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视角下的“小人物”与“大历史”

2020-02-14 15:42高琳涵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人物

高琳涵

摘 要:对于研究明朝历史的学者来说,《万历十五年》应该是不可错过的一部作品。黄仁宇先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对史料的精通与掌握以至于言出必究令作者这个历史专业的研究者深感敬佩。

关键词: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大历史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分为七个章节,大体是每个章节以一个主要人物为线继而展开。全书介绍了万历皇帝,王朝最高权力代表者;大学士张居正以及下一任首辅申时行,他们代表的是帝国的行政的权威;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代表军事组织;古怪的模范官员海瑞,代表官僚机构;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则代表思想体系。这样,就由这几个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小人物架构起了万历十五年以及相关的一段时期的历史。这七段故事相互独立,各自有头有尾,又能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万历十五年的历史环境。根据黄仁宇先生自己的叙述,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表面上是四海升平的一年,但在平静之下实则暗潮涌动,所以作者选取了这平淡无奇的一年,以此为契机还原了导致明朝逐渐灭亡的种种先决因素。

1 以“技术者”的眼光审视历史人物

“技术者”的角度则指那些有具体的、量化的价值标准,以数字等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种看待问题的视角,是一种偏西方的思维方式。黄仁宇先生的历史观正是这样的一种视角,其对历史的考察标准也延续到了对历史人物的叙述上面。书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和叙述可谓客观公正,用黄仁宇先生的话来讲,就是以“技术者”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去写人,摒弃那种以道德标准评价人物的方式。历史人物对我们来说本身就有间接性,我们只是通过一些史料和历史作品去了解他们,其中还不免带有作者的个人感情色彩,所以客观地去看待一个历史人物就尤为重要。尤其是对历朝历代皇帝的评判,我们更是难离价值尺度的标准,这可能是几千年传统加之我们身上的民族烙印,对于道德评判极为热衷。在这本书中,作者就抛弃了传统道德评判的标准,仅从人本身,以冷静的、“技术者”的视角去写一个人物。即使在评价一代君主的时候,也是难得的客观。黄仁宇先生笔下的万历皇帝更多的是无奈与悲哀,从一个胸怀抱负、满腹壮志、正值青春的少年成长成一个看透现实、无力改变、消极怠工的“无为”皇帝,这种“无为”就是从万历十五年开始的。作者在书中指出,无论是操纵着明朝历史的文官集团还是皇帝最亲近的首辅大臣,抑或是军事集团的代表等,无不将皇帝视为一个“机构”,以致文官集团想要彻底地架空皇帝来实现自身的利益。然而“有血有肉的人”此种字样在文中频频出现,作者以常人的眼光去看待那个比他还要小却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年轻皇帝,多次提到皇帝也是人,也是一具血肉之躯,当他被束缚于无形,抱负得不到施展,被迫做一个“活着的祖宗”去参观自己的陵墓时,作者给予他的是慈悲地叙述出来,而不为之戴上儒家道德的精神枷锁。对于其他人物的叙述也是如此。客观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因为历史本身就是个客观的存在,套用仓央嘉措的诗句来说:“你批判或赞扬,历史就在那里,永远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是盡量客观地去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如此,以“技术者”的眼光审视人,不要以道德标尺去评判人,这是对人物本身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真实的历史,才能做出深刻的思考。

