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照,张小苗
(云南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671003)
羊口疮病也称羊接触传染性脓疱性口炎。 研究发现,羔羊体质弱,抵抗疾病的能力弱,因此,羊口疮多发于羔羊,且羔羊的健康成长是保证羊养殖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严重损害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羊口疮多发生于秋冬和早春,这期间气温低且昼夜温差大,羔羊不同于成年羊,羔羊缺乏锻炼,因此抵抗风寒的能力较差,发病的几率也较高。 羊口疮病对羊群和人类都会造成损害,因此防范羊口疮病至关重要。
患有羊口疮的病羊临床表现为嘴唇溃烂、 口角处形成水疱,当水疱破碎后就会形成结痂,如果羊口疮是良性,则在结痂褪去后逐渐恢复正常,如果不是良性且病情较为严重的话,水疱不但不会痊愈,反而会出现龟裂等症状,病理范围不断扩大,最终会出现血结痂,并导致牙齿脱落,从而导致病羊无法进食。 后期表现为咳嗽,高烧以及患有肺炎,最终因无法取食而饿死。 即使有的羊群能够勉强进食, 也因为缺少牙齿的咀嚼而无法使食物得到充分地吸收,致使病羊的羊口疮不断严重,形成大面积的溃烂面,体温升高到40℃以上,最终导致羊慢慢地衰竭、死亡。
初步诊断时,可将口鼻处有斑点或身体表面浮现水泡的羊确诊为疑似病羊,对该类羊进行隔离。 若要进行最后的确诊,较为可靠的方法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离培养后的病毒, 或采用PCR 技术进行检测。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方法对羊口疮病进行确诊。
首先要对患病羊的痂皮进行剥离,再对患处用碘酒或高锰酸钾进行冲洗,将1kg 融化后的哈拉油与300g 敌百虫混合搅拌均匀后涂于病羊伤口处,等1d 之后便可痊愈;或者连续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2 次/d,2d 即可有成效。当全身症状较为严重时可加注射药物,每头发病羔羊注射0.3g 头孢噻呋钠、3.3mL 双黄连注射液、以及3.3mL 银黄提取物注射液,1 次/d,直至痊愈。对于创面可选用2%龙胆紫、3%碘酊甘油或碘松石合剂1 次/d,连续使用3d,等清除痂垢后,用碘甘油每日涂抹擦一次创面,连续使用7d,每隔3d 再进行下一疗程。
尽可能地减少从外部引入羊只的现象, 如果确实需要引入羊只时,在引入过程中要认真检查羊只的健康证明,且在引入前进行一次筛查,确认健康状况、无病原体之后,才能进入养殖场进行养殖,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羊口疮的感染率,降低羊口疮造成的损失。 入场后也不可直接混群饲养,要先对羊只进行隔离观察,1 个月后仍没有异常则可进行混群饲养。
饲养人员需要定期为羊群接种羊传染性脓疱皮炎活疫苗,实际接种工作必须选择在阴暗的环境中开展, 首先将1 份疫苗与浓度0.9%的生理盐水进行充分混合, 接着按照0.2mL/只的剂量向羊只的口腔黏膜处注射, 如果注射部位可以看到透明并且发亮的小水泡,即表明接种成功。通常情况下,山羊在接种后15d即可产生免疫力,其免疫有效期高达18 个月。 在为怀孕母羊接种时,需要将接种时间控制在妊娠前半个月或者一个月,这样可以为羊羔提供足够的免疫力。
要对羊圈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的严格消毒, 对于被隔离出来的患病羊群,应当保证其治疗环境能够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温度适宜且干燥。 另外,可以在对患病羊群进行喂养时,可以选择容易消化、营养全面、口感柔软的饲料,必要时,可以对食物进行稀释,保证其清水供应,尽可能地保障羊群的采食、采水的正常。 如果发现羊群已经存在绝大面积患有羊口疮病,可以对全群的羊进行集体治疗,可以利用电解多维饮水的方式,帮助羊群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有效控制内部症状的感染面积进一步扩大。
人作为一种传播媒介, 对羊口疮的防治效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疫情发生之后,养殖人员要做好自身的消毒工作,切断病毒的感染途径,为了减少人员的流动,养殖户可以实行专人专舍的管理方式。 减少人员携带病原体进入造成感染的几率。
一旦发现有羊患羊口疮病,一定要及时做好诊断,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防止该疾病的传播面积进一步扩大。 平日里,要做好羊口疮病的防治工作,引进规范的羊种、接种疫苗是防疫的关键。 对于饲养者而言, 在加强环境管控的同时也应减少人员流动,从而保障养殖户的健康与养殖安全。 虽然从表面上看,羊口疮病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该病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且不仅只传染给羊,因此做好羊口疮病的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