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医战救能力培养模式

2020-02-14 03:43:47杨璟辉沈宏亮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战伤海战军医

杨璟辉,徐 辰,徐 涛,王 斌,沈宏亮*

(1.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科学与野战外科学教研室,上海 200003;2.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上海 200003)

海军军医是海军部队卫勤保障的主要组成部分,担任极为重要的任务,其战救能力直接影响平战时伤病员的救治效果[1]。现代战争具有作战强度大、机动性强、战域广、杀伤力大、救治机构分散且救治人员相对较少等特点,使得伤员很难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急救。在这种情况下,海军军医如能具备较强的战救能力,就能降低伤死率、伤残率,维护部队战斗力。美军在海湾战争后加强前沿急救技术的训练,其近10年海外战争战伤救治的数据得到明显提高,伤员存活率从越战的80.6%提升到伊拉克战争的90.4%[2]。美军的经验提示,现代战争过程中的战救能力直接影响到伤员的战死率。本校目前构建从本科院校教学到海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再到部队继续教育培训的“三段式”战救能力培养模式,旨在有效衔接海军军医从本科学员到住院医师再到一名合格军医的教育和任职过程。本文将分别对本科海战急救外科教学、海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海军战救培训进行深入的探讨,探索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海军军医的战救能力。

1 本科海战急救外科教学

1.1 学员情况分析《海战急救外科学》是海军军医大学海军临床医学、海军全科医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第五年专业课。这些学员在本科前四年已进行《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外科手术学基础》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外科手术及操作能力。这些学员尚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演练,对于战创伤的救治处置仅有一些感性及抽象的概念。这些学员并未接触过我军的制式战救材料,对止血、包扎、固定等战救操作仍处于较为陌生的阶段。

1.2 课程设置及教学实施《海战急救外科学》是军队高等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军事医学课程。该课程将海战伤急救的基本理论与急救技术和相关外科操作结合起来,突出海战伤战术战伤救治和紧急手术技能训练,为学员提供从事海战急救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提升学员海战伤救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以海战伤救治实用理论和适宜技术培训为主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外科基础知识及理论,在课程目标上体现海战伤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协调发展。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员通过海战伤战术战伤救治理论与技能教学,海战伤情评估训练,各类海战伤救治方法训练,海战伤救治综合考评等环节,使学员循序渐进地掌握海战急救外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重点教授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静脉通道建立技术等战术战伤救治各项基本技术。

1.3 思考现代海洋战争具有非线性立体攻防的特点,所使用的高技术武器杀伤威力大、精确度高、打击范围广,造成在一定范围的战域内无前后方之分,使得伤员发生范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并且伤情往往较重。这些现代海洋战争的特点将给以医院船为中心的海上伤员战救链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考验海军军医的临场应变及协调能力[3]。

《海战急救外科学》这门课程围绕海军临床医学和海军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以“深蓝”战略总体部署为依据,以全面推进战救素质教育为目标,为学员在未来遂行海战急救外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基础。由于这些学员是第一次接触战救课程,对于海军战术战救的理念和方法并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因此毕业后面对现代海洋战争环境的复杂性如何适宜地洞察并灵活处置各种不确定的情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海战急救外科学》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有理论授课和实践操练这两种基本形式。在理论授课中,可以进一步分解海上战救的实施步骤,对战救所处的内外环境及战救流程的不同环节进行分析,对每一步可能发生的影响战救效率的风险让学员进行讨论,找出战救流程中的风险并提出对策。在实践操练中,可以开发出几种特定的情景来模拟实战情况下可能的发展态势,由学员分组讨论并实施战救。例如军医所处的编队舰救护所被切断联系,无法后送医院船或医院;军医所处的医院船上一次性收容大量伤病员,但救治人员时间有限;通信瘫痪,整个卫勤信息系统受到打击,军医无法了解伤员信息等。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学员积累海上战救突发事件的应对经验,提高学员应用海战伤战术战伤救治和紧急手术及操作技能解决实际战救问题的能力。

2 海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1 学员情况分析在经过本科教育后,海军基层军医直接分配到各类基层卫生机构参加医疗工作,难以通过有效途径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接受系统培训,岗位任职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部队的卫勤保障需求。2019年,海军系统首先和地方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建立实施海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军医通过申请,由单位选派,以“在职干部”的身份参加海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4]。

