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东方少年》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征稿评选活动圆满地落下了帷幕。经过紧张而认真的初评、复评、终评,22篇小说和童话作品从近千篇来稿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奖,在此特向作者表示祝贺。
这些获奖作品题材多样,风格迥异——既有表达追求梦想、积极向上主旨的小说《猫天使》《红色轮滑鞋》《核桃船》《砸碎扑满》和童话《半灵》《十三号,木猪槽和鱼儿》等,也有抒写真诚与美好情感的童话《卡努》《织匠》等;既有情节生动、语言幽默的童话《不为什么》《观天》,也有结构独特、意蕴绵长的小说《给一座小岛写信》。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借助几个关键词来对获奖作品的特点作出概括,那就是关爱、关心与关注。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老人对孩子的关爱总是能演绎出打动人心的故事,这次获奖作品中的小说《竹器》《尹婆婆和泥鳅》以及《对岸的稠李子树》,都昭示了这类题材的绵延不绝与恒久的生命力;特别是“三幺婆”和“尹婆婆”的形象,让人不由得想起多年前的一篇获奖小说《丑姆妈》,在这些性格鲜明的独特形象之中,蕴含的是爱的真切、无私与宽广。而人与人、人与自然界生物,乃至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彼此呵护、守望相助,也是这次获奖作品较为集中的主题,如小说《金色的爪印》《找快乐》和童话《熊洞里的秘密》《蔷薇花开》《带着树逃走》等,都清晰地刻录了关心的印记。
在这里,有几篇作品需要被特别提及。近年来,中国的科幻作品屡次获得国际大奖,既标志着“国产”科幻走向成熟,也焕发出读者和作者对于科幻的极大热情。于是在本次评选中,科幻小说《第一号同学》能够获得特等奖,也就不足为奇了。小说中的两个机器人彼此关心、相互扶助的情节也不能不令人感动。此外,获奖童话中的《卡努》和《风先生邮局》,显然也别出心裁,跳出主要角色总是由各类大小动物担当的窠臼,将无影无形的风拟人化、情感化,生动地编织出关心与关爱的故事,也形象地传递了真善美的温暖。
最后,再来说说“关注”。此次获得特等奖的《哪边高,哪边矮》,是一篇关注留守儿童的小说,而同样类型的作品似乎已成为一种新的“传统”题材,得到了创作者的特别关注。追忆起2017年扶持项目的获奖小说《麦儿黄,杏儿酸》,两相对比,就不难发现二者的异曲同工之处了。其实,就小说而言,在征文来稿中,关注留守儿童的作品还有很多,这当然表现了创作者的一种忧患情怀,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当下城市少年儿童及其校园生活予以关注的作品就显得十分稀缺了。这种遗憾,在前两年星河评委和玉清评委的评选综述中都曾经提及,可惜并未引起创作者的足够重视。尽管几次获奖作品中也有不同意义上的校园小说,然而在连续三年的征稿里,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像张之路创作的《题王许威武》、吕清温创作的《老K其人》等等那样恪尽职守又幽默风趣的老师形象;也极少发现铁凝创作的《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夏有志创作的《普莱维梯彻公司》等等作品中那些富有活力和个性色彩的少男少女。是当今城市孩子的形象刻板、单调,校园生活不再丰富多彩?还是我们的作者们疏远了校园,陌生了孩子?这的确是值得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这当然不是说留守儿童不需要关注,而是想提示更多的作者们,应该将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在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广阔背景下,把“镜头”的角度做些调整,聚焦于城市少年儿童和他们的校园生活,多些探访、了解和思索,从而构思出非同寻常、意蕴深邃、精彩美好的校园故事,塑造出更多富有個性、别具特色的师生形象。毕竟,《东方少年》的读者大多是城市的少年儿童,反映他们的现实生活,为他们提供品种多样、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应该是每个儿童文学“烹饪师”的追求和责任。
作者简介:
王小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文学创作三十多年来,在全国多家刊物上发表了逾百万字的少年小说和科幻文学作品;出版有长篇校园小说《为明天准备红地毯》《成长岁月》《走过心灵的雨季》;中篇科幻小说《地球公民勇敢者》《惊魂兽》《疯狂基因》《少年黑客》《太阳风暴》等;此外还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实习生》,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于1998年摄制完成;主编《中国高中生小说阅读指导大全》和《中国初中生小说阅读指导大全》,以及编著《作文:快乐制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