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莉,陈 亮,卓 越,王碧玉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1.呼吸科;2.检验科,海南三亚 572029)
支原体肺炎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儿童以及年轻人,占所有肺炎的30%。在普通人群中3~14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支原体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为非特异性和变异性,临床上较难区分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1-2]。支原体肺炎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咳嗽、微痰和非特定的表现(疲劳、虚弱和肌痛)。其中最常见症状和体征为下呼吸道发热(96%~100%),咳嗽(93%~100%)和啰音(80%~84%)。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严重的肺部病变,导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损害、血尿及溶血性贫血等多系统多器官并发症[3]。当患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时,患儿表现出全身性的炎症应激状态,产生一系列的促炎和抗炎因子来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因此,全面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儿体内免疫功能的变化,对于临床分析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控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程度肺炎支原体患儿体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变化,探讨与支原体肺炎的联系,以及在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重度支原体肺炎患儿102例和轻中度支原体肺炎患儿资料79例,纳入标准[4]:(1)胸部X线检查确诊;(2)血清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抗体呈阳性反应;(3)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其他呼吸性系统疾病;(2)入组前接受过药物治疗。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将患儿分为CPIS评分>6分即重度支原体肺炎组,CPIS评分≤6分即轻中度支原体肺炎组。其中重度支原体肺炎组,男54例,女48例,年龄9个月至15岁,平均(6.69±2.92)岁;轻中度支原体肺炎组,男38例,女41例,年龄8个月至14岁,平均(7.12±2.12)岁;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9个月至14岁,平均(7.38±2.53)岁。3组儿童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临床治疗 支原体肺炎患儿接受静脉滴注10 mg/(kg·d)阿奇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3 d(购自中国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H20073092)。
1.2.2血液样本收集 采集患儿分别于阿奇霉素治疗前、一个疗程后血液2 mL,对照组于体检当天抽取血液,常规分离血清,留取上清液。采用移液管将离心处理的上清液移入已经消毒的小型离心管中,并贴上标签封盖,同时将样本置于-70 ℃冰箱中冷冻保存。
1.2.3PCT、sTREM-1、SPA和sICAM-1水平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受试者血清内PCT、sTREM-1、SPA和sICAM-1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按照操作说明严格进行实验。
1.2.4肺功能测定 用耶格肺功能仪(购自丹麦Jaeger公司)对患儿肺功能进行评估,分别记录下各组进行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
2.13组细胞因子水平表达 与对照组比较,重度支原体肺炎组和轻中度支原体肺炎组血清PCT、sTREM-1、SPA和sICAM-1水平显著升高,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PCT、sTREM-1、SPA和sICAM-1水平上升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血清内PCT、sTREM-1、SPA和sICAM-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细胞因子水平表达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2.23组肺功能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重度支原体肺炎组和轻中度支原体肺炎组肺功能显著降低,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患儿FEV1/FVC及FEV1%预计值降低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FEV1/FVC及FEV1%预计值显著升高(P<0.05)。见表2。
2.3血清PCT、sTREM-1、SPA和sICAM-1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以血清支原体抗体免疫球蛋白M阳性为金标准,对几种血清学炎症指标进行分析。ROC曲线显示,血清PCT、sTREM-1、SPA和sICAM-1在肺炎支原体中诊断灵敏度依次为77.5%、68.3%、82.1%、91.3,特异度依次为76.1%、90.3%、89.4%和69.1%。见表3。
表2 3组肺功能检测结果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P<0.05。
表3 血清PCT、sTREM-1、SPA和sICAM-1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支原体肺炎病理改变主要为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损害有密切的关系。支原体感染后机体免疫系统会针对支原体侵入而促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并刺激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反应。炎症介质大量释放会损伤肺泡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充血性水肿,增加血管通透性,加重肺泡中炎症细胞渗出及浸润,进而导致各组织器官损伤[5-7]。
PCT是无激素的一种活性糖蛋白,为监测感染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急性应激状态或大量炎性反应在机体内异常发生时,能够使甲状腺外相关降钙素基因的表达产生抑制[8-9],导致PCT水平上升。PCT是诊断炎症疾病、选择临床治疗方案及判断临床预后的重要客观依据。本研究显示重度支原体感染患儿组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血清PCT水平急剧上升或者过度表达能够放大机体的炎性反应,引起病情恶化,导致患者死亡,可作为重症肺炎患者病情进展的敏感标志物。
sTREM-1是一种表达在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膜表面的新型炎症激发受体[10]。sTREM-1作为早期诊断炎症疾病的指标,出现时间早,半衰期短,与感染程度成正相关,在细胞外细菌的作用下会显著促进sTREM-1表达上调,而在非细菌感染炎症疾病中,sTREM-1呈低表达状态,客观反映机体真实情况[11-12]。研究表明,sTREM-1已广泛用于呼吸机相关肺炎、脓毒症、炎性胸腔积液等疾病的辅助诊断,而且还成为社区获得性肺炎评价预后的主要指标[13]。与健康儿童相比,本研究中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sTREM-1水平显著升高,接受治疗,患儿病情转归后,sTREM-1水平较入院时显著下降,表明血清中sTREM-1水平可作为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进展的预测指标,对评价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转归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SPA主要由肺泡Ⅱ上皮细胞分泌,SPA在维持肺泡的表面张力及肺泡稳定性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调节肺组织防御和肺内免疫反应的发生[14-15]。sICAM-1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和单链跨膜糖蛋白,可黏附分子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对细胞免疫起协同激活作用。研究显示,sICAM-1在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白细胞等细胞表面广泛表达[16]。本研究发现,重度支原体肺炎组血清SPA和sICAM-1水平依次高于轻中度支原体肺炎组及对照组,其治疗后组水平明显降低,表明SPA和sICAM-1水平可提示疾病进展及转归。
ROC曲线显示,血清PCT、sTREM-1、SPA和sICAM-1在肺炎支原体中诊断灵敏度依次为77.5%、68.3%、82.1%、91.3,特异度依次为76.1%、90.3%、89.4%和69.1%。表明PCT、sTREM-1、SPA和sICAM-1可作为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一种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支原体肺炎患儿会导致机体内炎症标志物PCT、sTREM-1、SPA和sICAM-1显著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评估和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指标。PCT、sTREM-1、SPA和sICAM-1异常升高可有效辅助诊断和评价支原体肺炎的肺功能及预后,值得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