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湖州丝织业与市镇研究

2020-02-14 05:49张帅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市镇湖州

张帅

摘 要:明清时期,“湖丝”在我国外贸交易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加快了当地城镇化进程,促进了一大批市镇的形成。针对最具代表性的湖州丝织业展开研究,阐述湖州丝织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丝织业市镇兴起的原因,探究市镇发展的影响及作用,以期為中国现阶段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参考。

关键词:湖州;丝织业;市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6.014

0 引言

丝绸作为中国的特产,在汉代时就已声名远扬,丝绸之路因此产生,并在当今社会进一步承载着国家经济发展“一带一路”的重任。丝绸的生产离不开丝织业,而丝织业是我国传统手工业中发展最为成熟、充分的一门技术,它不仅是民众谋生的手段,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战国时期开始,因丝织业发展形成了一些主要的丝绸产区,这些产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宋代以后长江流域丝织业逐渐发展起来,到了南宋时期发展甚至超过了黄河流域,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已经成为全国丝织业发展最发达的地区,尤其是浙江湖州一带,并由此催生了一大批有名的丝织业市镇,如南浔镇、菱湖镇、双林镇等,这些专业市镇的产生进一步推动了当地市场经济发展。

因此探究明清时期湖州丝织业的产生,市镇的兴起及发展对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 湖州丝织业发展影响因素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丝织业发展已逐渐壮大,形成了以苏、杭、嘉、湖为中心的产业发展群,而尤以湖州发展最为强劲,其中闻名遐迩的“湖丝”主要产地就是当时的湖州,以“湖丝甲天下”蜚声中外。湖州丝织业发展强劲,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及深厚的历史底蕴,湖州地处杭嘉湖平原,这里纬度较低,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利于各类作物生长,尤其是濒临太湖,雨水充沛,非常适宜种蚕、养蚕及缫丝。缫丝是指将蚕茧抽出蚕丝的一门工艺,传统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放入热水盆中,用手抽离蚕丝。缫丝是制丝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湖丝质量的关键所在,除了讲究技术之外,水质也至关重要,湖州水源丰富、水质清澈,多以泉水为主,保证了缫丝的高品质、高质量。除此之外湖州丝织业历史悠久,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早在几千年前这里就有人居住,并从事养蚕等生产活动,所以当地蚕丝生产、缫丝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唐朝的时候,湖州丝织品就已经成为皇家贡品,为权贵所喜爱。

(2)有丰富的生产经验,保证了丝织品质量,丝织业是一条大的产业链,环环相扣,从种蚕、养蚕到缫丝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尤其是缫丝更需要经验丰富、操作熟练之人,丝的质量很多时候取决于缫丝手的优劣,同样的蚕茧,好的缫手生产的更多,质量更高,销售的也更快。湖州地区居民经验丰富,在南浔等市镇已经形成专业技术工匠,他们不断完善、提高丝织业技术,使得湖州的丝织品种类繁多,特色显著,质量更上乘,为世人所熟知。

(3)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由于湖丝的质量上乘,全国各地对湖丝的需求越来越高,很多省份都是采用湖丝作为原料制作丝绸,每当新丝上市,各市镇购丝队伍排到了几十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湖州丝织业发展。当然丝织业的发展离不开海外市场,明初以来,经历了洪武之治、永乐时期,国家财政有了大幅增长,而随着郑和下西洋,明朝的海上航运技术有了显著提升,与各国经济往来也不断加强。欧洲、东南亚等国对中国的丝绸、瓷器非常钟爱,不断购买中国的丝织品,大大刺激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湖州以其优质的丝织品,独特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丝绸交易的中心,这进一步巩固了湖州丝织业的发展地位。有赖于天然的自然环境、高超的制作工艺、丰富的市场资源,湖州丝织业在明清时期迅猛发展,闻名于世。

2 湖州丝织业市镇概况

随着市场的繁荣发展,围绕着湖丝,各行各业人员涌入湖州,丝行、绸庄、酒馆、茶馆、商店等大批开设,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商品交易中心,以往的集市已无法满足,很快一批批市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不断发展壮大。市镇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由人口聚集而成的社会群体,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及清代乾隆时期市镇发展经历了两大高峰,这是湖州丝织业发展过程中必然结果,也是我们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的客观依据。湖州市镇围绕着丝织业发展而产生,有其鲜明的特点。

2.1 沿河设镇,水路发达

湖州因环太湖地区而得名,境内河流众多,河内船只穿梭往来,直通中心市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江南特色。市镇大都沿河分布,各自独立,大型市镇一般为十字形,两条河流交叉而过,如南浔镇,运河贯穿市中,浔溪纵贯南北,二者交汇形成热闹的商业区。乌青镇由车溪河直通南北,东西市河横贯乌镇,形成了一个“之”字,沿河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呈现独具特色的古镇风格。小型市镇一般为一字形,街道沿河而立,河道两岸建设各式建筑,人来人往,尽显繁华。许多市镇还可以在水上进行贸易,以在陆地交易基础上进行延展,可见发达的水路是湖州市镇发展的重要特征。

