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管理

2020-02-14 01:47葛若兰崔立敏
吉林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二聚体骨科下肢

葛若兰,崔立敏

(1.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2.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骨科大手术包括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髋部骨折手术(HFS)。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是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表现形式,也是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1]。研究表明,有20.6%~58.2%的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易患下肢DVT[2],0.9%~28%的患者易患PTE,但通过对VTE的预防和管理后,可有效降低DVT和PTE的发生率。因此,预防VTE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三个环节VET的预防整理如下,以期为临床VTE的预防及管理提供参考及借鉴。

1 术前VTE的预防管理

1.1建立风险评估:Autar评估量表适用于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评估[3],可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风险,评分分别为≤10分、11~14分和≥15分三个等级。低危风险采取基本的预防措施,中危风险采取基本预防和物理措施预防,高危风险采取基本、物理和药物措施联合预防。张成欢等的研究[4]表明:年龄>70岁、体质指数>30、绝对卧床、下肢受伤,肢体制动以及既往有血栓病史者为重点评估对象。现国内护士普遍存在VTE相关知识和风险评估意识薄弱的现状,因此,应重视对临床护士的培训,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预防和管理能力。

1.2常规辅助检查:①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8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20 s)以及D-二聚体(>500 μg/L)对DVT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5]。Norio Imai等研究[6]发现,DVT指数(0.12×年龄+0.45×D-二聚体值)小于8.15较安全,表明年龄与D-二聚体指数可用于THA患者DVT的筛查;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是DVT的首选诊断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③静脉造影:是诊断DVT的金标准,但费用较高。一经确诊,术前给予安装下腔静脉滤网,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1.3药物预防管理: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第9版公布的《抗栓治疗及血栓预防指南》[7]中指出:预防性抗栓药物建议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于接受THA和TKA的患者,推荐使用LMWH、利伐沙班等。《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16版)[8]中指出,DVT药物预防具体方案包括:①THA和TKA: 术前12 h停止使用LMWH不增加出血的风险,手术12 h后皮下注射LMWH可有效控制DVT的发生;②HFS:对于12 h内行急诊手术的患者,术后12 h皮下注射LMWH或术后6~24 h皮下注射2.5 mg磺达肝癸钠,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1.4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能降低VET的发生率[9]。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增强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信心;发放预防静脉血栓的宣传手册,同时讲解静脉血栓预防知识;鼓励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每天饮水2~3 L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嘱咐并协助患者在床上多活动等,减少VTE发生的危险因素。

2 术中VTE的预防管理

术中操作应轻柔,避免下肢穿刺,同时监测各项指标,严密观察患者的下肢颜色和袖带松紧度。研究表明,在THA中双侧下肢同时使用间歇充气压力泵,术中并不会增加出血量,是相对安全的[10]。建议术前评估高风险的患者,可在双下肢全程使用间歇性充气压力装置。此外,手术和抗凝药会影响包括血管、凝血因子等在内的凝血系统,导致出血风险增高,从而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11],因此术中止血要彻底,可适当使用止血药并重视补液量[12]。研究表明,手术时间超过3h是DVT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13]。因此建议手术时间尽量缩短,以降低VTE的发生。

3 术后VTE的预防管理

3.1密切观察与评估:骨科大手术DVT易发生于术后24 h内[8],因此应尽早进行预防。采用Autar评估量表动态评估患者病情,高危患者每天评估一次,中危和低危患者分别每3天和每7天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评估。定时测量下肢的周胫和早期观察DVT的临床体征:如出现下肢肿胀、足背动脉减弱或消失、软组织张力增加、皮肤暗红或皮温升高,伴有疼痛和霍曼征阳性等症状,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14]。

3.2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可将患肢抬高20°~30°,并在患肢脚踝处给予减压环以促进下肢的静脉回流。行动受限的患者可进行患肢按摩,从远心端向近心端依次对踝关节进行被动旋转、屈伸等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15]。术后4 h神智清醒后,可以指导行足趾、足踝部练习。术后第1天行股四头肌及脚踝练习,术后第2天行膝关节及直腿抬高练习。抬腿训练至25°~35°维持5~10 s,每次完成5组,3次/d[16]。鼓励患者早期下床,借助步行器和拐杖等工具进行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强度,以达到基本预防VTE的目的。

3.3物理、药物及中医预防

3.3.1物理护理:建议采用梯度压力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以及足底静脉泵进行预防。优点:①穿梯度压力弹力袜简便有效,且不会增加出血的风险;②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可有效降低栓塞发生率[17];③足底静脉泵联合抗凝药的应用,已成为外科手术后预防VTE的常规方法,但不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8]。

3.3.2药物预防:使用利伐沙班,LMWH等抗凝药,是预防术后VTE发生的重要措施。利伐沙班首次用药时间应在手术后6~10 h之间。《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16版)中指出,骨科大手术药物预防时间应不少于10~14 d,THA则延长至35 d。建议出血高风险患者,采用上述物理预防,当出血风险下降时再联合用药预防,同时注意补液避免血液浓缩。

3.3.3中医预防:吴志远重点推拿腓肠肌和腔前肌等肌群,以及按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对TKA的血栓预防效果明显[19]。此外,应用太冲与足三里、阴陵泉与三阴交等穴位电刺激疗法能改善血流速度和血液黏稠度,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0]。施春香等通过研究[21]发现,按摩涌泉穴、足三里穴和血海穴能有效降低TKA后患者DVT的发生率。

3.4静脉保护:避免卧床患者下肢的静脉穿刺、避免同一静脉重复穿刺,连续输液48 h以上应避免刺激性药物的输注[22]。如果输液时间超过4 h,补液量较多,建议选择静脉留置针,并需做好评估。输液不通畅时,尽量避免反复挤压血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内膜损伤[9]。如发现穿刺部位红肿,立即给予50%的硫酸镁进行湿热敷。

3.5疼痛护理:疼痛产生的心理应激,可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23],因此应重视术后疼痛护理。常规给予镇痛泵、止痛药和物理措施冰敷等多模式镇痛。术后3 d内,给予口服药物加静脉/肌注药物组合,如特耐、曲马多等镇痛。3 d后,采用口服药镇痛,如西乐宝、氨酚曲马多等超前镇痛方式。

3.6并发症的预防:VTE并发症中最严重的是PTE。Hutchison等研究[24]发现,PTE约90%的栓子来源于下肢DVT,通常在血栓形成的1~2周内脱落发生[25]。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预防PTE的发生:如出现呼吸困难、血压明显下降以及胸口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4~6 L/min给氧,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26]。对于出凝血异常的患者,及时进行D-二聚体及血栓弹力图的检查,预防VTE的发生。

3.7出院指导:佟冰渡等研究[27]表明,3个月后仍较高水平的D-二聚体值及未规范化抗凝治疗的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护士应给予延续性护理,以减小VTE的发生率。应指导患者注意如下事项:①坚持对肢体的康复锻炼,促进血液循环;②严格遵医嘱服药,如利伐沙班及阿司匹林等,同时监测凝血状况并及时跟踪;③清淡饮食,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冷刺激;④下肢静脉曲张或DVT存在潜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穿弹力袜;⑤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头痛、呼吸窘迫、咯血或意识不清等症状时,需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4 小结

VTE被称为“无形的杀手”,只有20%的DVT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而80%不显著的病例会导致PTE的发生,因此,要重视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各环节的管理和护理。重视风险评估,早期发现并积极采取措施,能降低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对患者的愈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尚缺乏骨科大手术VTE预防的标准化护理流程,这一流程亟待研究和建立。

猜你喜欢
二聚体骨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