须要转型发展的阶段,不进行转型就很难求得生存。这部分资源型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的通过能源开采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有的通过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助力了当地经济的进步。但是,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以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核心发展动力的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停止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做法。笔者认为,为了使城市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工业应当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变。资源型城市应当积极通过政策手段和其他手段引入人才和资金,在本地发展新型产业。新型产业在发展模式上更加健康可持续,同时对于城市生态恢复和保护也具有重要作用。

4.3  采取区域生态循环模式

实际在城乡规划过程中,需要完成内外部空间规划整合,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科学利用,完成区域生态循环模式的建立。采取该模式,能够从区域规划、详细规划等角度提出适合的规划编制方法,比如在建筑材料选用上进行本土化绿色材料利用,使区域建材生产污染得到控制,减少区域碳排放。在实际规划过程中,本地建材选取和生产控制需要在当地完成,所以需要考虑工业用地空间布局受到的影响,完成弹性用地预留,确保推动当地现代建材产业的发展。结合生态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实现合理规划,可以推动产业经济与环境的循环发展。在实践工作中,还应将区域环境气候图作为底图,完成区域环境模拟分析,对城乡街区形态和通风走廊等组团空间进行打造。结合区域城乡建设规划和本土材料储量等,能够实现建筑使用比例合理确定。结合绿色低碳城乡建设对土地布局的集约要求,合理确定各地块容积率,在保证城乡开发强度的同时,满足通风、日照等环境要求。

4.4  优化城市能源结构

在我国北方的城市中,仍存在部分城市能源来源主要为煤炭。特别是在冬季,这些城市开始供暖以后,大量煤炭的同时消耗会产生大量污染。在城市周边农村地区,每家每户的取暖设施都同时运行,燃烧的大量煤炭资源产生了污染。笔者认为上述问题,主要应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解决:第一,在有条件的城市中可以尽量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虽然会增加一定的经济成本,但是相较于对环境的友好度而言仍然是利大于弊。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的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研究对策,在合理的范围内为使用清洁能源的企业或居民提供一定的补贴,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居民使用清洁能源产生的额外开销。第二,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推进没有实现集中供暖的且暂时不具备集中供暖条件的城市周边农村地区居民使用天然气设备进行供暖。但是由于相较于传统的燃烧煤炭进行取暖的方式使用天然气供暖成本会大大增加,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给予居民一定的补贴和优惠。

4.5  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生存。因此,为了打造城市优美人居环境,就必须加强植被保护。笔者认为,对于城市中及城市周边的植物要加强保护,避免滥采滥伐的情况发生。

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城市可以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海绵城市”的引入和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市雨洪管理的能力,可以使城市在面临长时间高强度降水等情况时能够将雨水存积起来,利用自然力量进行排水,使城市能够实现雨洪的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海绵城市”的引入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同时有利于创新城市市政设施运营机制,可以以此为契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海绵城市”的建设和运营,发挥“海绵城市”的社会整体效益,助推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梦薇.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矿山建设路径[J].世界有色金属,2018(21):266+268.

[2] 李文,赵荟.论低碳节能型建筑的绿色施工技术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52):164~165.

[3] 宋海云,赵天,张晓萱,马莉.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35):94~97.

猜你喜欢
城市发展
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对唐山经济的影响
让文化引领城市发展
试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城市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与中国城市发展
浅谈机场净空管理与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探究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浅谈轨道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的和谐之路
博物馆在城市旅游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中国城市发展与治理的全新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