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军英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812100)
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的双重影响, 我国生猪的生产稳定性和质量安全一度成为困扰诸多养猪场户和商家的“心头病”,肉类食品的安全隐患也导致我国在生猪养殖道路上生出诸多疑惑和不解, 猪肉作为人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食物, 如果出现问题首先受到危害的就是消费者本身,这不仅仅是关乎国家养殖业的发展问题,更是关乎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问题,并予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 那么,基于生产稳定性和质量安全的生猪养殖措施都有哪些呢。
众所周知,生猪是极易受病毒、病菌感染的牲畜。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的高质量需求,生猪养殖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其问题也层出不穷,一些养殖户片面地追求眼前的短暂利益,不注重病害猪的处理工作,造成生猪疫病传染现象不断发生,严重威胁到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处理行为不规范,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都能阻碍我国生猪的稳定生产和质量安全。 因此,要加大生猪养殖产业的补偿和优待政策,将激励政策落实到基层人员,补偿金额由中央和处所财政共同分担。 还要多多关注生猪市场上的价格变动,随时了解生猪的市场状况,以做好下一秒就能做出应对相应变动的准备。 弥补养猪场户人民的薄弱法律意识,特别是基层贫困地区的养殖场户, 需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耐心的培养场户的新型养殖知识和意识[1]。
生猪的生产稳定性和质量安全是养殖场户乃至国家都应首要关注的重点经济问题。 受疫情的影响,上半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趋平的趋势,许多中小企业在这场“战役”中被迫停产停工甚至倒闭,经济压力巨大。 因此,养殖业要吸取相关的经验教训,加上国家政策的相助,加强健康养殖、绿色养殖的观念,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实现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的规范化标准进程。 与此同时要加快新时代新技术走进基层,从基层养殖业开始做起,实现基层养殖业转型升级发展,国家要强,首先要强基层;国家要美,首先美基层;国家要富,更应该先富基层。 转型发展模式是新时代背景下,每个行业升级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进一步弥补自身行业发展的不足。 在肉类食品中,猪肉的占比达到了近乎一半,生猪的市场需求量大,其养殖产业庞大,所涉及到的工作人员、工作量也会相应加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秉承“一个中心领导”的工作原则,相关部门和岗位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听取“中心领导”的安排,各自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发挥出“人多力量大”的本质内涵,加快生猪的稳定生产[2]。
任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发展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的现代生猪养殖模式, 也同样需要大批熟悉互联网新技术、 生猪养殖模式发展技术以及各种畜牧业经营管理的人才等。 目前,生猪养殖业真正懂得新技术、养殖模式发展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人才极度稀少, 这一方面一直以来是生猪养殖转型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因此,加强专业人才的流动, 并将此作为新时代发展下养殖模式自我突破和前进发展的重中之重。 通过创办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培养一批优质的生猪养殖专业人才, 通过配套创业贷款等政策扶持壮大一批经营管理人才,以人才引领生猪养殖行业的电商发展。 有媒体报道,生猪养殖行业的电商味儿不够浓厚,从电商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基于生产稳定性和质量安全的生猪养殖战略模式所带来的长远的、 可预见的经济利益不容小觑, 但深耕生猪养殖行业需要时间、精力、资金、人才和相关渠道等的投入,因此,发展基于生产稳定性和质量安全的生猪养殖行业的电商要耐得住投入, 忍得住寂寞。
尽管我国生猪养殖业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 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是有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不能抛下,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带领、养殖工作人员的辛勤劳作下,我国生猪的养殖模式会越来越好,生产会越来越稳定,猪肉的质量安全也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