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良凤
摘 要:含山博物馆收藏春秋窃曲纹直耳鼎,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春秋窃曲纹直耳鼎,给春秋窃曲纹直耳鼎一个展示的平台,而且还可让人们更好地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经济、政治形态等进行研究。在新时期,对历史文物的传承与发展也存在许多矛盾,许多博物馆在深入挖掘文物内涵的时候,要结合历史文物的时代特征进行分析。因此,在深入挖掘、赏析含山博物馆藏春秋窃曲纹直耳鼎的文化内涵时,要结合其所处时代特征、结合相关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博物馆;博物馆藏;青铜鼎
我国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悠久的历史文物不仅承载着历史时代的独特印记,而且也为中华民族注入活的灵魂。在新的时期只有深入加强对历史文物内涵的挖掘,才能够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保证博物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同步提升。
鼎作为我国古代统治阶级权力的标志,具有明尊卑、别上下的作用。奴隶主的等级越高,使用的鼎数也就越多。鼎是我国古代青铜工艺高度发达的重要标志。尽管鼎最初只是用于盛放食物的器皿,但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
青铜铭铸是鼎的胚胎,阔大威武是鼎的仪容,天子九鼎是鼎的气质,鼎的身世则是华夏文明。鼎的主要造型按其形制其主要分为圆鼎、方鼎和异形鼎等。按其用途则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镬鼎、升鼎和羞鼎。镬鼎的形制特点主要为:这类鼎的形体一般都十分巨大,并且不配盖子,主要用来煮生肉,等同于现在用的锅;升鼎称为正鼎,其用途为盛放从镬鼎中取出的煮熟了的肉,等同于现在所用的大碗;羞鼎则是用来盛放佐料和肉羹的,与升鼎配合一起使用因此也叫作“陪鼎”。
含山博物馆珍藏的这件青铜鼎(图1),为立耳浅圜底蹄足式(圆鼎),应为盛放煮熟了的肉的升鼎。它通高31.5厘米,卷唇,敞口,口径为25.3厘米。双立耳微向外撇,耳高6厘米,宽约6.5厘米;外耳各饰有阴刻的弦纹两道,内耳各饰有阴刻凤纹一对(图2),线条非常华丽,腹不鼓,收敛成圜底;腹下为短而粗的兽蹄足,高约10厘米。腹部有弦纹三道,在第一和第二道弦纹之间饰有6组窃曲纹的主体纹饰。每组纹饰之间用麦穗纹隔开并和两道弦纹相连接,使每组装饰纹饰成为相对独立的。主体纹饰窃曲纹均由两兽组成,并在两尾部相连接,所交接之处饰有一变形的目纹(或称乳钉纹)。这件青铜鼎从纹饰方法上看,它已放弃了商周时代在青铜器具上进行雕刻而形成的花纹图案作为主体纹饰,而是采用了左右连续的6个模印花纹作为主体纹饰(图3),进而使主体纹饰更趋于简洁化和抽象化;从装饰风格上看,主体纹饰采用的是宽双阳线的手法,线条遒劲流畅,生动自然,在统一与多样性之中显得简洁而不凌乱,统一但不简单。因此,它应该是春秋时期的作品。
含山博物馆馆藏青铜鼎是1988年当地农民挖渠引水时,在一个山坡的西侧偶然发现并上交的。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对现场的调查和发掘,没有发现别的遗留物,排除了墓葬和窖藏的可能性,推测可能是因战火的关系,人们在逃亡时丢弃的。该青铜鼎从图案纹饰上看,它缺少了中原地区那种粗犷和古朴的风格,多了些南方吴越地区的秀美之气,
含山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处吴头楚尾,在长期的拉锯战中,含山县在吴国的控制下也属正常。因此,这件作品它应出自南方的吴越地区,为研究中原地区以外青铜文化,为研究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都提供了难得实物资料。该青铜鼎经安徽省文物鉴定站鉴定为馆藏二级珍贵文物。■
参考文献
[1]管丹平.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提升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博物院“安徽文明史陈列”展览提升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6):64-68.
[2]张程程.安徽博物院文创产品设计路径探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8.
[3]张彩霞.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2016年年会暨全国科技館发展论坛在安徽芜湖成功举办[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4):93.
[4]吕欣静.谈博物馆引进展的“再加工”——以安徽博物院引进展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9):97-99.
[5]裴世东.基于安徽九和收藏馆的县域民办博物馆发展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4(4):18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