2 历史人物之间的历史联系

读罢本书,根据书中的一个个人物以及其中各自的联系笔者不由想到六度分隔理论和拓扑关系。六度分割理论通俗点理解就是指地球上任意两个人之间都能通过六个人的引导而认识对方。而拓扑关系是指元素之间在空间上的连接关系,即使没有具体的位置。这两者的结合就是社交网络。本书所提及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甚至是路人甲乙丙丁之间就好像存在着这样一个巨大的网络,在相互牵引、相互联系、互相交织构成历史。本书中的主要人物涉及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以及一个没有单独说明却无处不提及的庞大的组织——文官集团。本书分成七个章节,看似各自叙述一个人物互相独立,但实际上每一个人物的叙述里都牵扯着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在阅读过程中,笔者曾多次感慨在古代官场中那种微妙的人际关系。一切事情都不只是表面上的结束和开始那么简单,它的开始可能在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前就埋下伏笔,它的结束可能在鼎盛之时便开始酝酿。因为国家这个机构太庞大,牵涉的也过于广泛,所以一举一动都会比较缓慢,一点细微的变化会像蝴蝶效应一般从群众中扩散开,直至达到质的飞跃点。张居正生前风光也换来了他死后的悲惨命运,遭到清算,背负狼子野心的污名,成为皇帝内心积郁得以抒发的突破口;而戚继光因为与之交好,他的命运也如一条暗线在历史的另一个角落悄悄发生变化。正是这种密切的联系导致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有种形象的说法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然而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并不只是这种与利益直接挂钩的。在读书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历史真得很会“秋后算账”,它要求所有人都保持缜密的心思,可能今年的某句话就会是你几十年后遭遇厄运的缘由,听起来似乎很可笑,但确实在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秉承这样的原则的。当然,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有有益的一面,张居正死后遭遇清算就是因为他在任时与文官集团的矛盾,到了申时行时期,他采用更柔和的方式,以致成了一个公认的“和事佬”,但却依然未能逃脱悲剧的命运,其中缘由便不细说。诸如此类历史人物之间存在的历史关系微妙而复杂,致使对一个历史人物的描写和叙述离不开另外一个或几个历史人物的烘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作者就是用这种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来表现历史的。

3 “小人物”的悲剧以及“大历史”的悲剧

读罢全文不难发现,作者是在写一部明朝的悲剧历史,或可以说是在清点致使其走向覆灭的原因,这无疑是一个残酷的过程。然而这种“悲剧”的基调贯穿着整部作品,落实到每一个历史人物上面。万历皇帝在登基之初励精图治、心怀抱负,但其权力却一直受到日益强大的文官集团牵制而无法得到尽情发挥,久而久之他变得麻木消极,成为一个傀儡、悲剧。张居正的一生更可谓为了大明朝的未来鞠躬尽瘁,但却因为其与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和价值观的不合而遭到清算,一代首辅也落得悲剧收场。申时行及时意识到与文官集团搞好关系的重要性,也调整自我吸取张居正悲剧的教训,却依然难逃悲剧的命运。海瑞一生颇富好名,在肮脏混乱的官场中他可谓出淤泥而不染、脱颖而出,一生清正廉明得到世人的好评。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海瑞为官一生,临终时家中却一贫如洗,因为干涉土地问题而被逼下台,以悲剧告终。戚继光是为人称道的民族英雄,也因为与之交好的张居正的垮台而遭受连坐。李贽,一朵明朝历史上的奇葩,在高中历史课本上李贽的前面就被冠上四个大字——离经叛道!可见他当时的思想被视为异类,不被理解和接受,但在今天看来却是很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他提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以及一些被当时思想环境所不容的理论,实际上就是在思想上挑战文官集团的权威,其结果必然是悲剧的。总结来看,每一个人物的命运悲剧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文官集团的利益有关,但作者并没有单独介绍文官集团。因为文官集团的权威和统治已在每一个人物的悲剧中体现了,最后构成了历史的悲剧、明朝的悲剧,即文官集团的绝对统治,思想上以孔孟之道束缚人,权力上也占据主导权。这种悲剧是整体的也是每个人的,历史的悲剧是在每个人物身上体现的,每个历史人物的悲剧也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对人物的掌握是历史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历史都是关于人的故事,历史是人创造的,所以每一个历史人物身上都蕴藏着时代的特征,都有值得挖掘的历史价值。每一个人物纵然渺小,但对于历史来说他们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任何伟大的历史学家都不能丢弃这些人物空谈历史,否则历史研究也没有意义。

在这部书中笔者读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每一个人物的尊重,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独特新颖的视角、真实可信的历史信息还原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万历十五年。■

参考文献

[1]徐晔.明末社会礼仪制度下的悲剧——读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J].文史月刊,2019(01):71-74.

[2]王妮.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文自译本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7.

[3]刘昕.“大历史”背后的人物命运——读黄仁宇《万历十五年》[J].社会科学论坛,2016(10):251-254.

[4]武岑怡.《万历十五年》的“大历史观”[J].文史月刊,2012(12):39.

[5]王育.大手笔下的大历史——读黄仁宇《万历十五年》[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6):104.

猜你喜欢
小人物
小人物
THE LOOMING STORM
为小人物喝彩
小人物
大人物与小人物
大人物和小人物
大人物与小人物
大人物与小人物
小人物
台湾风云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