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翠霞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461300)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为乳热症,是奶牛常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典型的特征就是母牛产后知觉、意识丧失以及四肢麻痹瘫痪,严重的发生全身瘫痪。 本病多发生在高产奶牛,胎次在3 胎以上,年龄越大,胎次越多,发病率越高,发病率一般在8%~10%。多发生于产后3d 内,偶然也会在分娩过程中或者在分娩以前发生,产后数周或者怀孕后期的发病者很少见。 产后瘫痪奶牛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奶牛场需要加大饲养管理,及时对症治疗,降低发病率。
通常认为病牛甲状腺机能紊乱,血钙调节机能失调,低血钙是引起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 奶牛产后低血钙是比较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是经过精心饲养管理,母牛免疫力产后逐渐增强,很快恢复到正常范围8.6~11.1mg/100mL。 但是,病牛产后血钙浓度为3.0~7.7mg/100mL,低血钙导致骨骼肌强直收缩,这是奶牛四肢瘫痪的主要原因,至于血钙如此剧烈下降的原因,较为普遍的看法:
一是大量钙质进入初乳,超过了能从肠道吸收和能由骨骼中动用钙的数量,是血钙浓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是分娩过程中大脑皮层过度兴奋, 产后转入抑制状态;分娩后母畜腹内压突然下降, 大量血液进入腹腔脏器和乳房,导致脑部贫血使抑制程度进一步加深, 因而影响了对血钙的调节机能,动用骨骼中钙储备的能力迅速降低,因而血钙减少;而血钙减少又进而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深抑制程度,这样两者互相影响、恶性循环,使血钙急剧下降,病情迅速恶化。
三是怀孕后期胎儿发育很快,需要消耗很多钙,特别是当妊娠期不注意调整饲料时,摄入高钙、高蛋白的高产乳牛,甲状腺调节机能衰退,骨骼吸收钙的能力减弱,钙储备大量减少;此外由于胎儿迅速增大,胎水增多,占据腹腔大部空间,影响胃肠道的消化机能,钙的吸收量减少;加之临近分娩时雌激素水平增高,也影响食欲和消化,使由消化道吸收的钙量减少。 由于上述各种原因,使母牛骨骼中储存的钙量在临产时大为减少,即使甲状旁腺机能所受影响不大,能从骨骼中动用的钙量也不足,不能补偿产后的大量丧失。
本病发生时间多在产后3~5d 内,急性者产后不能站立,发病突然,四肢瘫痪,肌肉震颤,磨牙摇头,流涎,卧地不起,身子卷曲,头颈向后侧弯曲,呈S 形;病程长者病牛意识不清,昏迷,瞳孔放大,心跳微弱,眼睛呆滞,呼吸缓慢,反应迟钝,体温降低,一般在35℃~36℃,脉搏微弱,吞咽、胃肠蠕动不明显。 有的病牛站立时四肢交替频繁,站立不稳,走路摇晃,摔倒地后几乎不能再站立。
对病牛治疗以补充钙为主。 用20%葡萄糖酸钙溶液500mL静脉注射,能迅速提高血钙水平,很快痊愈。 有些患牛在注射未完时就自行起立,但必须注意不可注射太快,注射500mL 应不少10min,否则容易引起心跳过速,节律不齐,甚至会由于传导阻滞而造成死亡。 如果效果不佳,可以间隔6~8h 重复注射,但是不能超过3 次。呼吸、心跳不正常的,还可以用500~1000mL 的25%的葡萄糖溶液、300mL10%的氯化钙溶液、20mL20%的安钠咖注射液或者0.5%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80~100mL,静脉注射,用来提高血糖和抗休克能力。
产后瘫痪中医认为是由产后气血双亏,腹部血瘀气滞所致。治疗宜用气血双补,活血化瘀,镇痛消炎,理气健脾开胃的药物。可以用枳壳20g、红花20g、黄药子20g、桔梗20g、陈皮20g、厚补20g、白药子20g、神曲30g、当归30g、山楂30g、甘草15g、没药20g、麦芽30g,水煎取汁,候温灌服。 一天一剂,连用3~5d。
这种方法简便,疗效好,是治疗产后瘫痪的特异疗法。 先将病牛乳房奶汁充分挤掉, 用乳房送风器将奶牛的4 个乳头注入空气,打入空气量以乳房皮肤紧张、乳腺基部边缘隆起,与腹壁间界限明显,指弹呈鼓响音为度。 打入空气后为防止空气溢出可用手指轻捻乳头肌并拴上一根纱布条,1h 后去除。一般打入空气后15~30min 即可好转。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送风前金属过滤筒内要放入消毒纱布或棉花,以过滤空气,防止感染。
预防产后瘫痪最关键的措施就是加强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 奶牛分娩前后15d 称为围产期。 在分娩前15d 转入产房,熟悉环境,每头牛一栏,不栓系,自由活动。 加强对待产奶牛的行为、饮食、体温观察,尽量做到自然分娩。 分娩前15d 采用低钙日粮饲喂,日粮的含钙量降低到平常日粮钙量的50%,精料饲喂量不超过乳牛体重的1%。 分娩后的1h 内,让母牛饮麦麸盐水(麦麸1.5kg、碳酸钙50g、食盐100g、水15kg),体质较差的可以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和氯化钙。 坚持消毒制度,保持圈舍卫生。 经常刷拭牛体,常晒太阳,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