2.2 人口密集,设施完备

伴随着市镇的崛起,湖州地区人口不断增长,屋宇如云,所属乌青、南浔、菱湖、双林等镇人口都接近甚至达到了万户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人口重镇,其繁荣景象已超过中原某些州县。市镇的兴起必然引起人口结构的改变,大量农业劳动者脱离农村,聚集于市镇中心,导致农业人口不断下降,大量农民转行成为手工业者或者雇用劳动者,甚至商人,进一步促使市镇成为工商业活动的基地。随着各行各业人员的聚集,市镇配套设施逐渐成形,商店、酒馆、书院、会馆、市场、工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大大满足了民众需求,进一步加快了市镇发展速度,而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典当业应运而生,同时为了满足丝织业的发展,机器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也逐渐出现。整体看明清时期,湖州市镇发展迅速,已具备城市基本格局。

2.3 市镇稠密,经济繁荣

湖州地区市镇星罗密布,联系紧密,以明代乌镇为例,其正北有南浔、震泽,西南有石门、新市,西北有双林、菱湖,东有临平、濮院,市镇之间距离较短,最远不过三十多里,联系极为方便。在纵横100多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大小约30个市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使得一些市镇逐渐繁荣起来,该区域先后涌现一批专业市镇和工商巨镇,它们名义上是镇,实际上经济地位甚至超过了管辖它们的府城。如乌青镇,四方客旅、商人云居于此,镇上丝行、茧行、绸庄、布庄、钱庄等商铺林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南浔镇更是著名的湖丝产地,每当新丝上市,各地丝商便齐聚于此,丝行遍地,甚至有远来的外国商人,南浔镇一度成为湖州乃至浙江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尤其在清朝几乎垄断了湖丝的对外交易。诗云“番舶来银百万计,繁华富丽压苏杭”说明了当时的繁荣程度。依托乌青、南浔、菱湖等大中型市镇的崛起,湖州丝织业发展迅速,誉满天下。

3 丝织业市镇发展影响及作用

明清时期湖州市镇的发展不同于以往,唐宋以前市镇发展更多是为服务于封建政权,为当权者所使用,具有深厚的封建性。而湖州市镇基于当地丝织业兴起而产生,是该地区独特的经济现象,其对湖州乃至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3.1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丝织业的发展促进了市镇的形成,而市镇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由于商业发展的原材料需要广大乡村提供,于是带动了农村桑植业、畜牧业、渔业、烧炭等集体联动、快速发展,形成一个综合经济发展体,大大促进了当地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平稳过渡。同时市镇发展需求促使农作物种植更为合理,当地村民及外来流民根据不同地理环境、不同需求进行劳作,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土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市镇的兴起吸引了大批中外商人,确保了丝织品销售更为顺畅,消除了生产者后顾之忧,使得相关行业发展更为迅速,进一步促进了湖州经济的发展。

3.2 改变了农村经营模式

传统农民以耕种,收获粮食为主要谋生手段,而随着丝织业市镇的兴起,种蚕、种棉收益更高,导致部分农民纷纷放弃耕种,转向种蚕、养蚕,良田变桑地现象处处可见,由于耕地被占用,本地粮食短缺,粮食被纳入到商品经营中,自此湖州地区传统的农耕经营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为了提高种植物的收益,人们积极改良品种,探究新技术,以提供生产力,收获更多产品。

3.3 孕育了资本主义发展萌芽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只能进入市镇谋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佣金,而手工作坊或者工场,为了提高生产,扩大规模,雇用了大量劳动力。农民付出劳动,作坊主付出佣金,新的生产关系由此产生,在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体现了典型的资本主义特点。市镇的发展还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阶级、阶层的产生,一些经营成功的商人走出湖州,放眼国内甚至海外市场,在资本的帮助下赚得盆满钵满,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一定程度带动了商品经济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4 总结

湖州絲织业市镇兴起于宋元,在明清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在湖州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也因其广泛影响力被世人所瞩目,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通过对湖州丝织业的发展、市镇的形成与影响进行探究,找出行业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曹海斌.明清湖丝的现代经济学思考[J].现代商业,2008,(12).

[2]陈剑峰.明清时期江南“湖丝”贸易兴盛原因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4,(5).

[3]陈学文.明清时期湖州的丝织业[J].浙江学刊,1993,(03).

[4]蒋兆成.论明清杭嘉湖地区蚕桑丝织业的重要地位[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4).

[5]陈友益.明清湖州丝绸专业市镇群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6]叶依能.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市镇经济[J].中国农史,2000,(3).

[7]叶依能.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发展之研究[J].农业考古,1988,(01).

[8]陈学文.明清时期湖州府市镇经济的发展[J].浙江学刊,1989,(04).

猜你喜欢
市镇湖州
湖州农民学院
酉阳县涂市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从互生到共兴:民国晚期江汉平原的垸与市镇——以湖北省松滋县为考察中心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宋代草市镇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