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脏生克制化关系探讨肺结节的绿色防治模式

2020-02-13 16:58:01李志明范毅南刘殿娜胡凯文
吉林中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凯文肺脏津液

李志明 ,王 芬,周 天,范毅南,刘殿娜,王 丹,胡凯文*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3.山西中医药大学,太原 030024)

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隐匿,恶性度高,预后较差,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最常见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1-2]。据统计,2014 年全国肿瘤登记在册的肺癌新发病例约为780 000 例,且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3-4],其中近2/3 的肺癌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不足2 年[5]。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争取肺癌最佳治疗时机、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期的关键途径[6]。欧洲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肺癌高风险人群中罹患肺结节的概率高达29%,其中发展为肺癌的概率为1.2%[7],肺结节因而一跃成为肺癌的癌前病变之一。因此,针对肺结节进行早期干预性治疗可能是肺癌防治的有效方法。导师胡凯文教授倡导“肿瘤绿色治疗”十余年,提出霸道、王道、帝道的肿瘤分阶段论治模式,将中医药逆转病势、调和阴阳、攻补兼施等方法应用于抗肿瘤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8-10]。近年来,胡凯文教授再次提出“肿瘤绿色防治”理念,重视“预防”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强调早诊断、早治疗、防恶化为基本法则。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其肺癌防治临证思维的启发,现尝试总结老师对肺结节的认识,概述肺结节形成与发展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论治的中医辨证思维,阐明中医药针对肺结节的“绿色防治模式”。

1 肺结节的病因病机学认识

祖国医学尚无“肺结节”这一病名的记载,因其属于有形实邪,在现代医学影像学成像技术下呈现为“不规则积块”,故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积”“聚”“瘤”等范畴。《黄帝内经·素问》云:“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金匮要略》云:“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辗转痛移,为可治。”《诸病源候论》云:“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之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根据中医经典的论述,结节、积聚病的发生当归因于脏腑功能失调;而其发病初始“极微极精”,致病隐匿,不易被发现。

胡胡凯文研读经典,重视脏腑功能在肺结节发病中的作用,认为肺结节的形成根本为五脏生理功能失和,气血津液代谢失司,人体秉受的五味与五气得不到正常运化,结聚于局部而成实邪。病理生理过程可归纳为5 个阶段,即水、湿、痰、瘀、岩。

五脏生理功能失和,则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障碍,首先表现为全身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如津液代谢障碍,停聚于局部而成水、湿、痰等病理产物。水邪呈稀薄状态,水邪易弥漫扩散成湿,如湿邪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逐渐变稠变厚而成痰。如精、气、血代谢障碍则易形成气滞、精阻等病理产物,堵塞血脉,引起血液循环不畅而致瘀。痰在脉外,瘀在管内,两者相互影响,日久渐变恶化而成岩。正如《诸病源候论·积聚》云:“诸脏受邪,初期未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2 从五脏生克制化关系论治肺结节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精要地论述了人体禀受五味后,五脏生理功能相互协调配合,完成水谷精微代谢的全过程。在该过程中肺脏发挥着枢纽与桥梁的重要作用:肺脏承接脾脏转输的水谷精微,并配合肝脏调畅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再将精微物质向上向外、向下向里敷布至全身;其中向下输至肾脏,经肾脏泌别清浊后,清者上承于肺重新参与水液代谢,浊者形成代谢产物由膀胱排出。《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认为肺脏具有治理调节作用,不仅可调节全身津液代谢,还对全身血液具有重要的调理作用。由脾脏运化形成的水谷精微经心脏化赤及泵血后,首先流经肺脏,在肺脏处完成气体交换,再由肺气推动至周身上下。肺脏独特的枢纽调节作用使其亦存在邪气的易感性:生理状态下,五脏可传精气至肺脏,完成生命活动过程;病理状态下,五脏亦可传邪气至肺脏,诱发肺脏的多种疾病。