2.2 课程设置及教学实施海军住院医师是指在完成临床医学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并通过规范化培训,能够对外科常见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对海军常见战创伤和外科急症具备较为快速熟练的早期诊断和救治技能,对外科少见或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和危重病症的急救与抢救具备初步的认识和经验。学员的培训时间为28个月,培训期间各项考核合格,并获得执业医师证书后,通过基地所在省市统一组织的结业考核,可获得国家统一颁发的结业证书。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着重培训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基本生命支持这六项战救技术。通过住院医师培训,令海军基层军医达到住院医师水平,使这些学员具备比较熟练的海军常见战创伤自救与互救技能、外科手术操作技能和指导医学本科生及下级医师的基本教学能力,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比较复杂的战救外科手术。

2.3 思考虽然海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全面与国家卫健委的相关制度接轨并获得认可,在培训结束后可以获得统一颁发的培训证书,但是海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目的上有别于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海军军医在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将回到原单位继续履行一名海军军医的责任,因此海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层上围绕卫勤保障能力的提升,突出军事特色,加强战救相关能力的培养[5]。

一方面,可以在现有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化外科、内科、全科基地“标准、规范、同质”的基础上建设具有战救特色的海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通过“全面覆盖、合理布局、分片包干”的原则,明确基地建设的具体目标、举措和实施环节,尤其对海军住培人员需要掌握的疾病诊疗过程和手术操作做出明确规定。在组织管理、日常训练、考核制定、经费投入等方面,突出军队特色和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海战伤分级救治后送、海战伤情评估、损伤控制性手术、战伤救治规则等的培训,提高海军基层军医个人卫勤保障能力。

3 海军战救技能培训

3.1 学员情况分析参加海军战救培训的学员全都有3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验,均是基层海军军医,在战时主要承担战创伤的一线救治任务。这些学员已能熟练使用制式材料如卡式止血带、三角巾、卷式夹板等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战救操作。大部分学员在其工作单位参加过卫勤训练,但缺乏实战或演练经验,能有效处置单个伤员的简单伤情,然而对批量伤员的处置和应对不够熟练。除此之外,这些学员的具体操作方法、新装备认知、救治效率等水平也有待提高。

3.2 课程设置及教学实施海军战救技能培训是本

校承担的面向海军基层军医的继续教育任务,要求通过40天的战救能力培训,提高战场救护效果。该课程主要包括:①海战伤情的评估与监测;②紧急动脉出血的止血技术:止血带、止血敷料的应用;③紧急气道梗阻的处置技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环甲膜穿刺的方法;④各种类型气胸的处置方式;⑤低体温复苏;⑥包扎及临时固定技术;⑦单舰及舰间的伤员搬运;⑧心肺复苏;⑨海战过程中输液通道的建立及抗休克治疗。

海军战救技能培训课程主要分为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考虑到海军基层军医已有战救技能的相关基础,因此在理论课程中设计以每个战救技能模块为中心,并结合美军最新的战伤救治经验来进行讲解,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前期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教员会对每个战救技能模块进行动物教学,设计战伤发生情景,让学员在麻醉动物上进行外科手术和急救操作,进一步巩固学员的战救保障能力。

3.3 思考培训中战救训练通常采取预设战伤发生地点、想定伤员发生数量、设计伤情伤类伤势的模式来进行战伤救护训练。这种模式能有效加强学员每个战救技术的基本操作,熟练应用卡式止血带、卷式夹板、口鼻咽导管等多种制式战救器材。然而近年来,外军和我军军事训练和作战模式发生巨大的发展,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方式和战法出现不断创新,导致传统的卫勤战救训练难以符合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保障要求。

以信息化实战情形为背景,以我军目前正在进行的训练为内容,构建战场救治培训的实战化教学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6]。海军战救技能培训课程也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这种实战化教学,采用活体动物、动物模型、模拟人等与真实野战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并使用外伤贴片、特定乳胶模具等来模拟特定战创伤。实战化的战救技能培训将有助于战救教学与实战需求的“无缝”对接,提高学员战场救治技能与突发情况应对能力,减少未来战场中过度惊慌导致战救能力下降的情况。

猜你喜欢
战伤海战军医
中途岛海战
这海战没法打了
陆军海战第一连
我的军医爸爸
军用飞机战伤抢修技术体系建设发展论证研究
护理士官战伤救护技能培训方法、效果及建议
武警医学(2018年10期)2018-11-06 07:04:44
战伤分类和四肢战伤发生发展趋势
武警医学(2017年10期)2017-03-09 18:15:12
《西南军医》2015年第17卷总目次
西南军医(2015年6期)2015-01-23 01:26:16
《西南军医》2014年第16卷总目次
西南军医(2014年6期)2014-01-22 06:57:57
《西南军医》杂志2014年第三期执行编委简介
西南军医(2014年3期)2014-01-19 13: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