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晓霞,栾纪梅,封 雪,杨雯仪,姚 勇*
(1.无锡市人民医院宣传处,无锡 214000;2.无锡市人民医院,无锡 214000)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是医疗行业的主要任务。人类的“健康梦”需要精准健康传播[1]。本研究以医院文化的四大体系为基础,创新ICTV医院文化模型,并以此文化模型为指导,让智能精准健康传播体系这一医院文化工程落地。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自2018年起推进以党建引领的卫生计生行业文化建设[2]。以党建引领的医院文化包含价值体系、实践体系、传播体系和制度体系四大体系,有利于强化医院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和激励功能,对于促进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适合医院文化的长期规划、重构、整合。在此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医院开展具体的文化工程,体现以党建引领医院文化建设的政治性、引领新、科学性、实用性,是医院文化工作者的研究课题之一。
无锡市人民医院为打造医院文化和医院发展相融合、相促进的新模式,不断创新、积极探索。为了在医院文化工作中做好问题导向、力求实效、追求领先、助力发展,医院结合高质量推进文化强院建设和工作实际,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传播大健康理念为目标,以医院文化的价值体系、实践体系、传播体系和制度体系四大体系为理论框架,创新ICTV医院文化模型。ICTV文化模型分为制度模块(Institution Mode)、传播模块(Communication Mode)、理论模块(Theory Mode)、视觉模块(Vision Mode)四个部分,是一次指导医院文化具体项目开展的理论模型的设计尝试。
近年来,王立祥[3-5]等在不同场合推广精准健康传播体系,2016年1月,由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办的“首届中华精准健康传播联盟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017年王立祥、李希光、白岩松等主编的《中国精准健康传播蓝皮书》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精准健康传播体系的建立逐步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
精准健康传播是通过研究运用医学、生物、社会、人文信息等相关大数据健康理论与技术,发掘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等领域精准健康传播资源,利用优质行政化、职业化、专业化相互衔接,各有侧重构成的精准健康传播途径,实施靶向性健康定位、时效性健康定量、整合性健康定性的全过程、全周期、全覆盖至精准健康传播受众,形成精准健康传播资源、精准健康传播途径、精准健康传播受众的全链环立体精准健康传播体系,借以影响个体、群体及社会健康行为,使公民达到消减危险因素、调控相关疾患、防患于未然、增进公民素养为目的的精准健康传播科学[6]。
打造智能精准健康传播体系是2018年无锡市人民医院推进以党建为引领的医院文化建设落地的具体项目之一。在实施智能精准健康传播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无锡市人民医院以ICTV医院文化模型为指导,融合医院“仁心仁术、向上向善”的核心文化理念,整合前沿、多样的健康传播载体,制作专业、生动的健康传播内容。ICTV医院文化模型的四个模块在智能精准健康传播体系中应用时是相互依存、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3.1 I,制度模块(Institution Mode)智能精准健康传播体系既是一个临床的惠民工程也是医院的文化工程,需要形成保障机制,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管理。事前:设立领导小组,明确项目的目标、内容和具体流程,进行管理、协调和考核。在人力资源保障上,调整人员配备,如宣传处等,通过联席会等方式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在经费投入上,制定项目预算方案,专人管理、分步实施。事中:制定拍摄流程,确定科室联络负责人,针对每一个科室健康传播的重点,细化实施方案,以保证项目在科室的顺利实施。事后:及时将制作的视频初稿交至科室和分管职能处室进行审核后上线调试,在小范围内进行试播放,听取反馈意见后修改上线。
3.2 C, 传播模块(Communication Mode)以实现智能传播为目的,以有线数据为支撑,从内容、途径、方式入口,打造智能立体健康传播体系。在传播内容上,摄制生动规范的入院宣教、手术宣教、出院宣教等视频,作为医患沟通的中间环节,促进患者的理解;通过疾病知识科普、饮食知识科普、康复知识科普等,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识;推送名医名科、医院文化、人文服务等,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在传播载体上,全院进行电视机系统的升级改造,成为互动电视;对门急诊各诊区的电子显示屏、院史长廊、自助挂号机的显示屏等进行整合;医院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医院仁医TV、医院报刊等进行系统规划,形成包括医院所有自媒体载体的智能立体健康传播体系。在传播形式上,通过信息手段,融合多种媒体,达到健康知识的智能推送。传播载体为患者智能推送与患者疾病相关的健康科普、专家介绍等健康信息。如在病房中,患者既可以通过遥控器对全院的所有健康信息进行所需健康信息的点播,也可以扫描视频的二维码在手机上观看相关视频。