2.1 脾与肺:母子相生,母病易及子 生理状态下,脾脏运化水谷精微形成谷气与津液,赖肺脏转输至全身上下;肺脏同时受水谷精微的荣养,即所谓“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脾土生肺金”。如脾脏功能失调,运化失职,则谷气、津液生化无权,化生的精微物质不仅不具备荣养功能,且易留滞于局部而变生他病。胡凯文认为,脾失健运时,由其运化的谷气与津液即为“夹生饭”,不具备清轻、灵动的特性,而变得稠厚、重浊。肺脏承接转输时,宣发、肃降的负担较重,往往不能转输完全,滞留一部分于肺而发为疾病。其中最易发生有形物质津液的滞留而发为水、湿、痰等病症。该论述亦阐释了“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胡凯文论治脾病及肺主张以温胆汤为基础方。温胆汤既顾护诸脏功能的协调,又重视有形实邪的防治。方中应用陈皮、茯苓健脾而助脾脏升清,兼助肺脏向上宣发,起助力作用;半夏、枳实降气而助肺脏肃降,使精微物质下达胃肠,起减负作用;竹茹清肺燥而平肝木,保证“肝从左升、肺从右降”的“龙虎回环”,协调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5 药合用,协调诸脏功能,辅助肺脏转输承接,降低代谢负担,使有形实邪不易滞留。同时,在有形实邪方面,应用性平之茯苓渗利水邪、湿邪,性温之半夏、陈皮燥湿邪、化痰邪,性凉之竹茹、枳实消痰邪,顾护水、湿、痰3 个方面。且全方药性不寒不燥,适用于各类体质患者,故选其为脾病及肺的基础方。

2.2 肝与肺:左升右降,木旺易侮金 《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概括了肝肺二脏的气机升降特点。生理状态下,肝气从左升发,肺气从右肃降,两者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全身气机的循环回路,即“龙虎回环”,在气血津液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肺为华盖,居胸腔之中,五脏之上,其位置偏高,气机到肺即为高点,势必要折返肃降;肝居腹腔之中,横膈之下,其位置偏低,气机势必要触底升发。肝脏升发正常,有利于肺脏的肃降,敷布精微物质向里向下;同时,肝气升受肺气降的制约而不至升发太过,即所谓“肺金克肝木”。病理状态下,肝气升发异常,过亢或不及都会影响肺脏的正常肃降。如肝气升发太过,肺脏制约不及,肝气上冲而致肺气受伤,肺失肃降。肺失肃降则气血津液滞留于肺而不得下达,津液滞留则易变生“水”“湿”“痰”证,临床可见咳嗽咳痰、胸闷等;血液滞留则易变生“瘀”证,临床可见咯血、胸痛等。此现象即“木旺侮金”“木火刑金”。如肝气升发不及,则肺气肃降亦不及,精微物质亦可滞留于肺而变生水、湿、痰、瘀等证。

胡凯文论治木旺侮金主张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重在调畅肝气疏泄,保障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伤寒论》第96 条原文记载:“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胡凯文熟谙经典,基于肝与肺的生理病理关系,对该条文进行了新的论述。认为条文或然证偏多,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治疗渴、咳、小便不利等诸多症状,当归因于柴胡剂之平肝疏肝功能。小柴胡汤可调畅肝脏之疏泄,使肝气升发条达,与肺气之肃降相协调;肺气肃降正常,精微物质不滞留则不咳,津液顺利敷布至胃肠则不渴,水道通调、代谢物质可下输膀胱,则小便通利。小柴胡汤是调畅肝脏气机之基础方,肝气畅则肺气肃降,所谓平肝以救肺,其旨即在此。

2.3 肾与肺:主水行水,制水上下源 《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其标在肺;水唯畏土,其制在脾”,《素问·水热穴论》云“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概述了肾与肺在水液代谢方面的关系。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生理状态下,肺脏承接转输水谷精微,向下通调水道至肾脏,由肾脏泌别清浊后,其清者经脾达肺,重新参与水液代谢,其浊者经膀胱排出体外;病理状态下,肾脏泌别清浊的功能障碍,清浊不分,皆向上转输至肺,则肺脏无法完成正常的宣肃,浊液滞留于肺而诱发水、湿、痰等变证。如肾脏主司二便的功能障碍,则膀胱无法排出代谢产物,浊液留存体内,经水道上逆于肺而诱发水湿痰等变证。

