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当代文学思潮中,我国女性作家的面貌逐渐以崭新的形式崛起,特别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我国女性文学的话语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展,其文学思维潮流也在不断进步,女性自我主体意识也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女性文学作品的质量以及数量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男权文化传统的结构以及私人欲望写作的狂欢三个方面来分析20世纪八九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
关键词:20世纪八九年代 中国女性 文学思潮
在20世纪八十年代时文学批评得到深刻的转变,是新时期的辉煌时期,当时我国女性作家的面貌就已经逐渐得到崭新的发展,其文学作品的数量以及质量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是新时期重要的文化观景,体现了我国女性作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通过女性作家去书写女性生活,通过女性意识以及女性的角度去认知社会和世界,表现出对男性话语霸权的解构以及自我意识的反抗,从而树立女性的自我价值观。
一.中国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
1.1形成期
我国女性文学思潮的形成期在1981年~1984年,其主要体现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散文、诗歌以及小说中,同时对改变女性受压抑环境发出了呼声。在文学中体现了当代女性问题,并要求在话语权上进行独立,而今促进了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活力。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的政府一直使用的是“妇女解放的尺度”,并且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女性解放提出一些观点,因此,让中国女性文学思潮得到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另外,男女平等的思想与政策让女性主体得到了发展的空间,让中国女性能够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这也让当代女性作家拥有足够的物质基础。
1.2发展期
我国女性文学思潮的发展期在1985年~1995年,在这个时间段,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而为多元话语以及公共空间的成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另外,此阶段的政治也比较稳定,对文学自由发展也给予了足够的宽容,让女性的话语权得到进一步的独立,其中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当代女性写作能够吸取国外女性思想资源,从而让文学理论界获得了新的发展,在1995年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上,让中国女性获得了世界女性的理解和认识,也让读者对女性文学思潮有了重新的认识。以现代文化进程来看,其给予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环境。
1.3成熟期
我国女性文学思潮的成熟期是在1995年之后,此时我国女性文学思潮逐渐的向女性文化运动转型,同时与世界女性文学思潮进行了有效的接轨,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讲我国女性文学思潮从文学领域带到了社会领域之中,此时的文学作品,能够让读者通过作品更加了解和传达女性主义思想,让我国女性文学思潮逐渐的转变为女性文化思潮。
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随着时代的转型、思想解放运动以及西方女权主义的影响,中国女性的地位也逐渐越来越高,其自主意識不断高涨,从而让封建落后的中国社会开始向开放、自由的女性话语权转型,体现了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在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中就有这么一段话:“我必须是你旁边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段话就带有性别话语的体现,在七十年代末期时,政治色彩已经不是很强烈了,很多作家创作的作品开始具有个性化,部分女性作家的作品也开始有了公平意识,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等多种品质也逐渐的凸显出来,体现当时中国女性对自我意识的向往。1982年张洁发表在第2期《收获》上的《方舟》,就有意识对女性作品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其目标直接指向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女主人公为了捍卫自己的事业,几乎所有的都是反传统角色的化身,虽然他们躲开自己的丈夫,却逃不过整个社会,就如小说中所讲的:“你将格外不幸,因为你是女人”,体现当时女性的悲哀。王安忆的《三恋》也突破了禁区,对女人真实的“性”体验进行了大胆的阐述,对女人性爱意识进行了创作,改变了男权主义在两性中的关系,男人不再是主导地位,女人也不再是作为“他者”,对传统的性别理念进行创新和改变。这部小说细腻的描写女性的私生活,是文革以后女性作家以性爱为主题的代表性作品。1983年张辛欣表发的《在同一地平线上》则主要是反应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性别问题。作品中更多的是突出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社会地位需要通过公平的竞争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会遭遇到两性空间的冲突。认为女性在“竞争”、“天赋平等”机会时拥有同样的权利,要求实现自我而不愿意做出牺牲。
