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曲新 (麻城市人民医院,湖北 黄冈 438300)
在临床医学中,食管癌是较为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一种,在目前临床中多采用手术治疗切除进行治疗[1]。通过空肠造瘘管对于患者进行滴注营养液是帮助患者在术后能够得到充分营养的一种重要手段,此种情况下针对患者情况进行护理是十分关键的。如果患者由于护理不当出现大量并发症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恢复,而营养供给不足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障碍,影响患者的恢复,所以临床上对于食管癌术后经空肠造瘘肠早期内营养的护理质量要求较高[2]。本次研究中针对于此现状特探讨食管癌术后经空肠造瘘肠早期内营养的规范化护理操作,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践操作经验,现取得一定实践经验,具体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40例在我院行胸腹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0~70岁,平均(61.3±4.8)岁。以上患者均同意且知情本次研究。患者选入标准:①患者术后状况较为稳定,无严重并发症;②患者肠道功能未出现影响,具有一定的消化能力;③患者的术后早期禁食禁饮,需要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排除标准:①患者病历资料不全;②患者或家属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为此40例患者总结规范步骤如下:①遵循“重标识、六个度、三冲洗”,在进行营养输注前和对于空肠管标识、肠内营养标识牌、治疗卡三个标识进行核对;②将“四专用”医疗器具准备齐全,专用输液架:营养液必须挂在专用输液架上,不可和静脉输液在同一个输液架上进行输注。可下床活动病人配备移动输液架,便于病人活动。专用输注泵管(或喂食袋):使用胃肠营养专用紫色输注泵管,严禁使用输液器或输血器进行空肠灌注营养。专用肠内营养泵:确保肠内营养匀速滴注。专用灌注器:盛放于清洁餐盒中,每次使用后清洁消毒,严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鼻饲灌注;③管饲中注意遵循“六个度”原则:角度: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45°,完成后30 min内保持半卧位休息。能下床活动患者,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速度:选择20~40 ml/h,每6~8小时根据患者耐受性调整一次,逐渐可达100~125 ml/h;营养液输注温度:保持在38 ℃~40 ℃。根据室内、室外温差及患者的体质酌情使用加热器;营养液现配现用,避免污染、变质,24 h内用完。清洁度:调配和盛放营养液的容器应清洁,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浓度: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浓度;适应度:管饲期间密切观察病人的耐受性,有无呛咳、误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并发症;三冲洗:给药前后、输注前后、连续输注4~6 h后进行三次冲洗,每个环节均使用38 ℃~40 ℃的温开水20~30 ml冲洗管路,防止堵塞;输注后将执行单上记录注入营养液的名称、浓度、剂量,护理文书记录患者的反应,交接班过程中在白板、交接班本上应注明营养输注患者的床号,每班床边交接。
此4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经过本次护理,此40例患者均得到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此4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护理并发症,其中出现腹胀患者6例(7.5%),出现腹泻患者3例(3.75%),未出现堵管、导管脱落、发热或湿疹的情况,综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1.25%,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或护理后痊愈。
由于食管癌术患者的普遍年龄较大,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较为复杂,所以针对该类患者护理难度系数也较大[3]。由于患者施术部位较为特殊,进食会相对而言较为困难,手术创伤较差的同时患者的术前营养情况也相对较差,在术中往往会进行空肠造瘘管置入,以保证患者术后能够得到充分的营养支持,所以规范化护理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对于进行食管癌术后经空肠造瘘肠早期内营养患者而言,加强护理工作,规范护理流程与操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情况,对其术后的恢复具有显著的疗效,帮助患者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