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柏
安全感是婴幼儿的第一心理需要,对其身心发展具有基础性重大意义。宝宝的安全感主要来自父母,遗憾的是,父母的无心之举常常破坏宝宝的安全感,给宝宝的心理造成暗伤。
信口开河留祸患
【案例】被吓坏的雯雯
4岁的雯雯是幼儿园里有名的胆小鬼,只要有小伙伴恶作剧对她说一句“我不喜欢你”,雯雯就会马上大哭起来。如果小伙伴们做游戏忘了叫她,她不是勇敢地要求加入,而是坐到角落里生闷气。
家访时幼儿园老师了解到,雯雯的妈妈是个缺少耐心的人,日常生活中经常吓唬雯雯,还喜欢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比如,雯雯在家吃饭时闹着让妈妈喂,妈妈就不耐心地呵斥:“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感觉到自己可能被抛弃,雯雯马上屈服。如果雯雯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妈妈不知从何说起,也懒得跟4岁的孩子解释,就信口开河地说:“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雯雯信以为真,坐在角落里一声不吭。
【分析】父母说什么,宝宝信什么
4岁左右的宝宝,对情绪的理解能力有限,往往通過父母的面部表情、行为去认知父母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难以理解,会把爸爸妈妈声称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甚至是永别。所以,用“妈妈不要你了”这样的话吓唬宝宝通常很有效,但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伤害,会大大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对策】父母要管住自己的嘴
首先,父母不能随随便便地吓唬宝宝,也不要对孩子贴“你是笨小孩”之类的标签,因为这样的负面评价会让宝宝受伤,他会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其次,宝宝到了一定年龄便会提出“我从哪里来的”之类的问题。
缺乏母爱结恶果
【案例】离不开妈妈的倩倩
4岁的倩倩每天早晨都会在幼儿园门口大哭一场,她抱住妈妈的腿,死活不让妈妈走。周末和节假日在家,倩倩也想与妈妈寸步不离,但是妈妈做不到,因为妈妈很忙,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持续陪她超过两个小时。妈妈在家的时候,倩倩和保姆玩,十分听话,一旦妈妈要出门,倩倩就哭得一塌糊涂:“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妈妈不要走……”没有妈妈的场合,倩倩变得十分任性,蛮不讲理,动不动就大哭大闹。
【分析】缺乏母爱后果严重
妈妈在与不在身边,为什么倩倩判若两人?究其原因,是她获得的母爱不够而导致的安全感缺失。像倩倩这样的宝宝,在平常生活中很多。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概率日益提高。许多父母由于工作忙碌,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保姆照顾。虽然说在物质上宝宝并不缺少什么,但是宝宝最不可缺少的母爱却遗失了,后果不堪设想。
【对策】给孩子充分的母爱
为了保证宝宝享有充足的母爱,妈妈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给予宝宝无微不至的触肤情感刺激。妈妈经常抚摸孩子,是宝宝建立安全感、心情平和的基础,同时,妈妈给予宝宝所需的心灵交流,也是宝宝精神愉悦、笑迎生活的资本。
2.经常且规律的亲情陪伴。对于宝宝来说,父母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宝宝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培养了。
3.不要急于把孩子推向独立。孩子走向独立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即使孩子已经6岁了,他依然需要你给他小婴儿那样的爱。不要今天还帮孩子穿衣服,明天就送他去寄宿学校,那么快就让孩子独立,会害了孩子。
4.不要将教养责任推出去。养育自己的宝宝是父母的责任,保姆和幼儿园等只能提供协助,无法取代父母在宝宝心中的地位。
家庭气氛要改善
【案例】小霸王小光
5岁的小光是幼儿园的小霸王,经常欺负小朋友,只要未遂其意,他必定要用拳头来为自己“讨公道”。他甚至不服从老师的管教,老师批评他,他就做仰天长啸状,向老师示威,甚至对老师动粗。
家访时老师了解到,小光的父母感情不好,几乎天天吵闹,有时还打架,闹得四邻不安,居委会和派出所经常干预。小光的蛮横和暴力倾向是不是受父母影响呢?
【分析】蛮横是在自我保护
宝宝的认知能力有限,几乎全都来自观察和体验,所以,宝宝的行为都是家庭的产物。小光的暴力倾向无疑是模仿父母,但心理基础与父母大相径庭。
由于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性格粗暴,使宝宝对其产生了戒备、抵触心理,很自然会将这种心理反应在了行动上。其外表的强悍其实是在自我保护,证明了其内心的敏感与脆弱,严重缺乏安全感。
【对策】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如果宝宝是树苗,那么家庭氛围就是土壤,所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是父母应尽的义务。父母至少应该为宝宝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如果经常处于父母言语或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宝宝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胡思乱想,然后把怨气累积在心中,长大后会有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2.拥有稳定的经济基础。父母应该有能力保障宝宝生活的基本需要,让宝宝衣食无忧。有的留守儿童常年生活无着落,就会缺乏安全感,而缺乏安全感又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厌学、辍学、小偷小摸,被惩罚又会让他们安全感尽失。因此,给宝宝夯实经济基础是父母的责任。
3.别把应酬带进家。如果家里有3岁以下的幼儿,家中的访客不宜过多或来往过于频繁。除了宝宝可能会模仿客人的不良习惯,如打麻将、大声喧哗之外,宝宝平时规律的生活规律也会因访客的到来而紊乱。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除了公园和书店之外,尽量不要带孩子去嘈杂的场所,因为外在环境有太多不可预知的突发状况,单纯而规律的生活环境及作息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更为有利。
4.每天都有约定的亲子时光。父母的近距离陪伴是宝宝所期盼的。除了一起做游戏,父母可以和宝宝约定一个相对固定的亲子时光,比如睡前讲故事半小时。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