胡凯文论治肾病及肺主张以五苓散为基础方。五苓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对五苓散的记载有11 处,其中2 条经文提到“水逆”,8条提到“渴”,3条提到“渴”及“小便不利”。如《伤寒论》第156 条记载:“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记载:“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胡凯文基于肺肾在津液代谢方面的生理病理联系,对水逆、渴、小便不利等诸症状有独到的见解。肾脏泌别清浊的功能障碍,浊液不能代谢而滞留,随水道上逆于肺;因病邪在下,上逆则气机上冲,故见水逆证,水入即吐;浊液上犯,致使肺失肃降,水谷精微不能下达胃肠而见口渴,水道不得通调、代谢产物不能下输膀胱而见小便不利。五苓散方中桂枝,取其“平冲降逆”之性,使浊液不至上逆犯肺;甘淡渗利之泽泻、猪苓、茯苓直达肾与膀胱,助其泌浊外出,固本以清源;选用白术顾护中焦以健脾利水。五苓散为仲景苓桂剂的灵魂,但凡下焦肾脏气化不利,水液上逆犯肺者皆可以之为基础方加减化裁。

2.4 心与肺:血运相依,心火克肺金 《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平人气象论》云“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论述了心与肺在血液循环方面的联系,即心主血脉,肺朝百脉。生理状态下,水谷精微经心火的化赤作用,形成血液,血液再经心脏的搏动泵血作用,输布至全身上下。心肺同居上焦,经心脏泵出的血液首先流经肺脏,完成气体交换后,再在肺气的推动作用下流转周身。此外,心与肺通过宗气直接贯通。如《灵枢·邪客》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首先上贯于心脉以助心行血,再走于肺脏而辅肺呼吸。病理状态下,如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过亢或不及都会影响肺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心火过旺,化赤生血过多,泵血过速,则肺处负担加重,难以及时完成气体交换及推动输布,则过盛的血液容易滞留于肺脉而发为疾病,其中最易致瘀。如心气不足,则泵血无力,血行不畅,容易阻塞脉中而发生瘀滞;心脉不通,则宗气难以由心走肺而辅助呼吸,影响肺脏正常的宣肃作用。肺失宣肃,则承接于脾脏的水谷精微及承接于心脏的血液易滞留于肺而变生水、湿、痰、瘀等变证,此即心火克肺金。

胡凯文论治心病及肺主张以桃核承气汤为基础方加减。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后世医家多用以治疗下焦蓄血证。胡凯文着眼于全身气血之循环,充分拓展传统思维模式,不拘泥于古法,在临证基础上有新的论述与发挥。桃核承气汤有三大功效:一为活血破瘀,用桃仁;二为温通心阳,用桂枝;三为寒下瘀滞,用硝黄;甘草可选用生者、炙者。临证时辨证施治及遣药组方尤为灵活,如遇心火偏亢而致瘀滞者重用硝黄而轻用桂枝,甘草选择生者。重用硝黄,取其寒凉泻下逐瘀之功,使瘀血有外出之通路,药性寒凉兼可佐制心火之亢盛;轻用桂枝,意在温通心阳、活血通脉,既助桃仁活血破瘀,又防硝黄寒凉太过而损伤心阳;选用生甘草,取其泻心下痞之功。如遇心气不足而致瘀滞者重用桂枝而轻用硝黄,甘草选择炙者:重用桂枝,取其通阳化气之功,意在温通心脉,扶火助阳,助心火以化赤及泵血;轻用硝黄,一来防其寒凉太过伤及心阳,二来给瘀血留以出路;选用炙甘草,取其补中气以益心气之功。胡凯文指出,心病及肺主要体现在“瘀”上,临证应用活血化瘀之品要兼顾心阳的过亢或不足,灵活辨证施治,皆可以桃核承气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

3 肺结节的绿色防治模式

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PN)是指肺内直径≤3 cm 的病灶,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分布,可单发或多发,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与周围肺实质边界清晰或欠清晰[11-12]。根据结节内含有实性成分与否可将其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及磨玻璃密度结节[13-14]。实性结节影像学表现为均匀的软组织影,密度较高;磨玻璃密度结节表现为磨玻璃阴影,密度较低;部分实性结节则介于两者之间,成像既包含实性软组织影,又包含磨玻璃影[15-16]。由于3 类肺结节的成分不同,其发生恶变的概率亦各异。据统计,3类肺结节恶变的概率依次为:部分实性结节63%、磨玻璃密度结节18%、实性结节7%[17]。现代医学针对高危性肺结节首选外科手术切除的方法,并行病理活检明确良恶性,再配合其他治疗[18];针对低危性肺结节则采取定期复查CT,密切随访[19]。统计结果显示,经外科切除的肺结节中,有约30%病理活检为良性,假阳性率偏高[20]。这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与身心压力。另外,在低危性肺结节定时复查随访的过程中,复查间隔时间过长,期间患者处于治疗的空窗期,不排除部分低危肺结节进一步恶化病情发生进展的可能,容易错过最佳的临床干预期。

