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卿 李梦宇
随着日常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日趋加重,故失眠症患者数量也随之升高。失眠症是指患者出现的一种持续的睡眠质量无法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求的生理障碍,而对失眠存在忧虑或恐惧等心理,则是患者形成失眠的主要致病心理因素[1]。目前临床治疗有处理诱发因素、药物治疗、生物反馈等措施,而随着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临床价值也得到了广大医师的认可[2]。故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归脾汤加减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具体信息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门诊的78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26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8.14±7.6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病程(2.74±1.05)年。对照组中男14例,女25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8.86±8.01)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平均病程(3.02±1.13)年。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西医标准:均符合《中国失眠防治指南》[3]中相关诊断标准;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中医标准: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心脾两虚证,主症:醒后不能再睡、或多梦易醒、健忘、心悸等;次症: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脉细弱、苔薄、舌淡等。排除标准:由于躯体疼痛、手术等所致失眠者;妊娠或哺乳期及过敏体质者;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及精神疾病者;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行单纯的归脾汤治疗,处方为当归10 g,远志10 g,白术10 g,黄芪15 g,茯神10 g,人参15 g,龙眼肉10 g,木香6 g,酸枣仁20 g,炙甘草5 g,大枣3枚,生姜5片;血虚者加用阿胶;严重失眠者加用生龙骨、夜交藤、生牡蛎;肝气不疏者加用柴胡、香附。水煎服,1剂/d,早晚分次温服。观察组行归脾汤加减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耳穴压豆:令患者行端坐位,应用浓度为75%的酒精棉球将其耳廓消毒后选取内分泌、神门、脾、心、皮质下及交感等穴位,在规格为0.5 cm×0.5 cm的透气胶布中间平铺放置王不留行籽,此后将贴敷用镊子夹起将其贴于所选穴位上并予以适度按压,嘱咐患者于每天早、中、晚分别按压1次,以耳朵伴有胀痛、发热感为宜,每3d更换贴敷1次,两耳需交替贴敷。归脾汤服用剂量和用法与对照组相同,2组治疗期间均饮食清淡,禁烟酒、浓茶、咖啡、辛辣、海鲜食物。2组治疗时间均为21 d。
1.4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消失,夜间睡眠时间>6 h,深度睡眠,醒后精力充沛为治愈;治疗后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睡眠深度明显增加,睡眠时间与治疗前比增加超过3 h为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好转,睡眠时间与治疗前比增加<3 h为有效;患者各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②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21 d后对患者以下症状如醒后不能再睡、多梦易醒、健忘、心悸等按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度4级并评为0分、1分、2分、3分,分值越高则患者症状越重。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82.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21 d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例,
患者长期失眠将导致其机体免疫力不断下降,出现记忆力减退、头痛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故及时缓解患者失眠症状对提高其生活质量而言尤为重要。失眠在中医学中属于“不寐”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为由于久病体虚、劳逸失常、情志刺激等使患者阳不入阴、阴阳失交所致,与心、肝、脾、肾等器官关系较为密切,且临床以心脾两虚证较为常见[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1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高,中医证候积分较低,表明应用归脾汤加减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较高,且有助于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分析原因在于,归脾汤中的成分包括当归、远志、黄芪、白术、人参、龙眼肉、酸枣仁、茯神、生姜、炙甘草、大枣、木香等,其中当归可活血、补血、止痛;黄芪可生津养血、固表止汗、补气升阳;白术可益气健脾;远志能交通心肾、益智安神;人参可复脉固脱、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益智安神、养血生津;龙眼肉能养血、安神、补益心脾;酸枣仁可宁心安神、养心补肝;茯神能宁心安神;生姜可散寒解表、润肺;炙甘草可益气复脉、补脾和胃;大枣能养血安神、补中益气、补脾和胃;木香可健脾消食、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可充分发挥养心健脾、益气安神等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6]。在耳穴压豆过程中,王不留行籽具有活血通经等功效,应用其作为敷料,同时选穴时以耳穴组方原则为依据选取内分泌、神门、交感、心、脾及皮质下为压豆穴位,其中内分泌为对症选穴,神门为辨证选穴,心脾则为对应选穴,交感与皮质下则为经验选穴,6个穴位共敷王不留行籽,并予以按压则能够发挥安神宁心、调节脏腑的作用,两者联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失眠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7,8]。
综上所述,应用归脾汤加减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可有效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其临床症状,疗效较高,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