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

2020-02-14 05:53王凌豪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季羡林钱钟书牛顿

王凌豪

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铭文:认识你自己。是的,人最重要的是自知,自知到了,人也就成了。(引用铭文,提出论点。)

故事中的小狮子之所以最后被鬣狗吃掉,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一头无力对抗鬣狗的幼狮。小狮子由于缺乏对自己的清楚认识,最终酿成了悲剧。于是,我不禁联想到,在人生的道路上,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常常会做出错事,而那些能够有所建树成功的人,无不是低调处事,不狂妄自傲,能够清楚认识自己的。(紧扣材料,阐发论点。)

纵观古今中外,拥有举世瞩目成就的人不在少数。在国学大师季羡林生前,有人为他编写传记,而季老先生硬是要求在“前言”部分删去“国学大师,中国文学第一人”的称号。他说:“我算什么大师,王国维那些人才是,我只不过是望大师项背而不及罢了。” 季羡林精通12种语言,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并任多项学术职务,堪称一代国学大师。不过,对于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季羡林却主动请辞。(材料与观点若即若离,缺少议例。)

看看同样被尊为“大师”的钱钟书夫妇,也许能够找到人生的答案。钱钟书曾说:“我平生志气不大,就想竭尽毕生精力,做做学问……”他潜心于对传统文化的梳理、研究工作。在小说创作、文学理论、学术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是人们熟悉的《围城》,抑或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步入期颐之年的杨绛,仍然勤勤恳恳,笔耕不辍。她整理编校了《钟书手钱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后,又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使这个作品得以完成。(单纯列举材料,缺少议例分析。)

牛顿何尝不是如此。当牛顿费尽心血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后,没有急于发表,而是继续孜孜不倦地深思了数年,研究了数年,埋头于数字计算之中,从未对任何人讲过一句。后来,牛顿的朋友,天文学家哈雷,在证明一个关于行星轨道的规律遇到困难时,专程登门请教牛顿。牛顿把自己关于计算“万有引力定律”的书稿交给哈雷看。哈雷这才知道他所要请教的问题,正是牛顿早已解决、早已算好了的问题,心里钦羡不已。莫言也是一样,他把获诺奖看作是一个新的起点,然后奔向新的高地。(牛顿事例缺少分析闡发,莫言事例过于简略。)

清醒地认识自己吧!只有不自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平凡,才能指引着我们的灵魂向更高处攀爬。(回扣论点,收束有力。)

【诊断分析】

这篇文章从整体来看能够抓住材料的本质,能就“认识你自己”这一问题,展开议论和分析,思路较开阔,材料也较充实,体现了作者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底,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与此同时,本文所存在的“硬伤”也比较明显,这个“硬伤”就是没有充分议例,缺少分析。全文所举事例总体来说有四个:一是季羡林的有关事迹,二是钱钟书夫妇的故事,三是牛顿的事例,四是莫言的例子。其中前三个事例都是详写,最后一个是略写。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例子大都属于单纯的列举,却没有充分展开议论,让议例有效与论点挂钩,这样点题就不够明显,会给人造成跑题的错觉。所以,在修改文章时,必须着重于议论分析,强化议例,突出论点。

猜你喜欢
季羡林钱钟书牛顿
最短的情书
一次“遗忘”
来而不往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来而不往
来而不往
欠一杯不醉
失信的牛顿
咪咪(节选)
钱钟书三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