3.3 T, 理论模块(Theory Mode)医院拥有最具医学知识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医务人员。因此医院应该在健康传播中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如何设定本体系的理论内容,并进行系统化、条目化、科学化、通俗化的梳理,是理论模块的重点。理论框架建构:以患者需求为目标,以片区、科室为单元,以各大生理系统为主线,基于不同患者的精准健康需求出发,编写疾病常识、诊疗方法、药物知识、康复保健等健康传播内容。该理论框架建立的过程中先由上而下,统一建设条目和框架;再由下而上,以片区、科室为单元,上报疾病常识、诊疗方法、药物知识、康复保健等患者有需要的健康传播内容。理论内容审核:由职能处室进行统筹协调,由科室专家进行健康传播内容的组稿,由医务、护理等各职能条线进行审稿,由宣传处进行文字口语化的转化、编辑、视频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在确保理论的规范性、科学性、通俗性、实用性等方面,各相关科室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便于整个文化项目顺利推进。
3.4 V, 视觉模块(Vision Mode)此模块是指医院文化工程最终展示在用户眼前的形式。在健康传播的推广中,良好的医院视觉形象有推广医院品牌的作用[7]。在整体呈现上,显示终端的视觉界面上,采用医院主基调蓝色,以及医院的院徽等识别体系,按照电视屏、触摸屏、手机屏等屏幕的类型和功能进行视觉展示的调整。各健康传播框架的视觉结构、背景底色等元素相对统一。在各科室的界面上,以科室专业特色来设计、制作专用图标,为后期的健康传播增加科室文化品牌辨识度。在用户使用界面上,以智能推送、便捷点播为指导,旨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客户体验。以病区为例,患者每一个病房的电视机优先显示熟悉环境和了解就诊流程的相关健康传播内容,点播界面上优先显示该病区相关病种的疾病知识,也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搜索界面在整个健康点播平台内搜索相关健康信息。这些设置使精准健康传播实现智能化。
近年来,通过打造具体文化项目,探索文化品牌在医院文化中的继承和发展,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8]。也有研究者对物联网形势下医院文化新体系的创建有进一步的研究[9]。无锡市人民医院创新ICTV医院文化模型,为推进具体文化项目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4.1 ICTV文化模型是医院文化具体项目的理论模型融合医院文化的健康传播才可以形成品牌,也更有标识性和内涵价值[10]。以党建引领医院文化的价值体系、实践体系、传播体系和制度体系四大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用以架构卫生计生行业文化建设的路径,是战略思路。文化模型是战术方法,让文化具体案例的运行更为顺畅。为了让医院文化的四大体系在基层单位更好地落实,医院创新性设计用于指导具体文化项目实施的ICTV文化模型。
4.2 ICTV文化模型的应用优势①容易被记忆。ICTV中四个大写字母是制度Institution、传播Communication、理论Theory、视觉Vision四个单词的简写。IC与I see相同读音,也是英文网络用语:我看见、我明白的意思。医院文化的具体落实工程就是做让患者、医院职工、社会感知文化的事物。TV作为电视,一种传播媒介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以ICTV这个词作为医院文化具体项目的文化模型,容易被大家记忆。②具有操作性。对于医院文化的具体项目而言,通过制度模块,详细制定各项工作流程,确定各部分负责人,让文化项目具体推进过程高效、有序。通过传播模块,整合现有资源,梳理文化具体项目的输出途径。通过理论模块,保证医院文化项目的理论内涵,达到文化项目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通过视觉模块,研究文化具体项目传播目标人群的感官接受度和使用便捷性。
4.3 ICTV文化模型本次应用效果本项目为每个专科制作20~40个健康宣教视频,根据所在科室为患者智能推送,并提供其他相关信息搜索功能。通过本项目,增强健康传播的可及性与精准性,满足医院内就医的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需求;提升传播内容的专业性与科学性,避免健康信息的混乱和无序;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感、推动医患关系和谐化、健康传播制作流程化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患者满意度上升至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