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冰
“台上一分钟”的惊人力量
公司举办成立10周年庆典晚会,许姐一再推荐自己的儿子苏苏表演大提琴独奏。负责晚会的领导微微皱眉:“你确定苏苏可以?当天现场可有一两千人。”
我们也替苏苏担心,因为上次在我们部门的年会上,不过六七十人,苏苏非常紧张,演奏到一半时就放弃了,他妈鼓励他,这孩子不但不听,反而夺门而去。可许姐再三保证,苏苏这次一定可以。于是领导把苏苏的大提琴独奏排上了节目单。
晚会从早上7点多就开始彩排,直到晚上表演完谢幕,已是深夜。苏苏始终都在,遵守纪律,接受导演的安排。正式上台时,一曲《天鹅湖》演奏得轻盈空灵,再看那台风,超有明星范儿。苏苏的表现让我们十分震惊,离上次表演失败不过大半年时间,进步竟然这么大!
许姐告诉我们:“这就是‘台上一分钟的惊人力量。”
原来,苏苏8岁时,自己提出想学大提琴,许姐给他报了培训班。苏苏学得很认真,但就是不敢当众演奏,有时家人要他表演,他随意划拉几下就停了。许姐很苦恼,跟大提琴老师诉苦。老师说:“孩子的這些表现很正常,就是缺少‘台上一分钟的历练。”
那时正好临近岁末,电视台到培训学校来选拔参加省台少儿春节晚会的小朋友。老师和许姐商量,说宝贵的“台上一分钟”的机会来了,以苏苏的表演水平,去晚会参与少儿乐队伴奏应该没问题。许姐一听,立刻就答应了。
可是,在排练、彩排、表演过程中,许姐不知掉了多少泪,因为孩子实在太苦。但许姐很快发现,在这样的大型活动面前,在团队精神的鼓舞下,几乎没有一个孩子提出放弃,那种氛围强烈地影响着孩子,让他们意识到这是大事,不能敷衍和马虎,只能坚持。
苏苏也显得前所未有的懂事,经常和乐队排练到凌晨。正式录播那天,孩子没休息好,但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他跟妈妈说,那么大的舞台,不能退缩,只有坚持做好。
自从经历了省电视台少儿春节晚会,苏苏像换了一个人,不但表演水平直线提升,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礼貌交际等方面也突飞猛进。有了这次特殊的上台经历,苏苏后来又顺利参加了几台大型晚会的录制。他的成长,仿佛坐上了直升机,明显提高了几个层次。
“台上一分钟”迎来跃级和突围
听了许姐的话,看着苏苏的惊人变化,我们不得不相信:“台上一分钟”真的能激发巨大能量。那么,如果不是文艺表演,对学习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借助“台上一分钟”来加速孩子的进步呢?
同事郑哥的儿子嘉嘉各科成绩都是中等偏上,郑哥想了很多办法让儿子有所突破,但都收效甚微。许姐的话提醒了郑哥,可是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到哪儿去给孩子找舞台呢?
思来想去,郑哥觉得各种知识型大赛就是舞台。嘉嘉的作文写得不错,那就从作文比赛开始。开始几次没得奖,郑哥找来得奖作文给嘉嘉看,孩子原本觉得自己的作文写得不错,经常被老师选为范文,看了这些得奖作文后才意识到差距,真正理解了“山外有山”这个词。
郑哥又带嘉嘉参加成语大赛,还有英语大赛,以及一些针对少儿举办的英语翻译活动、网络上举办的动画片配音比赛。
嘉嘉在各种赛事中很快成长起来。特别是英语,他在英语培训班已经学习六年,自认为英语很好。直到参加了几次英语大赛和一次英语情景剧的演出才发现,在那些厉害的同龄人面前,自己的英语真的很蹩脚。为了演好英语情景剧,嘉嘉不得不多听多讲,听力和口语都提升很快。
还有一件让郑哥汗颜的事。那就是通过这些赛事和活动,他们才知道孩子上的那个培训班,老师说的英语不纯正,导致孩子的发音也不纯正。幸亏发现了,现在纠正还来得及。
通过这些赛事,嘉嘉渐渐找到了自己的长处,他告诉爸爸,他更擅长英语和数学,至于写作,他觉得自己不是很有天赋,不想再参加写作赛事了,为避免偏科,维持正常水平就好,但阅读还是会坚持。
现在的嘉嘉,英语和西班牙语都学得不错,在重量级的比赛中多次得奖,成绩拔尖。舞台式的培训,让嘉嘉跳出了学习舒适区,迎来了突围和成绩的跃级。
“台上一分钟”让优秀成为常态
相比于许姐和郑哥,部门经理刘哥更看重孩子的管理与社交能力,可偏偏他女儿小懿人缘不好。刘哥很着急,与妻子一起想了很多办法,但小懿我行我素。
许姐说:“你也可以给她搭建舞台呀,比如家庭聚会,还有各种社交活动等。”
刘哥觉得主意不错,当月恰好是小懿的生日,他决定在家中举办生日聚会,由小懿担任妈妈的助手,餐饮准备、活动安排、家中布置、接待客人等,都要小懿参与其中。
小懿向来好强,当然一心想把聚会办好。她在网上查阅各种聚会攻略后,开始发送邀请函。这时,她才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交际上的问题,因为她发现,班上没跟自己发生过矛盾的同学非常少,那些曾有过摩擦的同学会来吗?妈妈鼓励她试一试,想想如何邀请最合适。
小懿经过仔细考虑,给每位同学写了不同的邀请函。没收到回复的,她又鼓起勇气打电话。有个同学没接电话,小懿曾跟她争吵,撕坏了她的课本。看着失望的小懿,妈妈说愿意陪她一起去同学家看看,小懿忐忑不安地去了。原来,这个同学跟家人出门,忘记带手机了。两个孩子开心地握手言和。
那次生日聚会,小懿是主角,她要得体地接待同学,要当礼仪和主持,还要给大家分发蛋糕和水果。一度场面有些混乱,她的不耐烦忍不住又上来了,爸爸立刻拿着摄像机对准了她,她犹豫了一下,马上调整过来。那天晚上,整场聚会还算顺利,虽然有几次小懿的老毛病又犯了,有些不愉快,但最后大家一起表演节目时小懿主动示好,又和同学们和好如初了。
聚会散后,爸爸把视频放给小懿看。小懿看得很认真,总结出好几条自己的不足,发誓下次一定改正。
后来,刘哥鼓励小懿参与各种活动。比如有一次学校举办“社会实践月”活动,小懿组织20名同学进行“共享单车”的调查活动。其间有名同学临时变卦退出活动,因为他不想站在街头调查;还有一名同学不会骑自行车,导致活动开展出现脱节。小懿对此有些生气,但很快调整过来,最后写出了优质的实践报告,还在全区小学生实践活动汇报大会上拿了一等奖。
如今,小懿的领导才能和交际能力都进步很大,还被选为学校大队长,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刘哥说,之前在台下做那么多努力都没多大效果,没想到把孩子推到台上,她自然就有了一种约束,经过多次的台上训练,优秀的姿态逐渐成为孩子的常态。
因此,不妨借助社会各种舞台,甚至给孩子搭建恰当的舞台,让他多经历“台上一分钟”,你会看到诸多惊喜。
【编辑:花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