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楷文,李晓广
(南京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随着“主观理性”对“客观理性”的僭越,自由个体开始非理性地抗拒和挣脱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倘若不能有效应对这一变化,那么随着时代发展将逐步陷入“无位、无力、无效”的三无困境。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通过迎合西式个体“由自”来解决这一困境,而是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分散的、相互排斥的要素进行整合,形成内在统一的、真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然而,当前关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混沌初开”的阶段,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范式。因而,有必要将不同语境、不同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研究成果通过理论要义、构建困境、构建路径三大板块进行整合,在整合的同时结合新时期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进一步升华。
论及“共同体”理论就不得不提到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他是最早对共同体理论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学者,滕尼斯认为共同体是“拥有共同事物的特质和相同身份与特点的感觉的群体关系,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历史和思想积淀的联合体”。[1]但随着社会复杂性加深、流动性加剧以及人的主体性增强,滕尼斯这种原始意义上的共同体在不断瓦解,而新的共同体概念在不同语境下不断地重构。思想政治教育与共同体的结合就是共同体“脱嵌”再融合的产物。
目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内涵的界定具有多义性的倾向。从形成角度上看,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群体意向和精神意志上具有同一性的个体,在交往、沟通和感情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协调性的社会有机体,也是群体基于共同的信念信仰认同、历史文化传统、理论基础、实践目标等形成有机体。”[2]从构成要素上看,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宏观组织形态的有机体。”[3]从生成条件上看,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必须要靠内部成员相互肯定、相互理解、相互需要才会形成。”[4]
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是否应该有以及可不可以有的问题在学界已不存在争议,学界一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不仅是未来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并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转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微观层面看,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可以“消除‘学术单位体’或者实际工作‘小集体’,弥合思想政治教育场域间的疏离,解决运行独立性缺失,沟通和交流阻碍,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形成学术与行动相统一的共同体。”[4]从宏观层面看,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可以有效解决“‘为人的发展而服务’与‘为政治统治服务’两者之间不兼容的矛盾,使两者和谐共生。”[2]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一旦构建完成,将会形成一个不断进化自身内部各要素以及平衡内部与外部环境关系的“生态系统”,并且这一“生态系统”将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构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外部困境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宏观角度看,“‘主观理性’与‘共同感’逐步分裂,个人的‘主观理性’成为支配人们生活的依据,个体间守望相助的家园逐渐离我们而去。”[5]而愈加流动的社会更是加剧了这种困境。同时,工具理性和劳动异化等问题成为抑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的障碍,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因之而受到限制。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交往的产物,缺乏血缘和地缘这类天然联系的纽带,这也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是有条件的,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共同建构和营造。
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外部环境看,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重视不够,制度供给不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不足与失衡,在高校之外的其他领域,如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与社区等团体中表现得更为欠缺。即使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容乐观,教师学习、培训、提升等机会少,研究课题少,课题基金少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抑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发挥。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认同上,存在一定程度上被歧视或无视的情况,难以获得归属感,全情投入遭受打击。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内在局限是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无法构建完成的根本原因。从理论研究层面看,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概念、理论都没有形成统一,这集中表现为缺乏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范式的研究。“范式缺乏致使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无法像其他学科那样张扬学术思维、崇敬对话、护持规范、追索价值,因而消解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创新力、影响力以及协同度、认可度和美誉度。”[6]另外,“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和专属学科研究方法,并且学科交流平台还不够成熟、自觉的学术共同体还有待健全。”[7]因而,思想政治教育通常移植其他学科的规则,引入非本学科的力量。
从现实构建层面看,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运行存在封闭、分散、低效等问题,各主体往往不能相互配合,经常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两张皮”现象严重,而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从教育内容上来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个体的针对性、难度的层递性,并且还脱离了现实的生活世界,削弱了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度,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了“空泛”和“虚无”。从过程上来看,以往各地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对象主体性发挥不足的状况,教育对象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能动性无法充分的发挥,致使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与培养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目标相违背。从方式上来看,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方式,即主体对客体的改造、驯服的过程,教育者排斥与教育对象观点的交锋和融合,通过“灌输”的形式限制教育对象主体性发挥,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的本质。从目的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过度强调知识性的灌输,把被教育者知识性的获得作为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期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异质性被教育者还原和蒸馏为单向度的“理性”,教育对象被降格为承载知识的容器。
解决上面所述问题,是构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过程中的当务之急,只有打破藩篱,走出困境,新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构建才有可能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基础理论研究不足,这直接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当前研究的横纵向拓展,可以说当务之急是加强思想政治共同体基础理论研究。而基础理论研究必须要建立学术共同体,将分散的人力、物力整合在一起,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原理、方法等方面研究的合力,打通学术共同体之间的沟通交往的阻隔,逐步将学术“小共同体”转化为学术“大共同体”,凝练共同关注的社会研究课题,打造本学科专有的话语体系、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除此之外,当前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理论研究还需要注意将时代新内容,尤其是互联网理论纳入其中,“遵循互联网开放包容、共享创新、价值引领的理念,根据网络特性定制学习内容,借鉴互联网中交互式交往方式等。”[8]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接受共同体理论的重构,才能具备凝聚、统一各要素的功能。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中成员都要尊重、认同其他共同体成员的存在,认识到共同体其他成员与自身的统一性,遵从整体思维和公共性品质。其次,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落后的对象性教育理念、内容和方式。在教育理念上,要摒弃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的教育理念,向“人本”方向转化,始终尊重人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本身是人之根本。在教育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立足于生活世界,抛弃“圣人教育”的模式,放弃种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不符合现实的终极目标,根据个体主体性发展状况制定包容性、现实可能性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方式上,重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落后的对象性教育方式,解除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呈现僵化的主客体关系,构建“教育主体—客体—被教育主体”的间性交往关系,打造平等宽容的交流环境与交流空间。最后,要协调好教师、课程、教材、课堂、学生、学校、社会、家庭这八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八维一体’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打破彼此互不关联、彼此孤立的窘境,以此解决共同体内部的场域疏离问题。”[9]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重构与升华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完善的制度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共同体内部各要素的凝聚,还能给成员共同体意识的生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制度建设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建立有利于成长成才的自主教育机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联动与评价机制。另一方面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制度,通过顶层设计,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本学科的制度,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规范化、学科知识搭建体系化、学科培训人才专业化。[10]通过以上两个方面制度的完善,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建构与升华保驾护航。
TheStructureandSublimation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Community
ZHU Kai-wen,LI Xiao-guang
(
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choolofMarxism,Nanjing210095,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n the commu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stepped out of the ivory tower to the public,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trend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however,is still at an initial stage in academia-no accurate paradigm for it.Besides,the commun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only be a“new concept”due to fragmented and missing theoretical researches. Therefore,it is essential to do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such theory,both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On the other hand,we should also integrate various research results from different contexts and perspectives,based on which,we can further the sublimation of the community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new age.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mmunity;theory construction