三.男权文化传统的解构
在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中对女权思想进行了描述,其讲述到女权主义就是两性之间经济平等、社会地位平等、政治平等的制度[1]。她将女性的对立面男性融入到作品中,要求两性之间各处都应该平等。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男权主义根深蒂固的影响下,女性处于与法律规定不太一样的第二性地位,因此,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中,很多作品将男权文化传统进行了解构。当代很多文学作品都对传统性别文化进行创作。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就主要讲述了女人的成长过程,表现了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女性的神秘体验。故事中的主人公多米,在很小的时候就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抚摸和藉慰,而且在其成年之后形成了一种与社会难以融合的性爱取向,让整个男权主义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因为多米不需要男人,她自己就能够满足自己,男人在她面前压根连一点作用都没有。这种追求女性精神解放的精神值得我们用全新的视野去审视和关照。在铁凝的《玫瑰门》中,他就从文化传统以及历史发展的角度去诠释了女性的历史命运,发现女性的悲剧是越过政治的性别悲剧。文中讲述到:司漪纹在年轻的时候因为意外而导致自己失身,从此沦入了罪恶深渊,并让丈夫对自己进行一系列的折磨。在文革时她将自己财宝和房子贡献出来,但是并没有一个人理会她。这就体现了当时女性在社会主流以及文化中没有一定的位置,揭露了当时女性生命在男权文化中没有地位和价值的现象。司漪纹的一生都在努力融入家族以及社会之中,却一直都受到排挤和拒绝,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男权主义对女性的压制。这预示着中国女性作家开始摆脱和改变男性对女性的漠视,用自己强有力的笔,来书写自己的历史。
四.私人欲望写作的狂欢
在铁凝的《无雨之城》作品中,主人公陶又佳在喷头下沐浴的场景让人叹为观止。文中是这样描述的:“这些蒸腾着热气的水柱从她的双肩、双乳、小腹以及那个毛茸茸的地带淌过[2]。”她能够让自己的裸露着让异性去观看和欣赏。女性特别喜欢将自己完美的一面展现给别人,而身体则是作为女性魅力体现的主要象征。《玫瑰门》中就有一段对竹西的身体进行了描述:“乳房……它是球,是两个自己跳跃着又引逗你去跳跃的球。舅妈举起胳膊擦背时那球便不断地跳跃。臀部,当舅妈坐着马扎把宝妹时它们不过是人身上为了坐而生就的两块厚垫子[3]。”这种将女性私密部位进行细腻的描写,体现了对女性身体热烈的喜爱,不仅仅是男性如此,同性之间也是充满了诱惑和欲望。林白是一个具有个体性并意识感很强的作家,他的作品《一个人的战争》中讲述到多米与外部世界的战争,也是女人为自己的地位而进行的战争,文中有一段自白:“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巴掌自己拍自己,一面墙自己挡住自己,一朵花自己毁灭自己……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其用女性姿态坚决的刺激着文坛。通过林白的文笔,反复强化性意识让作品成为了个人经验,以女性英雄事迹书写的方法,执着的体现出了女性的个体意识。卫慧发表的作品《上海宝贝》中就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倪可的情感爱情,并对其生理需求进行颠覆性描写,体现出了主人公倪可无法自持、纵欲、虚无颓废的生存观。自从有作品对女性的身体进行描写和写作后,女性中国封建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变,女权主义作家对男性主义文学的传统进行颠覆性写作,认为只有利用女性自己话语权这把锋利的刀刃,才能击中男性叙事中心的要害,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深远而强烈的[4]。女性在公众的视野中满足自己的私有欲望,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满足了男性的窥视欲,偏离了女性排斥男性以及男性文明的目的。
总结: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是文坛上一道漂亮而闪耀的风景线。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用艺术审美的方式,实现了从五四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之后更高层次、高规模的女权主义的书寫,借助其强大的思潮助力,女性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女性思潮的历史演变,然后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男权文化传统的结构以及私人欲望写作的狂欢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女性文学思潮,进而体现出女性主义文学所追究的价值以及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彤.浅谈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J].青年文学家,2017(9).
[2]李贤.中西文艺理论视野下的文学思潮研究——评程金城《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J].长春大学学报,2017,27(11):69-72.
[3]高翔娟.寻找女性精神的栖居地——浅析张洁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创作[J].党政干部学刊,2017(12):72-74.
[4]林晓华.寻找女性艺术——从西方女性艺术的崛起谈到中国近现代女性艺术[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3):67-73.
(作者介绍:张拴刚,大学本科,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女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