中医药在防治肺结节方面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调理全身脏腑的生理功能,使其处于协调合和的状态,则肺脏正气充盛,六淫邪气不可干;气血津液代谢循环往复,则内生代谢产物不易堆积而致病。对于已形成的肺结节,中医药不仅可促进良性结节吸收、消散,同时对恶性结节具有一定的抗癌变作用,防止其进一步进展与恶化[11]。在此背景之下,胡凯文关于肺结节的“绿色防治模式”应运而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化气,阴成形”,肺结节即是阴阳共同作用的结果。病理产物如水、湿、痰、瘀等都属阴邪,滞留于局部而成积块,虽有形可征,但无生命力。生理状态下,机体鼓动阳气包围阴邪,并聚而歼之,即“护场”理论;如阴邪偏盛,且与正常组织类似,阳气无法辨识,非但不能化掉阴邪,反而被其同化;无生命力的阴邪中赋予阳气就变得生气盎然,开始无节制生长,即形成“岩”。胡凯文根据肺结节水、湿、痰、瘀、岩5 个病理阶段,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将肺结节的病变过程分为3个临床分期,即初期、中期、末期。

在初期,患者常无明显不适症状,仅在体检或治疗他病时发现。影像学检查以“实性结节”为主,成像为密度偏高且较均匀的软组织影,血管及支气管影不可见。该期肺结节恶性度偏低,如为恶性,原位癌可能性大;病因病机以津液代谢失常为主,以水、湿、痰为病理产物;中医辨证施治以化气行水、健脾除湿、理气消痰为法,方可选用温胆汤、五苓散、小柴胡汤等。在中期,临床可见咳嗽咳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影像学表现以“磨玻璃密度结节”为主,成像为密度略高的磨玻璃影,血管及支气管影可见。该期肺结节恶性度增高,如为恶性,浸润性发展可能性大;病因病机以血液代谢失常为主,以瘀、痰为病理产物;中医辨证施治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理气消痰为法,方可选用桃核承气汤、温胆汤等。在末期,临床可见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症状加重,伴见全身乏力、体质虚弱等表现。影像学表现以“部分实性结节”为主,成像密度不均匀,既有软组织影征象,又有磨玻璃影征象。该期恶性度显著升高,发展为肺癌可能性大;病因病机以痰瘀互结、交结难解为主;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法,配合中医药化瘀消痰、攻补兼施之品。如病理活检确诊为恶性,则参照胡凯文“肿瘤绿色治疗”模式进行施治。

4 小结

《内经》云:“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胡凯文关于肺结节的“绿色防治模式”符合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精髓。胡凯文立足于五脏生克制化关系,从气血津液代谢着眼,对脾、肝、肾、心四脏与肺脏的生理病理联系进行了精要论述,总结出由肺结节发展为肺癌的水、湿、痰、瘀、岩5 个病理阶段。在临床辨证施治方面,结合现代医学影像学成像技术对肺结节的病理过程进行了临床分期,分为早期、中期、末期。根据各期不同的临床表现与病机特征进行辨证施治、遣药组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绿色防治模式”下的“靶向治疗”。今后有待于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系统规范地评价“绿色防治模式”下肺结节的防治疗效,为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客观的证据支持。

猜你喜欢
凯文肺脏津液
从刘渡舟“津液链”理解伤寒瘥后劳复的证治
环球中医药(2024年4期)2024-05-19 15:09:42
基于《伤寒论》从广所论“津液”探讨“津液载邪”的理论内涵
环球中医药(2023年8期)2023-10-05 13:25:17
会飞的机器人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论耳与肺脏的相关性
KEVIN LOVE'S OUTLET PASSES 凯文·勒夫 快攻发动机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45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