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峰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气象局,云南墨江 654800)
自然环境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气象灾害会对农作物生长造成较大的影响,进而导致农业生产产量大幅下降。农业气象服务可以对气象变化进行精准预测,使农业生产人员有足够时间采取灾害应对措施,为提高农业产量提供基础保障。
即使在现代科技背景下,农业生产依旧较为依赖自然条件的生产模式。例如,气象条件一旦不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农作物产量将会出现明显下降[1]。温度与水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划分农业灾害时,可以以此为依据。
1.1 温度因子引起的气象灾害 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温度环境,会抑制农作物发育,严重时可造成部分组织的损坏或整株死亡,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常见的温度因子引起的农业气象灾害有以下几种。①热害。温度过高会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限或者死亡,热害常与干旱伴生,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②冷害。常见的冷害有寒潮、倒春寒等,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波动范围较大,轻时对当年农作物产量无影响,严重时会直接导致大批农作物死亡。③霜冻指高温环境中气候骤变,短时间内降至0℃以下,农作物胞间水凝结,细胞脱水严重,同时农作组织会因为胞间水体积膨胀发生损坏,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较大。
1.2 水分因子引起的气象灾害 水分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资源,环境中水分的大幅变化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水分缺失会导致干旱,干旱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稀少,从而会造成植物生长需求得不到满足,产量明显降低,严重时大量农作物直接死亡,会产生当年绝收的现象。洪涝是由于长时间降水量过高引起的局部水分过多,会对农作物根系正常生长造成影响,农业产量明显降低。
1.3 风力因素引起的气象灾害 风力因素引起的气象灾害多表现为农作物物理形式上的损伤,如风力过高导致棚膜被掀翻,影响农作物生长。风力因素会导致农作物倒伏严重,生长受到限制,农业产量明显下降。
1.4 综合因素引起的气象灾害 这种类型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气象灾害,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干热风,温度、水分与风力共同作用,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巨大影响,在农业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危害极大。现代农业背景下,当农民及地区农业部门能够提前预知气象灾害时,其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将会明显降低,因此农业气象服务在气象灾害预防与应对中占据重要地位。
2.1 提升气象服务内容的针对性 各种农作物生产中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存在差别的,虽然大致可以用气温、降水、日照、风力等信息进行描述,但这种笼统的方式对于农业气象服务精细化发展的限制作用较为明显[2]。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在农业服务中提供的信息仍然为基础气象信息,针对性信息提供较少,气象服务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全面发挥。
因此,气象部门在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时,要做好与各地区农业部门的沟通工作,明确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需求,在提供气象服务时,适当增加气象信息的种类,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的针对性,为地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信息与基础保障,避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
2.2 提升气象服务传递效率 “最后一公里”在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中常被提及,但一直没有得到全面落实。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在全国各地,全面落实较为困难,且部分农业生产者对于气象服务价值认识不够深刻,获取气象服务的积极性较低,全面落实农业气象服务的难度较大。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是一项多部门合作的工作,仅依靠气象部门自身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多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的效果。
2.2.1 与农业部门加强合作,扩大气象服务信息传递的渠道 传统气象服务信息的传递渠道,从理论上说,具有较高的农业地区覆盖率,但在农业生产人员获取欲望较低的前提下,信息传递效率极低。因此,气象部门及农业部门一方面要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技术的特点,多方法、多平台将气象服务信息散布在农业生产人员的生活中,提升其接触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的频率;另一面要加强与地区政府的合作,督促农业生产人员做好灾害预防工作。
2.2.2 提升农业生产人员获取气象信息的主动性 我国现有农业气象服务的覆盖率虽然有待提升,但整体结果是令人满意的,除极端贫困的地区外,只要农业生产人员有意识获取气象服务信息,均不需要消耗过多的成本。因此,提升农业生产人员获取气象信息的主动性在农业气象服务完善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层农业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农业生产人员明确气象信息的重要性,并告知其获取气象服务的渠道,从提升农民的主动性入手,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2.3 重视长期气象服务 目前,我国气象信息预测表现为短期预测精准度极高,长期气象预测上较为无力[3]。但长期气象预测对于农业生产的指导价值极高,如确定农作物最优种植时间、提前采取重大气象灾害防范措施等。
因此,气象服务部门应在长期气象预测上加大资金投入,与相关研究部门达成长期且密切的合作,以海量的气象信息为基础,做好气象预测方法研究工作,不断提升长期气象预测的准确率,提高长期气象预测在农业气象服务中全面应用的速度,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提升我国农业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2.4 加强农业生产总体规划 气象服务对于农业生产灾害抵抗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农业生产人员能够依据气象信息采取较为有效应对措施的基础上,但我国现阶段存在大量农民仍采用较为原始的生产模式,对自然气候变化的抵抗能力极差。
因此,各地区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业生产总体规划,提升农业生产的科学性。首先,基层农业部门要依据已有气象预测结果,合理确定地区主要种植农作物品种与播种时间,组织农民在时间上集中种植,从农业生产布局层面规避气象灾害。其次,加强与气象部门和农业生产一线人员的沟通,在农业气象灾害到来时做好预防工作,在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可直接启动灾害预防措施。而针对农业生产方式较为原始地区,也要尽可能缩小气象灾害的影响,如针对冷害,可以采用高频田间灌水、排水,避免土壤温度过度下降,保证农作物能够存活。最后,要加强现代化农业建设。在农业生产较为落后的地区,要大力推广现代化农业设施,以提升地区农业生产的灾害应对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提升我国农业发展的稳定性。
农业气象服务是预防农业气象灾害的关键,相关部门应做好沟通合作工作,注重提升气象服务信息传递的效率。同时,当地政府应从地区农业生产入手,增强农民主动获取气象信息的意识,加速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为提高气象服务灾害抵抗能力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